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覆海 丛民 通讯员
曹淑兵)山东京博集团5年坚持为职工父母发“孝工资”一事被一些媒体报道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4月11日,记者实地采访这家企业时,正赶上家住济南长清区归德镇张庄村的张传庆老人前去镇上的信用社查询自己一张工资卡的收入情况。原来这天是他儿子张辉所在的京博集团公司给职工父母发工资的日子。上午9点多,张传庆拨通儿子的手机:“孩子,300元已到位,你要踏实安心工作,别辜负单位领导一片心。”
京博集团是一家由国企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产品涉及石油化工、热电、文化艺术等多个产业,20多年来,公司总资产达130多亿元,职工7000余人。在这家公司,员工们爱厂如家,“跳槽”现象极少发生,多年来,员工离职率保持了较低的水平——这至少得益于该公司实行的一项关爱职工父母的工资制度——给职工父母发“孝工资”。
据介绍,京博公司从2007年起,就在高管层开始实行“孝工资”,到2010年推广到全公司,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工种,每月额外给职工父母发放200元~500元的“孝工资”。具体做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为每位员工的父母办理“孝工资”银行卡,公司每月10日左右将钱直接打到卡上。截至今年3月,该公司已发放“孝工资”近5000万元。
对此,该公司董事长马韵升说:“企业不仅要招得进员工,更要用心留得住员工,‘孝工资’是企业替职工表‘孝心’,让职工工作得更‘舒心’,让职工父母更‘放心’,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一举数得。”
公司战略与品牌部的部长刘爱蓉告诉记者,公司每月给员工父母发放的工资是专设款项,不影响员工已有的工资待遇。相反,员工的工资每年以8%至13%幅度增长。
今年28岁的张辉,大学毕业后来到这家企业,令他没想到的是,当他还在培训期间,还没为企业做什么事,他的父母就已收到公司寄来的“孝工资”。他对记者说:“公司每个月都给我父母打钱,这让我父母很受感动。作为员工,我有了归宿感。”
目前在石化三车间从事司钻工作的张辉,针对炼油过程的石油胶的清除收集,独创了一套除胶方法,这个方法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100余万元。
链接地址:http://media.workercn.cn/grrb/2012_04/16/GR0111.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