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2012-03-14 10:51:34)
标签:

两会

劳动

    今天,2012年全国两会在完成了所有议程后胜利闭幕。

    此时此刻,内心里突然生出一份感动——因为,作为两会忠实的记录者、见证者,我们真切地感到,在热烈而隆重的两会背后,是许多普通劳动者的忠诚坚守、默默奉献。虽然,我们未能一一记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执著的表情却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

    今天,本报参与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的记者,把镜头对准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向他们也向所有的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郑莉张宪 沈刚 康劲 孙喜宝 赵永智 杨登峰 赵翔 于宛尼 李瑾 张锐)

    本版图片均为 杨登峰 韩靖 摄

 

简报写作员——最埋头苦记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他们整理编写的简报,保证了每一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都能充分表达。

    清晨的阳光铺满铁道大厦狭长的会议室,门被轻轻推开,几名“西装男女”快速走到靠墙的一排座位旁,摆放电脑、铺开资料、调试录音笔,静待工会界委员。“简报组的同志们辛苦了!”委员们款款走来,颔首微笑。

    “我们开始讨论,哪位委员先发言?”小组召集人向委员们投去询问的目光。

    委员们“七嘴八舌”,简报组工作人员的手指在键盘上下跳动,唯恐漏掉一句精彩发言。

    他们的任务远不止这些:分发大会文件、简报、资料,安排委员出行,为委员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据了解,今年全国两会有数百名简报组工作人员为大会提供服务,他们整理编写的简报,保证了每一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都能充分表达。

 

印刷工人——最晚睡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两会期间赶上编辑部的版面完成较晚,他们就要推迟下班时间,很多时候第二天早上8点钟还没有下夜班。

    两会是媒体竞争的平台,为此,许多报纸都增加了专门的两会版面,并延长了上班的时间。但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背后,少不了这样一群人的默默奉献,他们就是印刷厂的印刷工。

    晚上8点不到,20岁出头的小伙子张波就站在位于北京东城区单位的印刷机前,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在油墨味弥散的车间里,为这天晚上的工作做准备。在平时他所在的印刷厂每天要印好几家的报纸,一般晚上10点开始,次日凌晨四五点钟才可以回宿舍休息。但两会期间,他们则要来得更早,睡得更晚,有时候赶上编辑部的版面完成较晚,他们就要推迟下班时间,很多时候第二天早上8点钟,还没有下夜班。


安检人员——最一丝不苟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每个动作,都要一丝不苟;每一声‘谢谢配合’,都不应落下。”

    “手检一人,大约需要做20个动作。一天下来,怎么也得手检几百人。”在北京会议中心,手持金属探测仪的安检员小姜告诉本报记者。

    北京会议中心是北京团代表驻地,同时还是经济、教育、医卫等多个界别的委员驻地,记者云集。小组讨论开始前的15分钟,是安检员最忙碌的时候。尽管有机检帮忙,但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安检员扫描全身。

    “每个动作,都要一丝不苟;每一声‘谢谢配合’,都不应落下。”小姜说,作为安检员,不仅要熟悉X光机、金属探测仪的操作,还要掌握安检礼仪,而最关键的是“一丝不苟”的耐心与细致。在代表委员驻地,安保人员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当中,有的在寒风中一站就是数小时,几乎连姿势都没变过;有的在人流涌动的会场巡查,目光始终专注……或立或坐或巡逻,他们从不懈怠。

 

速录师——最“追赶声音”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我能听到最前沿的资讯,我能记录时代前进的声音。”

    你看她们的面容气定神闲,你再看她们的手指轻舞飞扬。“啪、啪、啪”的声响清脆而有节奏,扩音器中传出的话语,瞬间音落字现,快10年了,无论是在人民大会堂还是在梅地亚中心的多功能厅,每年的两会现场,王蕊总是坐在固定的位置,在键盘上“追赶声音”。常人语速每分钟160至200个汉字,有的人语速极快达到300多个。这一切就意味着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会有6个以上的汉字要在指尖下诞生。

    苦与累她们都不说,只说自己的自豪,“我能听到最前沿的资讯,我能记录时代前进的声音。”今年两会,20位和王蕊一样的国内顶尖速录师,应邀走进会场,严谨记录着会场内稍纵即逝的话语,记录着推动中国前进的每一个“单词”。

 

摄影记者——最负重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这个群体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对脑力、体力的双重考验。

    摄影、摄像记者是两会期间的一大亮点,他们穿梭在会场内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画面和声音,并将这些内容传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这个群体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对脑力、体力的双重考验。

    以摄影记者为例,为了拍到好的照片,他们需要在前一天做好功课,预想好拍摄的对象和场所。第二天一大早起床,赶到这些地方去抢占最好的机位,对摄影记者来说,拍摄的角度和高度直接决定了照片的质量。

    且不说拍完照片之后,还要抓紧挑选、处理。单就记者那一套沉重的装备就让常人承受不了,为了能够拍摄到更全面的照片,他们往往要背上两个机身,带上闪光灯,两个镜头,有时候还要带着梯子、三脚架,再加上电脑,几十公斤的重量要背负一天,即便有很好的体能,“一天下来,腿也早就软了。”


社区志愿者——最默默无闻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工作能和全国两会联系在一起,内心感到非常自豪。”

    3月13日上午10:10,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两位佩戴着红袖标的社区志愿者正在巡查。看到挂着两会采访证的记者走来,其中一位忙问:“有什么事儿要帮忙吗?”两位大妈一位姓赵,一位姓孙。

    前面不远处就是两会代表委员的驻地。两位大妈告诉记者,她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小区的主要路口、住宅楼前进行巡视,开展安全检查,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这几天遇到最多的事情,就是给人指路。”赵大妈笑着说,“这可是我们的强项!”这些志愿者都是社区的居民,在工作日期间,主要以退休人员为主,在周末则是以在职的党员干部为主。

    “代表委员们说的都是国家大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工作能和全国两会联系在一起,内心感到非常自豪。”孙大妈说。

    初春的北京,春寒料峭,志愿者们用辛勤的劳动,默默守护着两会的顺利召开。


交警——最“精神紧张”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说他们是两会期间最紧张的人,一点都不为过,他们的白手套一天就变黑。

    两会顺利召开,保证交通顺畅至关重要,对于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北京来说,在进行必要的管制措施时还要尽量不影响市民出行,交警的现场指挥不可或缺。

    冒着严寒、长时间站立、呼吸着马路上有害的汽车尾气、劝阻社会车辆进入专道、引导行人耐心等候,工作强度是平时的数倍——这就是北京交警在两会召开之时的工作写照。说他们是两会期间最紧张的人,一点都不为过。白手套一天就变黑。

    3月5日凌晨6点左右,天还未亮,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前的长安街上,交警早已经上岗待命。对于闯入管制区的车辆,他们一个个地上前解释。在短短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一位交警在100多米的距离里往返了两趟。

 

司机——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别看他们衣着光鲜,他们可是两会上“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他们穿着整齐的西装,皮鞋一尘不染,正如他们的“坐骑”,光亮如鲜,洁净如洗。他们一字儿在人民大会堂前排成长龙,所有的司机都笔挺地站在车前,他们就是首汽集团为两会服务的“两会专用车”的师傅们。

    别看他们衣着光鲜,他们可是两会上“最耐得住寂寞的人”。每天一大早,师傅们就要把车辆里里外外再清理一番,然后,根据指令把大小车辆开往代表团的驻地,一字排好,安静等待。“车内不能有异味,不得有纸屑,不得有烟味。”停候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张师傅说。

    两会期间,当承载着代表的数百辆大小车队蔚为壮观地从大会堂鱼贯而出沿着东西长安街缓缓驶过,这也成为了北京早春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保洁员——最辛苦劳累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说不累是假,但这样的劳动也算是光荣。”

    拖地、擦玻璃、清洁便池……这是王姐每隔15分钟就要做的一套工作。

    今年53岁的王姐在首都大酒店上班,这几天她上班的酒店是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的驻地。

    “代表们、记者们、来访客人这几天来的人是平时的几倍。”王姐一边擦拭着洗手间的镜子一边说。平时,有5名客人用过洗手间,王姐就要擦拭一遍洗手台,有10名客人用过洗手间,王姐就要拖一遍地。“客人多了,工作量也大增,人手不够,我们每天都要加班。”

    记者问她累不累,“说不累是假,但这样的劳动也算是光荣。”王姐说着给记者看她的腿,因为长时间站立已经肿了。

    数着日子,两会马上就要结束了,王姐说,“会议结束后,两会代表委员离京,我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为了准备两会服务,我已经三周没有回家了。”说话间,王姐的脸上荡漾着微笑。

 

记者——最步履匆匆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如果有人脚步匆匆,不用问一定是记者。

    这两天,“女记者为争提问机会抢话筒”的照片和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其中一位主角便是本报记者于宛尼。新闻发布会现场,众多记者提问踊跃,但于宛尼凭着坚持的职业精神,最终向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如果有人脚步匆匆,不用问一定是记者。然而,对所有上会记者来说,匆忙采访只是最基本的付出。机敏的反应、出众的表达,才是这些辛苦背后具有含金量的智慧。

    有记者现场迅速画出发言人素描漫画,以期吸引关注获得提问机会;也有记者以高科技装备,做到随时对代表委员的资料进行调阅。


引导员——最容易上镜的人

劳动,是光荣而美丽的

鲜艳的“一抹红”构成天安门广场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两会期间,身穿红色呢大衣的美女车辆引导员成为镜头竞相追逐的焦点。鲜艳的“一抹红”构成天安门广场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3月10日,北京大风,当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结束,委员们走出会场时,引导员早已在寒风中整齐列队,高举写有驻地名称的引导牌等候在天安门广场。

    从会议结束直到最后一位委员上车,她们通常要保持一个姿势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当被问起时,她们却回答:“不累,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原文链接:http://www.workercn.cn/c/2012/03/14/12031404234807377987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