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拆迁户逼成了“特工”?
(2012-05-26 10:52:29)
标签:
杂谈 |
“钉子户”宋稳朝说:“只要拆迁办来,我热情接待,谈判的大门永远敞开。”遗憾的是,拆迁办始终没来。如果说过去的强拆是一种乱作为,那么现在的放任和不闻不问则是一种不作为
在湖南长沙市湘江风光带湘春路口,有一栋四层小楼,3年前,这一带被列入棚户区拆迁范围,周围邻居纷纷搬离,但因不认同拆迁标准,宋稳朝家依然坚守。日前,《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了这家“钉子户”。让人惊讶的是,宋稳朝为防止强拆、偷拆而采取的一系列办法——装了18个摄像头;喂了3条狼狗和1条藏獒,“把守”各个楼层;门口有莲蓬头机关一按便能喷水,他和哥哥两人24小时值班……
作为一个“钉子户”,宋稳朝恐怕是媒体报道过的最有技术含量的一个了,对自己的居所全方位监控,一旦有人出现在房子周围,屋内的电视屏幕、电脑屏幕立刻就有图像显示,暗藏机关“阻击”陌生人,一切尽在掌握。印象中,这是不少大片儿里的桥段,使用者多为因种种原因“退休”的特工、隐藏的逃犯、间谍之类,总之都是高手。而除了这些硬件,宋稳朝的“软件”也很专业,他有一本长达100多页的《记录》,里面写着各种有关拆迁的法律、政策和文件,还有大量的拆迁合同、图解等,他说自己“算是专家了”。
按说,这样一个集“特工”和“专家”于一身的“钉子户”也算有几分强势了,但却依然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无奈和心酸。好好的工作不干了,专职守房子,靠家人接济过日子,房间乱糟糟毫无生活质量可言,时刻警惕着“外敌”入侵……是谁把好好的人逼成“特工”和“专家”?又何必如此?
既往的诸多违法拆迁表明,开发商很强势。他们总想以最小的成本换最大的利益,对老百姓是能骗就骗,能哄就哄,常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代价把拆迁户一个一个“撵走”。如若不行,就来硬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偷拆、强拆、逼拆,暴力、软暴力轮番上阵,事后要么一副“打死不承认”的嘴脸,要么全推给临时工。和这样的开发商PK,老百姓没点儿本事和胆识行吗?
宋稳朝坚守的四层小楼、占地80多平方米、曾经住着7个兄弟姐妹,附近商品房的价格每平方米早已上万元,但开发商只补偿42万元,这个数额究竟合不合理,不难判断。
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和补偿条例》的颁行,地方政府明目张胆支持强拆或者“身体力行”参与强拆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房地产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和政绩数字依然难以抗拒,于是一些地方政府选择了态度暧昧、选择了不作为,有点儿让开发商和拆迁户“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的意思。宋稳朝说:“只要拆迁办来,我热情接待,谈判的大门永远敞开。”遗憾的是,拆迁办始终没来。如果说过去的强拆是一种乱作为,那么现在的放任和不闻不问则是一种不作为,同样涉嫌渎职,并可能引发侵权。“拆出人命的地方,官员个个还在”,没拆出人命、拆出事儿的地方,官位自然坐得更稳了。
在这场“暗战”中,其实没有赢家,时间上的损耗各方都有,每一个坚持到最后的所谓“钉子户”无一不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代价,放弃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开发商近在咫尺的利益也很难得到。另据报道,同样在长沙,一个开发商因为“钉子户”的坚守最终被拖垮申请破产。这当然是个别,但足以说明,“笑”到最后的真不一定是开发商。地方政府的损失更无须赘言,在公众心中,政府的屁股早就坐在了开发商一边,而开发商可能还嫌政府不够支持和给力,政府想要的政绩、经济数字预期也可能“前路茫茫”。
拆迁的拉锯战本可避免,宋稳朝说“谈判的大门永远敞开”其实不无道理,地方政府也好、开发商也罢,都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总觉得老百姓应该天然地、无条件地屈从,而不屑于平等对话。于是,拆迁一拖再拖,各方没能“杀人一万”,却都已“自损三千”。尊重公民个体的权利和需求、互相沟通、依法办事,拆迁才不致“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