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新写实小说
(2012-05-30 22:44:48)
标签:
文化校园 |
分类: 酷评 |
新写实小说
一、新写实小说的出现
新写实小说是对80年代中期往后直到90年代上半期新中国小说创作倾向的一种概括。1987年前后,当先锋作家们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小说界的另一种创作倾向悄然兴起,这便是以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的出现。
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是传统现实主义在西方外来影响下的艺术嬗变和更新,它既不满传统现实主义僵化、死板的表现方式,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影响,又不满先锋小说在艺术实验的道路上走得过远过偏,脱离了本民族的现实文化语境。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以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就是以较为客观、冷静的叙述笔调,着重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环境,力图揭示普通人的生存本相的作品。
二、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 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
② 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
③ 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普通人);
④ 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 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新写实小说的特征:关注世俗人物;描摹世俗人生 ;冷静、客观的叙述风格
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是现代商业社会里,文学创作与期刊杂志联合操作的结果,在这方面,新写实小说开了新中国文学的一个先河。
代表作家:除了较具代表性的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外、还有叶兆言、苏童、范小青、李锐、李晓、迟子建、杨争光、阎连科等。
新写实小说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四、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1987)
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的一户贫民家庭几十年间的生存遭遇,对城市底层平民卑微、粗鄙、残酷的生存状况的表现,可谓是“刻骨的真实”,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
在艺术渊源上,《风景》显然接受了法国左拉式的自然主义的艺术影响,描写凡俗人生,刻画野蛮残酷、粗鄙丑陋的生存景观。
《风景》的文化意义在于使生存本身以一种放大式的立体姿态逼人关注,令人思考,突出了生存本身的意义。
除了《风景》外,方方其它的重要作品还有表现普通人灰色、沉闷生活的《白梦》、《白雾》、《白驹》等,表现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困窘状况的《祖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水》、《一唱三叹》及近作《乌泥湖年谱》等。
五、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1987)
这部小说写的是操作工印加厚一天的生活内容,作者采取横切面的表现方式,将主人公的各种活动和烦恼浓缩进一天,予以强化表现。不同于谌容在《人到中年》里对中年人的人生负担、烦恼采取理想主义的处理方式,池莉则以一种贴近现实人生的平民化姿态,表现出关切、认同的态度,体现出“反神性”写作的特点。
除了《烦恼人生》外,池莉的这类表现武汉底层市民生活状况的新写实作品还有《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进入90年代以后,池莉转向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这类作品有《紫陌红尘》、《一去永不回》、《让梦穿越你的心》,《江河水》、《小姐,你早》和《口红》等。此外,池莉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如《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和《凝眸》等。
六、刘恒的小说
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影响和制约人类生存的本能欲望,如食和性等,把人类的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联系起来,在特定的文化时空中从生理的角度来探讨人性问题。《狗日的粮食》表现出对于“食”的关注。《伏羲伏羲》则从性原欲的角度来探讨“性”对于人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刘恒的小说对人性的探讨没有从抽象的层面进行,而是将他们放在特定的文化时空中(当代中国农民极度匮乏的物质生存现状、封建家族制度、传统文化对性的压抑和所引起的心理畸变等),这使他的创作具有社会文化批判的意义,而不是纯粹的对本能的欲望描写,在人性的探讨上达到相当的深度。刘恒的新写实小说还有《白涡》、《连环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
七、刘震云的小说
刘震云的小说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特定环境对人的挤压和人在这一环境中的个性的扭曲和异化。他这一类的作品主要有《一地鸡毛》、《塔铺》、《新兵连》、《单位》等。
《一地鸡毛》表现人在这种烦恼压迫下的个性扭曲、精神萎顿、激情消退和自我丧失。
刘震云的小说,客观、冷静,但又饱含讽刺、批判,常具喜剧般的效果。他的作品对生存的荒诞和人的异化的持续表现,具有存在主义哲理的深度。90年代后,刘震云转向长篇写作,先后出版了长达三百万言的“故乡”长篇系列(《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和新作《手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