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第三者会上瘾吗?
(2017-05-18 20:19:26)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心理杂谈 |
分类: 问答集锦 |
事情的真相是很多第三者是会上瘾的,只有极少数会彻底改变。
但是第三者上瘾不是“起初还会有羞耻感和愧罪感,到后来慢慢的,消失无感,甚至有些得意”这样的过程,而是痛苦地挣扎,痛苦地不断爱上不应该爱的人,而且她知道自己的爱上道德上不被允许,但是她控制不住,这才是上瘾。
就象吸毒的人,知道吸毒是不对的,但是控制不住自己还是会吸毒。
爱上一个不应该爱的人,也是这样的感觉,明明知道自己不能爱这个人,或这类人,但是还是会去爱,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无论怎么咒骂、否定、愤恨,还是如飞蛾扑火一般投入进去……我的个案跟我说:“万老师,我的人生完全不受我自己的控制,我觉得好象有另外一个人在操控我的人生”,这才是绝大多数非职业第三者的感受——不愿意,憎恨自己,但是无力改变,这样的人其实是心灵受伤的人。
我见过一个女人,她自己觉得自己不可思议,因为她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好,而且不是一般的非常好,年薪近百万那种人,但是她却总是爱上已婚男人,并且闹得沸沸扬扬,而且当她跟已婚男人A在一起的时候,她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人间真爱,当A经过痛苦的挣扎,终于离了婚,决定要娶她的时候,她又劈腿,爱上了已婚男人B,她不能明白自己,但是觉得跟B的感情比跟A还要真切,于是两个人就如干柴遇烈火,一发而不可收拾,问题是当B经过了艰苦的努力,终于到了离婚阶段,准备要娶她的时候,她又爱上了已婚男人C,来见我的时候,她正在劈腿中……
她不能理解,也无法控制自己,但是她所爱的人,A、B、C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比她大二十岁左右,都有女儿,她控制不住自己,一定要去接近这样的男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对她有致命的吸引力。每一次她爱上这些人,她都非常痛恨自己,她知道自己伤害了另外一个女人,破坏了别人的家庭,也伤害了这个男人的女儿,她觉得非常愧疚,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定要不断地接近这样的男人,然后沦陷。
所以第三者的瘾,不是幸福的,而是痛苦的,痛苦地纠缠在一起,当然职业的第三者除外。
我们爱上一个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主动爱上一个人,而是受制于自己的人生经验,情感经验。
比方说很多从小没有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的人,会爱上一个年长很多,象父亲一样的人。这个个案也是这样,她爱上的每一个人都象她的父亲,都跟她父亲的年纪差不多,不是因为她有乱伦的倾向,而是因为她渴望着父爱,但是她始终没有得到,于是看到象父亲的人就会觉得亲切,尤其是看到这个父亲跟女儿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会觉得简直感动得不行,所以她插足的家庭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女儿,而且父亲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然后没有她在的时候,这个家庭都是看上去非常幸福的。
所以与其说她要的是这个男人,不如说她要的是一个家庭。
所以当这个男人为了她离婚的时候,她就觉得索然无味,因为这个男人自由了,没有家了,她也无法进入这个家庭充当她所幻想的“女儿”了,她爱的是这个男人的家庭,有父亲,有母亲,有女儿,而她潜意识里只是想进入这个家庭,想要一个爸爸,一个妈妈……
这样的人是很可怜的,她们是有心理问题需要解决的,她们的童年遭遇了伤害,童年的孤独让她更渴望家庭的温暖,也更渴望父亲,于是就会渴望“回家”,她没有真正的长大,还在把自己当成小女孩子,所以当她看到这样的男人,就会感觉到父爱,感觉自己是这个男人的女儿,想象着这个男人对她爱就象对自己女儿的爱一样,而忘记了自己与这个男人之间是没有血缘的男女关系,她会主动亲近这样的男人,不是想跟这个男人上床,只是想象女儿坐在父亲的腿上一样跟这个男人亲近,但是她忘了她自己是成年人,这个男人对她的感情不可能象对女儿一样,所以每一次她都会沦陷,每一次都痛苦得无力自拔,因为她要的是父爱,而男人给她的是情人的爱,她得到的和她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只不过“爱”这种感觉都是一样的,很难令人分辨。
在这样的关系中,还有些男人出轨,爱上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女人,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女儿,一个父亲爱自己的女儿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就去爱一个跟自己的女儿差不多大的女人,在潜意识中这个女人实际上是女儿的替代品,这样的男人不在少数。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我们现代人会觉得我们爱上什么人是自由的,但这其实是一个假相,人类从来没有自由过,你爱什么你,喜欢跟什么人在一起,出不出轨,做不做第三者……都不是自由的,我们的情绪、情感完全不受我们自己的控制,就象同性恋者无法爱上异性,而异性恋者也无法爱上同性是一样,所以“爱”这个东西,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你爱上什么人,不爱什么人,讨厌什么样的人……所有这些受制于许许多多的条件——除身体上天生的属性之外,还受至于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经验。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男人非常讨厌妈妈的强势,于是发誓要娶一个温柔的女人,结果娶回家以后发现老婆越来越强势,越来越象他妈。
我跟我的个案说:“你妈在外面也很温柔的呀。”
他说:“是啊,我妈在外面超级温柔,没有人说她不好,结果回家就非常情绪化,特别暴力。”
“对啊,所以你老婆在外面也很温柔的,跟你妈是一模一样的。”
这就是人类情感,你努力想要跳出这个圈,却怎么也跳不出去,除非你自己改变了,你不再讨厌强势的女人,不再害怕一个独立的女人,然后你就会发现,一个在外面非常独立的女人,回到家里一般都是挺温柔的,很少有女人在外面很独立,回家很泼辣,除非她的文化水平非常差,才有可能处处彪悍。
而且我们人类还会在不同的时期爱上不同的人,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爱的不是跟父亲很相似的人,就是母亲很相似的人,有时甚至是跟父母的某个阶段非常相似的人。当然有的时候是爱上了年轻时的自己,比如祁同伟跟他的情人高小琴的关系,或爱上了自己梦想中完美的自己,比如佛教徒爱上了自己的上师,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有个个案出轨,爱上了一个特别让他崩溃的女人,他跟我的描述是这个女人发起飙来就是疯子,本来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性伴侣,也说好不伤害家庭,但是后来这个女人后悔了,做过心理咨询之后,他才明白,他之所以爱上这个女人,就是因为他结婚离开家以后,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经常回家,所以惦记父母,然后有一天,他闻到这个女人身上的某种气味,跟他妈妈很像,于是就对她有了好感,然后……而这个女人发飙的样子,就象他妈妈更年期那版。他很奇怪为什么他累的时候就想回家,而不是去情人那里,但是却无法跟她分手,因为他潜意识中无法抛弃自己的妈妈,心理咨询之后,他明白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回家孝顺父母,跟彻底情人分手,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
还有一个男人本来夫妻感情很好,结果他母亲去世后,他开始出轨,不间断地出轨,而且他出轨的对象无一例外,全部跟他妈妈年轻的时候非常象……
这两个个案出轨的原因都不是爱上了眼前的女人,都是因为思念妈妈,仅仅是因为她们跟他们的妈妈非常象,于是就用来添补了内心对母亲的渴望。
当然还有的人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姐姐,觉得姐姐很温柔,跟姐姐很亲近,于是就娶了跟姐姐长得很象的人。很多男人还会娶跟初恋很相似的人,不是因为跟初恋的感情多么深,仅仅是因为对这一类型比较执着。
所以人类的感情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总而言之,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自由的,不是你想爱上谁就能爱上谁,而且我遇到的,大多数成为第三者的人都有非常严格的道德观,她们都非常憎恨自己,无法原谅自己伤害了别人。
也就是说她们并不想爱上一个不应该爱的人,但是心灵上的某些伤痛,偏偏让她们对这类人产生执着,而且可怕的是不断地陷入到痛苦的轮回中,所以这样的人与其说是可恨的,不如说是可怜的,以心理咨询师的观点来看,她们是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应该被厌弃的人。
作为受过教育的现代人,我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成为道德标准非常严格的社会,而且奇怪的是大家的道德标准非常严格,可是行为却非常混乱,而且越是道德标准严格的人,行为就越有可能会混乱,所以社会上就会暴发各种不可思议的暴力事件,因为自己干的事情,跟自己想的事情往往不一致,这其实是因为过于严苛的道德标准会象绳子捆绑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更焦虑,更渴望挣脱束缚,结果事情就变得总是吓自己一跳。
所以现代人更要学会的是“悯人之凶,容人之过”,在怜悯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们才会温柔地对待自己,才能从别人的过错中学会成长的经验,而不是一味讨伐,愤怒的讨伐只会导致我们不断地犯下相同的错误。
有一个女人,非常同情她的妈妈,也非常憎恨她的父亲,因为她父亲赌博,然后还家暴。这样的男人确实非常可恨,我们能理解她对父亲的憎恨,但是她的恨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幸福,因为她第一个男友赌博,第二个男友家暴,这个女人看上去非常可怜吧?遇人不淑吧?
事实上是她完全复制了她的母亲对待丈夫的态度——非常强势,强势到让一个男人无法在这个家庭中生存,生活在这样的女人身边的男人很容易沾染赌瘾、酒瘾或毒瘾,也非常容易陷入家暴,出轨……
当然如果这个男人出轨了,也许家庭中的每个人反而会好起来,因为另一个人的介入,会让每个人获得一个反省的机会,但是“瘾”不会让大家反省,只会让人愤怒,这样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一个愤怒的妈妈必然会跟女儿抱怨,委屈和愤怒都会倾泄出来,这就会导致儿女对父亲的憎恨,厌弃,结果女儿无法看到母亲身上的问题,只会盲目复制母亲的言行,从而毁了自己的生活。
所以父母千万不能在儿女面前抱怨对方,这种抱怨只会毁了儿女的人生。儿女也不要参与父母的婚姻,儿女在父母婚姻中站队,或父母在家庭中拉帮结派,只会让成年人失去反省的机会,没有反省也就不会有改变,没有冷静的学习也只会盲目复制。
对于上面这个家庭来说,我个人觉得哪怕是离婚,都是最好的改变,因为离婚总比死一个强吧?总比废一个强吧?强行捆绑在一起的婚姻,有的时候不但会毁了自己的人生,也毁了子女的人生。
“悯人之凶,容人之过”在现代社会应当成为一个成年人的箴言,我们生活的时代太方便就能看到“恶”,看到负面的新闻,这会导致我们经常会处于防御状态,防御状态紧跟而来的就是攻击,人际关系也好,家庭关系也好,都会随之恶化,而“悯人之凶,容人之过”让我们拥有一颗柔软的心,用柔软的心看待世界,看待生活,才能从别人的痛苦中学习,然后避免自己也掉进痛苦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