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彼得潘综合症(一)
(2013-11-25 16:35:14)
标签:
心理咨询催眠前世今生因果深层沟通 |
分类: 真实个案 |
有一种悲伤叫做不愿意长大。——清凉师兄
电影《小飞侠彼得·潘》让大多数人都羡慕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但是有多少人看到,当温蒂不再愿意做彼得·潘的妈妈时,看着温蒂回到家里,彼得·潘那眼角的泪水?他的伤心、失望和孤独有多少人体会得到呢?
今天的个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彼得·潘综合症患者,他看上去跟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在他29岁的身体当中,是一颗2岁儿童的心灵。
不明就理的人会觉得,这是将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生,永远都象个2-3岁的孩子,他的心灵该有多么单纯,多么容易满足,然而这只是我们的误解,2岁儿童的心灵只是说他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不愿意获得成长,可是贪婪的欲望却象成年人一样了无止境。
他来见清凉师兄的原因是他很恐惧,经常在聚会的时候害怕打扰别人,在外面也害怕别人伤害他,就连走在路上,看到迎面走过来的几个人,对方即便比他还要瘦小,他都会害怕,又或者坐在地铁上,他会害怕被别人伤害,他以为那无辜的眼神可以欺骗清凉师兄,让清凉师兄误以为他是恐惧症。
清凉师兄笑着问他:“你经常会幻想自己去抢劫对吧?”
他非常吃惊地看着清凉师兄,不能相信清凉师兄可以如此快速准确地切中要害……
“而且幻想的场面非常血腥暴力!”清凉师兄继续问他,语气已经很严肃了,“如果你不去改变,等待你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因为抢劫而进监狱;一条是去精神病院,因为你现在已经有了精神分裂的症状了。”
他不得不承认清凉师兄说的是对的:“你说的对,我知道自己最后就只有这两条路,要么就进监狱,要么就得进精神病院,我很清楚……”此时他已经无力地靠在了咨询椅上,就象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你现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这是清凉师兄最喜欢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总是有某种希望,虽然我知道改变很难,这个希望,对于任何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而言都很难相信并付出实践,但总是一个新的开始,它毕竟是从负值向正值转向的零点。
“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好好学习怎么做生意,怎么生存,否则你就死定了!”清凉师兄极肯定地告诉他。而且特别强调“死定了!”三个字。
最近,个案开始写书,因为没有人出版,于是他回到父母身边,从父母那里骗钱出来,准备要把他写的所谓的“书”印出来,插图设计7000元,再加了书号、印刷费等将近3万多元,他给了父母光鲜的承诺,就象“彼得·潘”欺骗温蒂跟他去“永无岛”一样,(突然发现作者多么智慧,永远都不存的岛——“永无岛”)
“一共三万多块钱?你准备印多少本?”清凉师兄问他
“一千本。”他说
“平均每一本多少钱?”清凉师兄看看他
“我没算过”他说
“你没算过?没算就敢跟父母要钱印?现在算!马上算!”清凉师兄说
“三十块钱一本!”他说
“你觉得有人会买吗?”清凉师兄问他
“没人买!我知道!印出来就是一堆废纸!我知道!印出来就是一堆废纸!!”他很干脆,很响亮地回答。
“知道是废纸为什么还要印?”清凉师兄又问。
“我就是想往脸上贴金!”他回答得非常干脆,特别象一个2岁的孩子犯错的状态——是我干的,怎么的吧!你能把我怎么样吧!
“然后呢?贴完了这次,然后呢?”清凉师兄继续问他
“下次再继续写!我会总结经验!”
“为什么这次不总结经验?为什么要等到下次?然后呢?你上哪弄钱去?”面对清凉师兄一连串的问题,他先是保持沉默,而非常亢奋地回答:“我自己挣!”
“挣得来吗?”清凉师兄逗他
“挣得来!我努力挣!”他说。
“那这次怎么没挣来呢?你都29岁了,三万块钱还得跟你爸要!告诉我,你打算怎么挣?”清凉师兄问他
“挣不来,我就去骗,去抢!”他回答得极干脆,根本不用思考……“可我不能去抢,只能去骗……”他开始为自己的回答感到后悔。
“你准备骗谁啊?”清凉师兄问他
“骗谁都行,谁都骗!”他那意思欺骗不算犯罪,至少比抢劫的罪要轻多了。
“就你这智商,你能骗谁啊?谁上你的当啊?”清凉师兄问他
“我爸!”他极响亮地回答,那声音干脆得让人觉得奇怪。
“你爸这次上了你的当,下回还信你吗?”清凉师兄问
“那肯定不信啊……那我就去偷!去抢!”他又垂头丧气
“抢几次了?”清凉师兄突然问
“没有!一次也没有!”他非常警惕地回答,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打一个寒战……心理咨询是个超级危险的职业,在这个时候,清凉师兄愿意选择相信他,即便他做了,也需要一个人相信他,给他一个改变的机会,更何况我们不是警察,甚至也许不应该问这个问题……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彼得·潘”蜕变到“胡克船长”的过程。
沉默了很久,个案又一次问清凉师兄:“我该怎么办啊?我有的时候,冲动起来,根本就控制不了我自己,我也很害怕……我真的很害怕……外一哪天我控制不了我自己了怎么办啊?”
“回家!跟你爸爸妈妈,踏踏实实学做生意,让自己有口饭吃!”清凉师兄说的非常直白。
又沉默了很久,“可是我不想做那个生意……太没文化了……又没钱!”他很无奈地说。
“你父母是做什么的?”一开始的时候清凉师兄就问过他。
“纸业!”他咬牙切齿地吐出这两个字,就好象有人按住了他的牙关。
“纸业?是什么意思?”看着他的表情,我其实早就知道他父母是做什么的,当他一告诉我他的基本情况,我就已经知道他的背景,他无法想象我对他有多么了解,甚至了解到他不敢相信的程度。
“八宝山!”他几乎每一次说话,都要用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生怕不够足以吓到别人。
“八宝山?这个我知道,但是八宝山跟纸业有什么关系?”清凉师兄继续问他。
“他们是做丧葬用品的!”他说,他极艰难,但又象是很努力地挑战了自己一下。
“哦,丧葬用品……”还没等清凉师兄说完,他就马上抢过来说:“我觉得是一个极没有文化,地位低下,又没有钱的行业……”
如此争抢着表白,无非是想说明自己是一个有文化,没地位,努力勤奋的好青年。
“你觉得父母的职业让你感觉怎么样?”
“让我感觉很丢人!”他很用力地说
“为什么很丢人?”
“没文化,没钱,没地位,所以很丢人!”他非常直接地说,“所以我尽量地掩饰这个,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父母做这个职业,他们做这个职业让我感觉很丢人,没文化,最重要的是没钱,没地位,所以我感觉非常丢人。我很害怕别人发现我父母是做丧葬用品的,我怕别人通过我的言行看出来,我的父母原来出身这么低级……”
“你怕什么?”
“怕别人发现我父母是做丧葬用品的……”他说,没有任何惭愧和忏悔的表情。“跟人交流的时候,我怕他们发现我的出身,我父母的职业不够高级,怕他们发现我父母的职业是低层的,
“什么是爱?”清凉师兄打断他
他看着我,不明白清凉师兄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告诉我,什么是爱?你不是读《论语》吗?不是很喜欢《论语》吗?孔夫子不是讲了吗?怎么爱父母?”清凉师兄又问他
他看着清凉师兄,还是不说话。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里有这句话吗?”清凉师兄看看他。他脸色大变,更不敢说话“养一只狗尚且知道要给狗食,尚且当儿子一样搂搂抱抱,对父母不尊重,跟养一只狗,有区别吗?你爱父母?!你恨死他们了,恨不得他死,恨他们为什么生下你,恨他们为什么把你生在这样的家庭!”清凉师兄直接戳到他的痛处,很多人都是如此,不痛到骨头里,他们永远不会看到自己错在哪里。
“我真的爱他们……我可以为他们献出我的生命!我真的可以!”他诅咒发誓地说。
“你爱父母?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你敬了吗?”
“没敬!”
“没敬!有爱吗?”
“没爱!”
“为什么要把‘老’放在‘子’的上面?怎么没放在旁边?怎么没放在下面?为什么怕别人发现你父母的职业?”
“因为他们很底层,确实是很底层,我父母没有文化。”
“还假装成恐惧症的样子,你其实就是怕别人发现,你父母是做丧葬用品的!为什么做丧葬用品让你感觉很底层呢?”清凉师兄问他
“它确实是很底层的,我感觉我父母没有文化,而且也没有钱,没有文化,也没有钱也没有文化。”
“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清凉师兄强调一遍。
“没有钱!没有钱让我感觉很丢人!是的有这种感觉,就是这样的,没有钱让我感觉很丢人!”
“你知道你多大了吗?”清凉师兄问他
“知道,我二十九了。”他说。
“父母有没有钱跟你有关系吗?”
“没关系”
“父母的钱是你的吗?”
“不是”
“那你凭什么要求父母要有钱?”清凉师兄问他
“我没有理由要求他们有钱……”他低下头来嘀咕着“因为我无能,我还没有挣到钱!我恨我自己无能,没有挣到钱……我知道我错了,我无能应该恨我自己,父母不靠我养,但是我总想从我父母那里得到钱……从小到大,他们太溺爱我了,没有让我独立成长过,我觉得我没有自立的能力。”
“你爸爸妈妈唯一错的地方就是养了你。”
“如果他们不养我的话,或许我会更早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他们不状我的话,我或许没有机会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一点,我跟人相处的时候,我总感觉手足无措,当我跟人家对视的时候……”他注意力的时间很短,问题也很跳跃。
清凉师兄打断他“你所有的问题都在于对父母没有恭敬心……”
一个“彼得·潘”是不愿意承担成长中的压力的,因此他们就会向第一个对他们施加压力的人产生怨恨,对第一个强迫他们长大的人产生怨恨,那个人就是他们的父母,而造成这个恶果的又是他们的父母——因为溺爱,孩子永远不想长大,想要永远生活在2岁的幼儿状态,永远象吸血鬼一样渴望着父母的爱,榨干父母的爱,成为“彼得·潘”。
作为“彼得·潘”的父母,你也将有很长一段时间体会到那种被“榨干”被“耗尽”的感觉……
“我也知道,虽然我也会给他们念佛,也会回向,也给他们念经……但是……”他吞吞吐吐
“没有用,那是骗人的东西,以后不用念佛给他们回向,也不要念经给他们,骗谁?给父母念佛啊,念经啊,表演给谁看呢?”
有一女人,在网上咨询清凉师兄,说她非常恨父母,恨到咬牙切齿的程度,清凉师兄问她:“你是学佛的吗?”她说:“是啊,家里有佛堂的。”
很多人很习惯拿这样的事情来标榜自己,有一种很跩的感觉,似乎学佛就意味着自己的心灵境界很高了,有了宗教信仰就可以假装成上帝,出来招摇撞骗。
“把佛像扔了,把你妈的照片放在那里”清凉师兄直接告诉她。
“那怎么可以?哪里敢仍佛像,拜佛可以消业障啊,怎么可以扔佛像,那要报应的”她说。
“连你妈都没供,还供什么佛?有什么用?骗谁?你这样的消法,还不如供你妈消业消得快。恨你妈妈报应来得更快!”清凉师兄说。
“是吗”她有点疑惑
“现在不就已经受报了吗?还想怎么样?今生此刻不就受报了吗?”清凉师兄问她。
很多人都会做这种非常奇怪的事情,把一个泥做的塑像放在那里当真人拜啊拜,然后到处收集证据,说拜佛消业消得快,拜完佛然后猛造业——杀、盗、淫、妄,一件不少;贪、嗔、痴、慢,哪个都不断……然后还希求命好……这不是打妄想呢吗?
心里恨着父母,否定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嘴上念着经,然后说回向给父母,整天到处说自己有什么感应……玩这样的游戏要玩多久?骗自己要骗多久?阿底峡尊者说要“知母、念恩、报恩……”,但是自己该干的事一件不干,然后嘀嘀咕咕几年,周游了无数的名川大山,恨不能跑遍全世界的道场,最后“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是在玩谁呢?您这暇满人身也好,往生极乐的命也好,全在这上面挥霍了,还想改命?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
有一个师兄更有幽默感,清凉师兄说:“改命要好好在五戒十善上用功。”她说“因为我持不住五戒十善,所以我就尽量吃素,连葱、姜、蒜、韭都戒了……”表示很精进的意思。
“你有没有搞错?你不在五戒十善上较劲,然后在吃素上,在葱、姜、蒜、韭上较劲?这不是南辕北辙吗?”清凉师兄很奇怪地看着她:“我告诉你,释迦牟尼佛是吃肉的!今天释迦牟尼佛来这里,你信不信,你就算是供养释迦牟尼佛一捆大葱,他照样在你面前吃下去!眼睛都不眨!你跟佛说:‘佛啊,我没有别的什么可以供养你的,只有这一捆大葱了,供养给您吧!’你看释迦牟尼佛吃不吃?!他肯定毫无犹豫地吃下去!一个人能不能成就,跟他吃不吃肉没关系,吃大葱,吃肉,一样可以成就,就算吃素,没有持五戒十善,也不用想成就,不用想解脱!”
看着眼前的个案,他以为没事念念经,念佛,演个戏就表示自己很孝顺——这些不过是假装给别人看而已,那意思是说“看我多孝顺,我还给我父母念经回向呢。”——把佛法看得比泡妞法还便宜,如此这般不是出佛身血,又是什么?如此这般不是毁佛谤法,又是什么?如此这般——不下地狱?多冤啊?真当天下的众生都是傻瓜呢?
“那我该怎么做呢?”他突然问。
“你有没有让父母放心呢?你活到二十九岁了,有没有让父母放心呢?有没有从头到尾地做过一件事呢?”
“没有,我父母最担心的就是我,我从来没有从头到尾做过一件事,我从小就一直是空谈,小的时候一直幻想,大了就开始空谈,我一直都在空谈,一直都在空谈。以前我父母还相信我,但是我还是空谈,后来我爸说我就只会空谈,现在我爸爸又开始相信我了。”他说。
“你应该怎么办呢?”清凉师兄问他
“实干!”他毫不犹豫地说
“实干?连这句话都是废话!连这句话都是空谈!”清凉师兄笑
“是的,确实是空谈。那我应该怎么办呢?”他自己也笑。
“回家!跟你爸爸妈妈好好学会作生意!还有口饭吃,要不然你就等着进监狱,或者精神病院,你只有这两条路,别无选择!”我又一次强调。
“那真不是我的理想!”他说。
“你的理想是什么?”清凉师兄问他
“我就是想成为文化人!”他说,眼神有点迷离,八成已经想象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就象他们一样……”他看向清凉师兄的照片墙。
“他们怎么了?”清凉师兄问
“他们不都是文化人吗?”他说
“你认识吗?这里面没一个文化人,我告诉你,王善人是农民,不识字;孙伦禅师也是农民,不识字,证得阿罗汉;六祖慧能也是农民,不识字……创巴仁波切本来勉强算是文化人,但是他却把那虚伪的嘴脸撕掉了……这里面没有文化人!这里面都是思想者,大修行人!”清凉师兄一口气地告诉他。
“我到现在都没有女朋友……”他转换话题
“你永远不要想骗我,别告诉我,你没有女朋友……”清凉师兄很直接地说。
“有!”他又突然回到2岁小孩子被抓到犯错误的状态。“分手了!”他很大声地说。
“为什么分手?”清凉师兄问他
“她瞧不起我,有的时候,在我说话的时候,她会把嘴一撇,撇成那样……”他很夸张地撕开他的嘴唇,能把嘴搞成那样,如果不是用手辅助,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非人类,然后继续补充:“还会这样,用手在裤上掸一掸……”他边说边在裤子上轻轻地掸一下“就好象我是灰尘一样……就这样轻轻地被掸掉了!”
“你跟人家说什么了?”清凉师兄问他
他一愣,非常明显地一愣“我……那不是应该,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吗?就应该无条件的吗?”他瞬间又恢复到了理直气壮的状态。
“你爱一个人是无条件的吗?”清凉师兄问他
“不是啊……”他说“但不是说,爱一个人就要无条件的吗?”他继续强调。
“你爱一个人是无条件的吗?”清凉师兄又问他
“不是啊……”他回答。“但不是说,爱一个人就要无条件的吗?”他继续强调。
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他还是不明白,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曾经无条件爱他的女人——他的妈妈,已经因为他不肯长大而快要累死了,他就象吸血鬼一样,吸干了他妈妈给他的爱……而别人,任何其他的女人都不可能是他的妈妈。
就象彼得·潘,无论他身边有多少女孩,还是小精灵,他永远都说“你做我的妈妈吧。”但是除了彼得·潘的妈妈以外,没有人会他的妈妈,妈妈是不可替代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个女“彼得·潘”,那么这个女人是在寻找爸爸,就象“彼得·潘”不可能长大成为爸爸一样,这个女人也不可能长大,成为“彼得·潘”的妈妈,她们就是那个消失的小仙女,被嫉妒和嗔恨包裹的小仙女。
而如果她现实中成为孩子的妈妈,也必将造成更多的不幸。
小说《彼得·潘》中的温蒂形容她的妈妈——嘴角那里挂着一个吻,但是她从来没有得到,别人也没有得到,就连温蒂的爸爸也没有得到过……
这说明这个妈妈从来没有爱过她的孩子,也没有爱过任何人,而当她看到彼得·潘的时候,她轻易地就把吻给了彼得·潘——这说明这个女人从来没有长大,她一直爱着自己儿时的玩伴,爱着童年时遇到的彼得·潘……
所以这注定是一个一代又一代向下传递的悲剧,当悲剧传递到今天,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的衰退,统统都使得更多的彼得·潘迅速蜕变成了“胡克船长”或者象作者讲的那样,彼得·潘精神分裂,然后悄无声息地死去。
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没有稳定的伴侣关系,他们不断地更换伴侣,因为没有任何一下人愿意做他们的“妈妈”,他们的不负责任注定使他们永远孤独下去。
个案后来不打自招——刚分手了一个女朋友,然后又在网上认识一个一研究生,已经开始交往……对于他而言,任何女人不管多么优秀,不过是“工具”而已——优秀一点的女人可以说是他爱自己的“工具”,差一点的女人,只能说是释放能量的“工具”。
清凉师兄吃惊地看着他,看着眼前这个干巴巴二十九岁,尚未结婚,但是又可以骗取很多女孩子欢心,可以随便跟人家上床,然后随便把别人抛弃,绝对不会为任何一个女人掏钱的男人——这样讲不公平,为了跟女人上床,他也会买玫瑰,巧克力等等,偶尔会玩点浪漫,目的非常明确——在尽量少的资金支持下,保持卫生地解决“性”的问题,这一类人在网上有一个公开的称呼“泡良族”,但是可怕的是他“泡良”不仅是解决“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想象“彼得·潘”找一个暂时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