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
(2018-12-03 10:44:5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铁的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3.了解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
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
电池、铁钉、带绝缘皮的导线、大头针。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屏幕——出示吊车图(一)flash动画并演示。
2.教师讲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偶尔也会有点小麻烦,这不林悦槟爸爸的车今天在路上抛了锚,请来了大吊车帮忙。
3.大屏幕——出示吊车图(二),问:这辆吊车怎么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吊车不一样啊,它能吊起小汽车吗?
学生猜测。
大屏幕——flash动画演示。
4.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想不想知道?
学生回答:想。
5.大屏幕播放“电磁起重机”的视频录像。
总结:这个装置叫“电磁铁”。
板书课题——电磁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下电磁铁的性质,以及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探究电磁铁的性质:
1.示范讲解:电磁铁的组成及缠绕过程与方法。
2.大屏幕——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1)通电时间不宜过长。
(2)不能用手触摸长时间通电的电磁铁。
(3)小组协作,分工明确。
(4)根据要求,及时停止实验。
3.提出要求(大屏幕):实验时,注意观察通电断电以后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结果:
6.小结(大屏幕演示):电磁铁的性质。
flash动画演示——电磁铁通断电时产生的现象。
填空:现象——电磁铁通电时吸引大头针,断电时不吸引大头针。
结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板书:电磁铁的性质。
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1.问:刚才实验时你们组的电磁铁吸起了多少大头针?
学生回答。
2.问:为什么每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有多有少呢?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生猜测:你们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4.温馨提示(大屏幕):
(1)科学课中探究事物的常用方法——观察、实验。
(2)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建议使用对比的方法。
(3)实验时注意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6.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错误。
7.学生汇报结果。
电池电量
线圈匝数
通电时间
…………
8.板书: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10.小结(大屏幕):flash动画演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弱、线圈缠绕匝数有关。
11.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因素,可放在下堂课再来研究。
四)电磁铁的应用
1.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学生回答。
2.播放电磁起重机、电磁吸盘的视频录像资料。
五)拓展:
1.求助:一盒牙签和大头针的混合物,怎样快速的分开它们?
2.游戏拓展:怎样使你制作的电磁铁磁力达到最大?
七、板书设计:
电
线圈和铁芯组成
接通电源产生磁性
有南北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