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另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丧偶老人数量进行的一次调查,我国60~64岁的城市低龄老人丧偶率为16%,农村为20%;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丧偶率,城市为63%,农村为76%。
老年人再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然而,老年人找老伴,时遇“陷阱”。日前,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利用征婚信息专骗单身老人的特大诈骗案件,女罪犯诈骗“男友”们的金额高达200多万元。
相处三月,退休教师被“借走”数十万元
“杨丽,女,1957年出生,离异,对外宣称在单位内退后,目前为南京一家服装厂合伙人,名下有两辆轿车、一套房产……”2008年5月,单身多年、时年63岁的退休教师刘雄,在南京一家婚介所登记征婚。婚介所向他提供了介绍女会员征婚信息的登记簿,供其选择。一个叫杨丽的征婚信息引起老刘注意。
第二天,刘雄按照婚介所提供的联系方式,拨通了杨丽的电话。杨丽得知刘雄的意图后,答应与刘雄见面。
见面后,俩人聊了一会儿家常,杨丽说还有别的事要办,匆匆离开。
分别后,在刘雄对这桩婚姻并不抱多大希望时,接到杨丽主动约吃饭的电话。为此他特地去买了一套西装前去赴约。
饭吃到一半时,杨丽接了一个电话后,唉声叹气起来。“遇到什么难题了?”刘雄关切地询问。
杨丽称父母要来南京居住,想买套小房子,需要周转首付款。刘雄当即从包里取出了5000元现金,递给杨丽:“你先拿着,看看还缺多少,明天我再到银行去取。”
第二天,刘雄在银行提取12万元,送到了杨丽的手上。杨丽拿到钱,当即写了借条,说月底归还。
几天后,杨丽再次找到了刘雄,从包中拿出一家服装厂的营业执照、合同和一张30万元支票说,她正与人合伙做服装生意,现在服装厂接到订单,为省级一家机关定制服装,至少可以赚80万元利润,但手上没有启动资金。接着,她又神秘地对刘雄说,她已租了几间门面房正等着拆迁,届时可以拿到一大笔拆迁费。但远水救不了近火,目前,服装启动资金还没有着落。
刘雄作为退休教师,本来就不宽余,借给杨丽12万元购房款后,他再也拿不出钱了。但杨丽却比刘雄想得还要“周到”,她对刘雄说:“要不你把房子抵押出去借钱吧,一个月后我赚了钱,再把房子赎回来。”面对未来老婆的要求,刘雄当即答应,将房子抵押给了房产公司。
刘雄认识杨丽三个月,不仅花光了积蓄,而且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将40万元交给了她。
一个月后,杨丽还款的时间到了,却迟迟没有动静。刘雄连忙打电话询问,杨丽在电话中很客气地承诺将尽快还钱。又过了一个月,当他再给杨丽打电话时,电话却总是打不通;偶尔接通了,杨丽十分诚恳地对刘雄说,她正在四处看房,待买好新房装修好后就和他结婚。刘雄此时还信以为真,只是因为没法准时还钱,抵押出去的房子被逼过户了,不得不四处打工谋生。
征婚是幌 八老汉成女骗子“提款机”
2009年10月,刘雄的女儿去看望父亲,发现父亲房子住着陌生人,再一打听,得知房产已经易主。她追问父亲为何卖房,卖房的钱又哪去了?刘雄向女儿和盘托出。女儿一听,连忙拉父亲到公安部门报案。
“不报不知道,一报吓一跳。”在此之前,警方已接到了有关杨丽利用征婚实施诈骗的六七起报案。
原来,2008年5月底,杨丽在与刘雄谈得火热时,还与一个叫李华的50多岁男人“谈婚论嫁”。她从婚介所得到李华的联系方式,主动给他打去了愿意相处的电话。她与李华当晚便一起同居。
第三天,她就开始向李华借钱。开始借得少,李华也没在意,借条都没打。后来,杨丽以服装厂接到一笔大业务缺少启动资金为由,先后8次向李华借了19万元。
2008年8月份,李华发现不对头,跟杨丽要钱,可她拖着不给,到了9月中旬,杨丽主动联系他,称一个朋友欠了自己10万元,对方愿意帮自己还钱,如不还钱,可以卖那位朋友的房子。可从那以后,李华再也没看到杨丽,也没找到那位愿意帮忙还钱的朋友。
向警方报案的还有62岁的张解放。杨丽和他谈了一个月的恋爱,她以各种借口分4次“借”了7万多元,随后杳无音信。
警方调查发现,杨丽每次借钱态度都很诚恳,又是打借条,又是许诺还钱,许多单身老汉均被她的“诚实”蒙蔽。
2010年6月底,杨丽被南京警方抓获。
警方查明,杨丽利用征婚的手段,先后“借”下8名单身老汉共计170余万元,诈骗其他人钱财50余万元。
骗子落网 巨额骗款已被挥霍一空
2011年5月9日,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十多名被害人到庭旁听。
庭审中杨丽说自己只是借钱,并非诈骗。她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根本没有触犯刑法,而是民事纠纷,因为她和这些人之间都是“民间借贷”,她都出具了借条,因而不是诈骗行为。
杨丽说,她离婚后感情受到伤害,并未考虑过跟任何男子结婚。她和这些受害男友只是男女朋友关系,并没想过结婚。对于受害人的付出,她称,对方在与她相处时有些自作多情。
“既然只是普通男女朋友,为什么这些受害人愿意借这么多钱给你?”面对法官的提问,杨丽辩解说,她只是告诉这些男友,她陷入高利贷困境需要帮助,而对方也都是自愿帮助自己,至于男方到底是怎么想的自己并不清楚。
公诉人出示一系列的证据说明,杨丽的条件根本不像婚介所登记的那样。1957年出生的她仅有初中文化,惟一的弟弟确曾在国外呆过,但早已回国。父母的房子也早就被她卖掉,手里更没什么车和房子等财产。她与丈夫离婚后一个人过,膝下并无一儿半女。而且,她是被单位开除的,并非内退,之后一直无业。杨丽称,这些借来的钱,已被她打牌、购物挥霍一空。
面对公诉人的指控,杨丽还辩称自己是服装厂的业务员,是为了工作才向别人借钱的。但随后出庭的证人、该服装厂的老板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说自己的营业执照早在2004年2月就过期了,杨丽也不是自己企业的业务员,她借的钱也从未交给厂里。
法官提醒 老年人再婚谨防陷阱
2011年8月8日,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一审宣判。法院认为,被告人杨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225万余元,其中骗取婚介所会员8人共171万余元,数额特别巨大;另外,杨丽持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1.4万余元,数额较大。其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4年8个月,处罚金22万元,并责其退赔受害人全部经济损失。
宣判后,杨丽不服,向南京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日前,南京市中级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后,审理此案的法官、南京建邺法院刑庭马庭长说,目前,通过婚介所这条“鹊桥”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有的婚介所本身就是个骗子,利用“婚托”骗钱,所有刊登的信息都是凭空捏造的。有的则像杨丽这样,在正规婚介所登记,把自己条件说得多好多好,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伺机诈骗。这些骗子提供的信息,看似天花乱坠,实则陷阱重重。
马庭长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单身的中老年男士,特别要警惕这一类诈骗。不要轻易相信征婚广告,也不要轻信婚介所其他会员提供的信息。对于诸如开厂做买卖、开公司谈生意等这类信息,一定要经过核实。天上不会掉馅饼,骗子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很多人都是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贪念,从而给了这些骗子可乘之机。
法官认为,有些子女觊觎老人财产,千方百计阻扰老人再婚,也是老人被骗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老人的子女怕遗产落入他人之手,担心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得不到,尤其是由于近几年来房屋价值扶摇直上,致使家庭资产猛然增值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于是有的子女为保“巨额家财”不外流,便多方横加干涉老人再婚。一些老人为了对抗子女的粗暴干涉,便私下偷偷约会恋人,想方设法不让子女知晓。因为无人帮助老人把关,致使骗子有机可乘。因此,子女应鼓励老人再婚,为避免老人上当受骗,子女要帮老人对对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尤其要帮助老人识别婚骗者和游戏者,从而满足老人实现“重新组合”的心愿,使他们在经历人生风雨之后能得到精神慰藉和愉悦,有一个温馨、安宁、幸福的晚年。(文中杨丽为化名)
原文链接:http://right.workercn.cn/c/2012/03/17/12031704135626646817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