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实习生 金洁
“妈,明天是您70大寿,公司给我放了一天假,让我专门陪您过生日,我明天上午就回来,好好陪您一天……”10月26日中午,家住重庆市大足区的程老太接到儿子程晓打来的电话,开心极了。
程晓是重庆冠忠公交公司驾驶员,每天早出晚归,以前别说是父母生日不能放假,即便是逢年过节也得常常加班。今年重阳节,冠忠公司推出“员工敬老爱心陪护假”——员工的父母年满70岁、80岁和90岁等“整生”时,员工可以放假一天陪父母。这一陪护假适用于公司在册在岗员工,包括农民工、派遣工,且陪护假期间薪资待遇不变。
实际上,在重庆,类似的“个性化”假期已不鲜见。在常人眼中,只有国家法定节假日才能放假,但在不少老板看来,“个性化”放假俨然成了员工的新型福利。一些80后“时尚老板”更是创意十足,生日假、情人假、公司成立日假等等,不一而足。
“ 个性化 ”
放假
“很多朋友都羡慕我。”25岁的刘萍告诉本报记者。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刘萍,不需要像其他上班族一样,早上睡眼惺忪就要起床赶去上班。因为,该公司实行8小时弹性上班制,对上下班时间没做硬性规定。不管员工什么时候到单位,只要每天干满8小时就行。
更令刘萍满意的是,这家公司除了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还有花样繁多的“个性假”:生日假,放“寿星员工”半天假;情人节假,放“有女朋友的员工”半天假;儿童节假,放“有孩子的员工”一天假……有时候,员工赶工做完一个大项目,老板除了发奖金,还会奖励“放假”。
这些贴心的假期,常常成为她向朋友炫耀的资本。
记者采访发现,除部分私营企业外,重庆的一些国有企业、机关单位也有类似举措。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就设立了员工“父母生日假”,企业专门为全体员工的父母建立生日档案,月初列出并排好班,在父母生日前一天由当班的值班领导提醒员工并让其放假休息。
南桐矿业公司砚石台煤矿为职工建立“生日档案”,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全员生日休假制度。同时由矿工会送上生日贺卡和生日礼品,给予员工生日祝福。避免因一些员工急着回家吃“生日宴”,心神不宁而引发安全责任事故。
从今年7月1日起,每逢家中父母、岳父母生日,忠县双桂镇党政干部必须休假一天,回家陪伴父母、岳父母过好生日。这是该镇给机关干部定下的一条铁的纪律。
褒贬不一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种种“个性假期”,许多公司里的白领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个性化”放假有哗众取宠之嫌。过于随意的放假制度,会影响其他正常工作的员工的心理,让他们产生不平衡的心态,进而影响工作状态、损害公司的利益。此外,这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也很不利,员工过度追求假日会造成整体的向心力不强,影响团队合作。
但更多的人则对这种“人性化管理”表示赞赏。
进行了“个性化”放假探索的重庆市渝北区砹点科技80后老板纪伊凡向记者表示,自己经营的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方式应该灵活些,“个性化”放假是一种有益探索。“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设定的,而是根据员工个性、行业属性、工作性质等综合分析制定的。”
重庆硕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年轻老板雍华侨也认为,把“个性化”放假当成奖励,可以帮助员工调整工作状态。“这不会让员工消极怠工,恰恰相反,人性化的管理必然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智联招聘重庆分公司高级职业顾问徐毅分析说,80后老板推崇“个性化”放假是有原因的。首先,他们接受的信息更多元化,思想也更开放;其次,他们中大多数是从“被管理层”做起来的,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老板更受员工喜欢;第三,80后老板管理的员工以90后为主,更要考虑员工的个性。
如何双赢
连日来,记者就重庆“时尚老板”的“个性化”放假制度,对各行各业的上班族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员工对这样的管理方式表示赞成,并希望自己的公司也能效仿这样的制度。
重庆电视台编导陈小姐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只要事情做完了做好了,没有必要太死板。员工通过各种‘个性’放假休息,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肯定更有干劲。当然,这种制度也要注意有些人乘机偷懒。”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不仅能加深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更能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重庆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秀模表示,在国家法定假期正常放假的前提下,具体该怎么给员工“个性”放假,民营企业大可以积极探索,关键是如何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一方面,要通过人性化的举措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防止个别员工因此而消极怠工,这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一大考验。
链接地址: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grrb/2012_10/27/GR0303.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