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排好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022-04-06 19:28:11)
标签:
教育 |
《大家排好队》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三课。在公共场合遵守规则、懂得礼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而编写的。本课程是道德与法治课,这就意味着要加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而低年级法治意识培养的关键就是建立规则意识。排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生活事件。要想让学生在所有的排队事件中都能遵守规则并形成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和熏陶,低年级学生的道德思维还处在前习俗阶段,要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难度比较大。
排队虽说是一件小事,但是跟我们的生活关系紧密,学生也有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两个教学活动不仅懂得人人要排队,而且要养成让我们所有的用品凡是两个以上的都要排队的习惯。中国习惯讲人情的国家,人们都喜欢讲人情。这是好事情,说明中国人有情有义。让学生认识到熟人也不能插队,但是要让学生知道当规则与人情冲突时一定要讲规则。我们要让学生敬畏规则、敬畏法律,让学生知道当礼让和规则产生冲突时如何灵活掌握。绘本中讲了各种情况下的谦让。学生可能会很矛盾,他们会认为谦让不就是不守规则了吗?其实这关乎到更加深刻的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我们要让学生理解让法护我们成长,让德润我们心灵的深刻道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两个人也要排队,以及“一米线”的意义。学生会觉得就两个人有必要排队吗?更能懂得“一米线”的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当然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这是节以讨论交流活动体验为主的课,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小组活动,并在交流中更机智地引导,这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的。再比如,关于认识银行“一米线”,尊重隐私的规则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应该让学生更准确表述,说说生活中自己的经历,以及一米线的作用,不是用视频代替学生的思考与活动,自己的情感体验更能深刻体会到“一米线”是规则线、安全线、文明线。关于“紧急情况,征得同意”的规则,处理还不够成熟。主要是老师预设的不充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后,不能积极地应对与指导,缺乏深入引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导致落实不到位,感觉停留在表层,无法走进心中,没有化作行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生活化,贴近孩子们的认知,才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好我们的品德教育和道德熏陶,才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