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心花路放》:且行且珍惜

(2014-09-28 16:53:46)
标签:

影评

心花路放

                                                               文:OneMyRoad 
宁浩电影的类型其实很难界定,原因在于他所模仿和借鉴的类型对象本身便具有面目模糊的不确定性。可以这么说,他的电影并非经典意义上的类型电影,而是有着越来越模糊的边界、越来越呈现出混合与杂糅倾向的当代类型产物。这一部《心花路放》其实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公路电影,虽然主人公耿浩(黄渤饰)遭遇情感问题,被好友郝义(徐峥饰)带离北京展开一段疯狂的人生之旅,但是却由于前妻康小雨(袁泉饰)在过去的段落相互交织,同时宁浩并没有打算用路途反映人生,更多的是一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转变。从外在的公路表征,探讨的是人物面对现实困境后的放下与解脱。这部影片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黑色电影。 
《心花路放》以一对难兄难弟的由北向南的旅行开始,沿路遇到各色人种。不论是一向玩世不恭的郝义,还是陷入离婚“阴影”的耿浩,通过这一连串啼笑皆非的“传奇”经历后,对兄弟俩在身体上与精神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影片中的两位男主人公各自遭遇着不同的人生失败,耿浩作为现实中失败的小人物(婚姻失败),郝义作为表面成功却人生失败的小人物(情感失败),说到底,两人都是为情所困。电影采用“非线性”叙事模式,将多条线索杂糅在整个故事框架中,成就了零乱有秩、多元融合的电影叙事时空。影片的主线以耿浩遭遇离婚危机,而自己深爱的妻子已与一位有钱帅气的男士携手,这对于一个之前是创作歌手而后为了生计买卖音响的男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变相的自尊心凌辱。在好友郝义的怂恿下,他踏上了一条寻找慰藉窗口的疗伤之旅,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式——逃避。当这条主线进行时,另一条线索变呼之欲出,作为前妻一方的康小雨。尽管影片中仍有其他女演员的出现构成了耿浩与郝义的旅途“风景”,但是康小雨似乎在慢慢解答之前所有对于这段逝去爱情的疑问。这样的对照,充分反映了现实中的诸多方面,并未脱离实际,有助于理解整部电影。有趣的是,这两条线索各有各的混乱遭遇,不论是康小雨在酒吧的恼人遭遇,还是耿浩与郝义的奇葩遭遇,到了影片最后,导演巧妙地将两者相互联系,用一场匪夷所思的打斗画上句点。盖·里奇的“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叉碰撞"的结构型喜剧模式被成功运用,却有了中国本土的特色。 
对于情感的拿捏,这部影片把握比较突出。当一段对人生领悟的片段结束,进而接上一段诙谐幽默的搞笑元素,或者是从搞笑开始到思考结束。尤其是在耿浩在旅程中遭遇到“泡妞”的多次打击后,郝义为缓解其内心的压抑与悲伤,找来两个小姐为其解闷,却不想遭遇“黑社会”的桥段后,在这段欢乐搞笑的气氛中,却被增添了些许崩溃哀伤的元素,不仅成为影片的高潮段落,而且让影片多了思考的价值。在现实中的不幸遭遇,成为主人公理解自己与人生的出口。这一次藏在心底深处郁闷与失望的爆发与宣泄,更像是对自己的一次彻底的反省。形形色色碎片故事的线性与非线性、“寻常”与“反常”秩序的拼接与杂糅,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叙事时空却有着惊人的联系度。 
其实,影片有一种“黑色喜剧”的风格,影片中耿浩来到前妻来过的酒吧,看到一段前妻所录制的视频,这一视频完全在诋毁前妻的形象。为此,耿浩进行交涉无果,却在返回途中突然顿悟,大闹了这个名叫“夜色”的酒吧。这一段中,耿浩用另一种思路将自己与前妻进行了融合,“侮辱她就是在侮辱我”,这一看似有逻辑的言论实则平添了诸多黑色喜剧的荒诞特征。耿浩的这段表现更像是有着“神经质”的话痨,原本阴沉脸、独自体味宿命的“失败的小人物”们一扫悲观主义情调,变得语调轻快,这与昆汀和盖·里奇塑造的那些黑帮小混混简直如出一辙。“宿命论”被一种更为强大的“不确定性”所消解,命运的阴差阳错让黑色喜剧的人物们活在毫无头绪的世界里,在命运中随波逐流,正如原先设定好一切,却被发廊妹(周冬雨饰)的杀马特男友的出现搅局;耿浩回拨电话给前妻,却得知其即将结婚,大胆表白途中偶遇的高挑白皙大美妞,竟发现是女拉拉;酒后混乱,却不想得罪了“黑帮”大嫂(马苏饰),差点遭遇惨打……这一切在不确定下显得荒诞不羁,却仍有着让人捉摸不透的“蝴蝶效应”。 
另外,在电影《心花路放》中的诸多元素有着自己独特的现实指向,与阿凡达相关的“灵石”的强买强卖,无疑是对旅游景点中诸多坑蒙拐骗的猛烈抨击;有枪才是“老大”,无疑是对社会上欺善怕恶的现象的深刻揭发。总体上看,尽管影片在某些片段的处理上,看上去不太像宁浩的电影风格,但是根植于深处的“黑色”特征毋庸置疑。不过,影片结尾处从“对不起”到“祝福”的情感转变有点太过刻意,其实完全不用解释太清楚,观众还是能够了解到“放下”的意义。 
宁浩用这种看似“艳遇”之旅的故事外壳,传达出一种对于人生思考。通过闹剧和荒诞的手法展现底层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当然,这很容易与周星驰电影相比较,同样是小人物的终极关怀,但宁浩更加强调的是:“不择手段”地活下去,这就是最真实的底层信仰。 
(影评原创,转载请注明,否则后果自负,联系zhanglulu2013@fox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