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桥上的风景--中国古典诗词桥意象分析(二)

(2017-08-19 14:38:27)
标签:

文化

分类: 酷评

二、桥上情缘:古典爱情的悲欢离合

一桥横卧,流水蜿蜒,芳草绿树点缀四野;天然的画境之美,引发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站在桥上,那些美好的爱情传说似乎也渐渐从彼岸向着此岸走来。桥连接起了人生的路途,也接续了男女心里执着的情缘。

在《诗经》的时代,桥没有出现之前,水便是爱的阻隔。从《关雎》对那位江水边摘采荇菜的女子的“寤寐思服”,到《蒹葭》“所谓佳人,在水一方”绵绵相思,再到《褰裳》《泽陂》中的女子对意中人的殷切期盼,因一水之隔难以相聚,诗中的男女抒情主义公只能在每一个夜晚“辗转反侧”。而桥的出现,让相爱的人不再受阻于无可涉越的阻隔,从此可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如姜夔《过垂虹》所写:”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所以桥是情人幽会之处,是男女相思之地。桥与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神秘关联。

桥作为意象和其它传递爱的情思的经典意象一样,对爱情的表达也有从物象到意象的实现过程。桥上发生的那些引人神往的爱情故事无不是从遥远的传说走向了现实的人间。如果说蓝桥会首先演绎出了与桥有关的凄美爱情故事,那么十八里相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断桥相会的白蛇与许仙都曾在桥上演绎了爱的传奇。而牛郎织女的鹊桥从诞生伊始就是想象的产物,经过了词人的妙语流珠细致入微地表达了人间爱情执着守望终成眷属的坚定信念。

(一)鹊桥:爱的相遇

鹊桥作为爱情的神话,最初便是和天河边的织女星和牵牛星相关的。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焕彼牵牛,不以服箱”。虽然我们的先民已经这个时代把牵牛、织女两星引入诗中,但作为一首反映贫苦人于凄苦中怅望于天的心境的写实诗篇,此时诗中的牵牛织女两星并无爱的关连。及至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把游子思妇的诗歌主题细密展现之后,牛女两星便与人间的相思缠绕在了一起。《迢迢牵牛星》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抒写了游子思妇的深切思念,已变为情真意切的爱情故事。只是为了不再让“一水间”而“不得语”的悲剧重现,文人们发挥了充分的想象,让乌鹊填河成桥,使河汉想隔的牵牛织女得以每年一会。因河而受阻,又因桥而相会,鹊桥作为爱情相遇的见证,成为了诗词中隽永的意象。

玉漏涓涓银汉清,鹊桥新架路初成。(何光远《催妆二首》其一)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刘威《七夕》)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

渺渺银河浪静,星桥外、香霭霏霏。(赵长卿《满庭芳》)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们对于鹊桥相遇的殷切和对相遇时的欢喜的想象。尤其是宋代的词人,从欧阳修、卢炳、到范成大,一曲曲《鹊桥仙》以爱到极致的笔墨,呈现着鹊桥相遇的欢乐与离愁。而其中,当属秦观的《鹊桥仙》最为有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云纤薄,飞星明灭。鹊儿搭桥之巧又如何能抵换了那经年不见的怅恨!而爱情,恰是点燃相遇的瞬间的天火。别后经年的相见,虽然短暂,却已是爱尽地老天荒;彼此的似水情意,期待下次相见的缱绻情思,别后的朝朝暮暮,映现了人世间最痴情最缠绵的相逢。在七夕,久别的爱人终于得以团圆,在秦观的鹊桥上,爱情终将美满。

(二)灞桥:感伤的离别

有爱的相聚,也终将有爱的离别。桥曾让相爱的人超越阻隔,得以执手相望彼此的深情,但桥也同时见证了相爱的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别离瞬间。欧阳修《蝶恋花》写道:“桥上少年桥下水。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浪浅荷心圆又碎,无端欲伴相思泪。”桥总是静静地横在水面上,伫立在无限的岁月时空里;桥上的少年一个一个地告别了桥这边的家园,在桥上和爱人和家人道别之后,匆匆走向了桥那边的远方,在桥上留下的则是丝丝缕缕的相思眷恋。

每一处的桥上都有离别的泪痕。只是,灞桥却是最能唤起离别感伤的一座桥。灞水原为滋水,秦穆公称霸西戎之后更改水名并建桥于其上。汉代重建此桥,并在灞桥旁设立驿站,人们送别亲人都要送到灞桥,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长安东霸陵有桥,来迎去送皆在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为‘销魂桥’也。”在诗人们的笔下,灞桥浸染了再也拭不去的离别泪痕。如贺铸的《连理枝》所写:

绣幌闲眠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於人,恁江南梦杳。

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连理枝又称相思树,比喻夫妻恩爱。贺铸的这首《连理枝》表达的就是相思之情。时光飞逝,红颜易老,“想灞桥、春色老於人,恁江南梦杳”,人还未老春色已凋,美好的江南梦也变得杳杳无期,犹记得灞桥分别的感伤。往事千重,却已如池塘草萍;而梦里的佳境,终不过是宿醉一场。相思何处寻?只有那斜风横雨,遍地落花,笼烟袅袅,肠断灞桥滨。

词人毛滂说:“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上林春令》)一次次的离别,一次次的重逢,又怎敌它前路漫漫烟雨朦胧:

桥上的风景--中国古典诗词桥意象分析(二)      灞桥酒醆黔巫月,从此江心两所思(罗隐《送溪州使君》)

落日灞桥飞雪里,已闻南院有看期。(黄滔《入关言情》)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裴说《柳》》

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高观国《解连环》)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痒《鹧鸪天》)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这座久负盛名的古桥,曾引起多少文人的离别感伤;那桥边的垂柳,又让多少千里迁客为之断肠;那桥下日夜不息的流水,又让多少离情别绪,变得绵绵不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