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光国有”为何遭揶揄?

(2012-06-21 10:30:33)
标签:

杂谈

    林琳

    近日,黑龙江省颁布《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据称,这是我国首个规范气候资源利用的地方法规。

    这个条例迅即引起了热议。来自《法制日报》等媒体的报道称,一些风电厂商担忧成本增加,不少网友开始调侃、揶揄——“风光国有?”“不知道以后吹吹凉风,晒晒太阳要不要纳税?”呼吸会要交空气税吗?“

    笔者仔细看了这个条例。第一,它确实强调了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归国家所有和百姓不能用不是一个概念。土地、水流都归国家所有,但谁说百姓不能随便在地上走、水里游了?第二,它针对的是企业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没有涉及个人日常生活中对气候资源的使用,一些人是怎么得出不许吹风晒太阳的结论的?第三,对气候资源不合理的、无序的开发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可能对农业生产、环境状况、人们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规范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现实语境下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目前有一种趋势应该引起注意,但凡有什么新政、规章之类出台,质疑声便此起彼伏。你不推行改革吧,说你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你改革吧,说你纯属瞎改、不如不改。

    这种“习惯性质疑”中,可能确实有一部分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的人在推波助澜,但板子恐怕也不能都打在这些人身上。为什么政府部门一出新政就招来质疑和反感?这恐怕也有一个焦躁、暴戾情绪累积的过程,比如出台政策之前是否倾听过民意、召开了听证会?听证会是否讨论了真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是否存在与民争利的倾向?……有时,百姓的想法和质疑可能确实有点儿荒唐、有点儿“被害妄想症”,看着井绳就觉得蛇来了,但一些地方不讲诚信、公信力较差,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这种为了质疑而质疑,缺乏理性也缺乏事实依据的“口水”之争,往往掩盖了本该认真讨论的问题。比如,风能、太阳能归国家所有,国家应该采取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对风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资源加强管理,给企业设定了怎样的准入门槛和限制?一些地方丝毫没有考虑自身的利益吗?相比那些从此“不能晒太阳”、“不能吹风”之类的揶揄,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关切无疑更有意义。

    别逞一时的口舌之快,也别让口水战掩盖了真相和真问题。

 

链接地址:http://media.workercn.cn/grrb/2012_06/21/GR030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