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评价单)

标签:
教育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榆次区泰山庙街小学 杨翠芳
一、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3.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周围世界带来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入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预设:“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事情: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用飘舀水往天空洒。
预设: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是一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园子。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分享,我们已经初步走进文本,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进行语言概括能力训练,关注积累和理解。“阅读是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围绕“我”在园子里的活动,园子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既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促进了交流,为后面的细读品味做好铺垫。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学习活动单一:
汇报交流:
预设: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师:从哪里看出她瞎闹的?谁愿意当文中的小萧红来读。
评价:指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书,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评价:关注一个“伏”字,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萧红?边读边想象这段话。
预设: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时候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评价: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在萧红的心中,这部分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详细写。
(3)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写,就只写这一件事情,你觉得行吗?为什么?
评价: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写不完,所以选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写最有典型的事情,写心中最真切的感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我”在园子里的活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段落用反复地句式表达了“我”对祖父地依恋,感受到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学习活动单二: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找出相关语句,细细体会。
抓“慢慢”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却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评价: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描写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联系日常生活中自己犯错后大人的反应,体会祖父的慈爱,读中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我”,体会在园子中玩耍的快乐,源自于祖父浓浓的爱,表现了祖孙二人亲密的关系。
(三)学习活动单三:
自由读15—16自然段,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的句子。
2.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
倭瓜愿意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
黄瓜愿意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
玉米愿意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它若愿意___________,也_________;
……
思考:作者在这一自然段列举了大量事物,用了这么多个“愿意……就……”,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
评价:短文连用十一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递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读起来就特别带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景物的抒情化语言,借助课文插图,融入想象,体会词句中蕴含的感情——“我”对园子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
4.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应该不仅仅是这些,请大家仿照16自然段写。
课件出示:我的童年生活是极自由的,________________。
练笔评价单(三星评价+评语)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自评 |
小组互评 |
阅读者评价 |
主 |
景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
|
内 |
能选择典型事物。 |
|
|
|
能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 |
|
|
|
|
展 |
分享这次练笔的收获。 |
|
|
|
把自己的练笔大声读给大家听。 |
|
|
|
【设计意图】当学生在课堂上习得方法,然后学以致用,学有所得,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引导学生仿写,运用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体会一景一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景物中都包含着“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暗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把隐形的思维过程显性化,通过完成小练笔,学生需要把筛选阅读资料,提取、梳理关键信息的过程,都通过任务表现出来,这样是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一次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符合“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
四、整合阅读,拓展提升
祖父的园子不仅给了小萧红自由,也给了她快乐。也许正是童年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让作者萧红率真而又细腻的天性得以释放,促成了她后来在文坛的突出成就。咱们所熟知的文坛泰斗——鲁迅先生,也有一个童年的乐园,它的名字叫“百草园”。让我们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看看这所园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把你们想跟大家交流的地方作好标记。
1.从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较阅读中,体会童年在每个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1)两篇文章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总结,巩固提升。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理念强调: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一篇拓展到一本书的阅读,由课内到课外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五、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和“我”三者一样也不可缺少。园子里花朵、鸟儿、虫子等食物,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请同学们读读课后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3.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懂得因文而异,求同存异。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读一读萧红的这本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的童真。
七、板书设计
2.祖父的园子
“我” 无忧无虑
祖父
八、教学反思
我在课上设计两大问题: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教学三大板块:一是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园子。二是默读课文,找出园子中我做的事,看到的物,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精彩句段。三通过补充材料,拓展思维,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凸显语用理念。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 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 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
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 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 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最后练笔记录下来
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氛围浓厚,想说的话特比较多, 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学习单
课前学习单:
1.积累新词,正确工整地书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课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勾画批注:勾画出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活动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类型 |
自学生字 |
朗读课文 |
提出问题 |
勾画批注 |
总评 |
星级评价 |
|
|
|
|
|
练笔作业单
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应该不仅仅是这些,请大家仿照16自然段写。
课件出示:我的童年生活是极自由的,________________。
练笔评价单(三星评价+评语)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自评 |
小组互评 |
阅读者评价 |
主 |
景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
|
内 |
能选择典型事物。 |
|
|
|
能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 |
|
|
|
|
展 |
分享这次练笔的收获。 |
|
|
|
把自己的练笔大声读给大家听。 |
|
|
|
课后作业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读一读萧红的这本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