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2012年09月09日 01版)
本报杭州9月8日电
(记者邹倜然)开学了,一个家庭在这个暑假为孩子花了多少钱成为不少家长热议的话题。“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少在网上晒出“暑期账单”的家长感叹,孩子一个假期里花出上万元算是“毛毛雨”。而记者调查了解到,来杭州探望父母的“小候鸟”们,暑假支出则要少得多,除去路上奔波的费用,大多只有几百元。
黄龙体育中心健身卡2000元,杭州市游泳馆暑期游泳班1800元,一对一补习班每小时160元……这是张磊的妈妈孙女士为记者算的一笔账,账单上,她一个暑假花在儿子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了7000元。这其中,补习的钱算是“大头”。
但孙女士告诉记者,与班里的同学相比,儿子这个暑假花的钱还不算多。据儿子班上做的小调查,这个班43名学生,其中暑假开销在万元左右的有32名,占总数的82%;而在这中间,花费在3万元以上的有14人,这么算起来,张磊的暑假算不得“奢侈”。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杭州的孩子,暑假里补习、体育锻炼之类的开销是免不了的。而更有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游学,半个月少说也要花去1万~2万元。
与城市家庭动辄铺张的花费比较起来,“候鸟家庭”的开支则要“寒酸”得多。与张磊同龄的陈晴晴这个暑假除了来杭州看爸爸外,几乎没有其它什么娱乐项目。
陈晴晴是安徽人,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杭州萧山一家工厂打工。这个假期她与母亲一起来到杭州和爸爸短暂团聚。由于爸爸白天要上班,母亲不熟悉地形不愿意出门,晴晴只好陪着母亲呆在父亲租住的小房子里。
“只去了一次杭州乐园,也没怎么玩。里面每个项目都要买票,有点贵的。”陈晴晴也给记者算了一下自己一个暑假花了多少钱:一个新书包80多元,杭州乐园门票160元,玩了几个简单的项目总计300多元。“其实我更想去动物园,我想看大熊猫,可是爸爸说太远了,最终也没去成。”晴晴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经济、父母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小候鸟”在杭州的暑假普遍乏善可陈。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不仅没有精彩的暑假,还要给父母帮忙,以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对于两种可谓是天差地别的暑假生活,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表示,这种现象是我国贫富差距的突出反映,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极为不利。他建议,相关部门一方面可以提高“候鸟家庭”的同城待遇;另一方面,不妨组织一些城市孩子与“小候鸟”们手拉手过暑假的活动,因为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们身上有朴实、勤劳、节俭等优秀品质,很值得城市孩子学习。而且,这类活动还能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了解,消除隔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