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杨海全
本报记者 张世光
为了偿还当年修建时欠下的债务,希望小学竟然被公告要出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市金城乡榆树村的这一做法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希望小学为何要被出售?出售是否违规?学校的现状如何?学生们是否还有学可上?4月18日,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笠野原希望小学所在地了解有关情况。
确曾公告出售但已经叫停笠野原希望小学是日本友人吉冈利光先生于2002年9月捐资修建的。据悉,当初建这所学校时,日方出资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5万元。而学校建成共花费52万元人民币,除了日本友人捐赠的25万元外,建筑公司垫付20.8万元,其余部分由村里出资。
然而,10年过去了,欠建筑公司的钱一直没还上。
校长杨圣峰说,捐资助学后,吉冈利光先生曾于2003年再次来到学校,但后来就再也没有和学校联系过。
“捐建人已经去世了。”榆树村有村民告诉记者。
“我们确实公开出售了!”榆树村村支书彭波介绍说,今年3月初,为了还清债务,村里确实以村委会的名义对笠野原希望小学进行了公开出售,当时也有几位村民有购买意向。
“我们作价50万元,少一分都不行。”彭波说,卖学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还清建校时欠下的债务,同时也为了有资金在村里再建一所有8到10间教室的小学。彭波介绍说,卖掉小学是经过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的。榆树村现有村民1980多人,其中36人作为代表参加议事会,32人同意将小学卖掉还债。
笠野原希望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小学。对于学校要被卖掉,大多村民们表示知道这事,但也有村民表示“刚十个年头就要卖,真是败家啊”。
3月初卖小学的公告发布后,当地教育局和金城乡党委明确表态不同意出售,随即,于3月中旬叫停。
据了解,目前该校包括校长在内共有7名教师,年纪最大的54岁,最小的也已经50岁,6个教学班全部正常上课。
此“希望小学”非彼“希望小学”
据记者了解,笠野原希望小学虽然在名字中有“希望”二字,但该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希望小学。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创办希望小学,应由中国青基会、省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和建校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签署《资助建校协议书》,学校建成后由青基会统一授发希望小学校牌。而且,希望小学都是要在地方团组织进行注册的。根据村支书彭波的描述:“学校是招商引资来的,没在团市委注册。”
没在团市委注册,那么笠野原希望小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希望小学”吗?黑龙江省青基会理事长谷为表示:“笠野原希望小学不在青基会管理体制内,但确实是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建的,可以补齐手续进行注册。”
目前,笠野原希望小学所使用的公章仍是原来学校的名称:榆林小学。据校长杨圣峰介绍,2003年,学校方面确实想根据团市委的要求,将笠野原希望小学中“希望”二字拿掉,可是去掉建筑物上的“希望”二字,需要专业工程队才能完成。此事一拖,“希望”二字才保留至今。不过村委会表示,他们将尽快将“希望”二字换成“榆林”二字。
“希望小学”面临诸多窘境榆树村有450多户村民,由3个自然屯组成,笠野原希望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小学。从外部看,笠野原希望小学拥有一栋贴着白色瓷砖的二层教学楼和宽阔的广场,与榆树村形成鲜明对比。可走进教学楼后记者发现,学校并没有外表看上去那么好。
杨圣峰说,校园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实际在校学生只有60人。除了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等根本没有,观摩公开课想都没有想过。
走进楼内,记者看到地面斑驳不堪,部分墙体已经脱落,有些教室内石膏板吊棚用塑料布加固,有的天棚已经脱落。教学楼一侧的窗户玻璃破了不少,碎玻璃散落一地。
杨圣峰说:“冬天还好,夏天的时候一遇到下雨,老师同学就只好承担起淘水的任务。”
在教学楼二楼有几个“大烟囱”从窗户“探”出来,与整栋楼极不相称。杨圣峰说,因为经费问题,从2004年就不再采用暖气集中供暖,改用传统的烧炉子的方式取暖,这样最起码可以节省一半的煤。
目前6个教学班和校长办公室都集中在二楼。杨校长说:“学校欠着外债还不上,也没钱补玻璃、修围墙。”
村支书彭波说:“当初决定卖学校也是无奈之举,但我们也是有底线的。之所以少于50万元不卖,就是想除了还债之外,剩下的钱给孩子们建一所有围墙、有玻璃的学校。”
据记者了解,目前,双城市教育局通过集中办学的方式解决了部分乡镇教学质量低、校舍存在隐患等问题。但教育局计财股股长王宏表示,集中办学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比如学生交通安全、食宿问题、教师资源等,目前该市尚无集中办学推进的具体时间表,笠野原希望小学面临的校舍破败等问题,也无法给出确切的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media.workercn.cn/grrb/2012_04/20/GR0104.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