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董立勃《杀瓜》
(2012-06-04 11:42:54)
标签:
小说阅读文化 |
分类: 小说阅读 |
冷峻下的悲悯
――董立勃《杀瓜》
所以,董立勃也用了这样的叙事淡化了小说情感深度,给我们一种外在的冷漠叙事,打断我们对小说故事阅读的节奏。比如,他在写过了陈草的瓜棚和陈草的简单日常生活之后,便打断了我们往下读的节奏:“好了,关于卖瓜买瓜吃瓜的事说得够多了,再说下去,你一定为以为这只是关于西瓜的故事。”当村长王大强给陈草打了白条拿瓜走了之后,他又写“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想,这确实不是个西瓜的故事。不过,也不要把它想成一个干部打白条欺负村民的故事。这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再往下读,你也许就会有一点明白了。”而结尾,当陈草拿出所有的白条,让王大强在他的尺长的杀瓜刀面前吃瓜并要账时,他又这样写:“不,不不,不要说,你终于明白我要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了。说真的,连我自己写到这里,都不知道我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小说以这样的叙事句子或段落穿插在故事讲述中,其形式,其效果,完全具备了一个“故事圈套”所有的特质。
董立勃在自己的平淡叙事,让故事中套着一个小小的关于刘国红的故事。可是,陈草却从刘国红一个人的遭遇中,品味出的是他和刘国红两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沉沦,两个人的忧伤。权力无处不在而使好人难做。普通人总是在苦挣苦扎中生活,权力却视之为无物或是草芥。王大强之所以拿瓜打白条不正是陈草太老实本份吗?并且说,拿他的瓜来招待上级是看得起他。如此的作派,其实在当下的乡村日常生活中,何曾是个案呢?这真的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董立勃冷漠的叙事语言中呈现出了这样的现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乡村生活的窗口。俄罗斯人扎米亚京说过这样一句话:“真话,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文学作品最最缺乏的。作家撒谎成性,习惯于讲话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因此,大多数的文学作品甚至没有完成今天历史所赋予的最基本的任务;看清我们这个奇妙、独一无二的时代,看到它所有的丑恶和美好的方面,记录下这个时代本来的面目。”以此观之,《杀瓜》记录的是我们不曾看到的生活面目,看到的是董立勃对生活中那些丑恶与美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