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辰龙年立春后第一场大雪纪实
微观岱庙汉柏大雪
拍摄情景
飘着大雪拍摄岱庙汉柏院已经过去两天,静下心来才想清楚——《微观汉柏大雪》这组照片是我的最爱。为什么没有拍完后作为博客日志第一选择,是潜意识里想给自己一些时间,需要好好沉淀、思考。
2月5日早晨随着第一批游客从岱庙正阳门进入这座古老的建筑群,首先看到是大雪中盛开鲜艳的人工桃花,并没有诱惑留下来,拍摄几幅后,就进入东南角的汉柏院。此时,天空下着鹅毛大雪,整个汉柏院只有我和清洁员两个人,我围着六株汉柏古树拍摄来拍摄去,清洁员不停地打扫游人行走的线路,我问道:下这么大的雪,扫过后接着又被覆盖,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清洁员回答:为保证下雪天游客安全,景区要求不间断清扫。看着辛苦的清洁员在两千多岁汉柏树下忙碌的扫雪身影,感觉到了大雪中汉柏院里是有温度的人间真情,用相机记录下让自己难忘的画面。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共拍摄汉柏120多幅照片,这是在岱庙里停留拍摄时间最长的题材景点。

细节肌理之美
两千多岁汉柏,至今仍在生长着绿枝叶,是活着的文物。经历的漫长岁月里,有历史记载的连年干旱、洪涝、风调雨顺时空里……见证了人间的冷冷暖暖,所以在主树干上留下岁月年轮肌理质感图形,是任何艺术家想象创造不出来的自然杰作,古树汉柏提供了丰富的细节资源,与自己近期拍摄题材联系起来,这种巧合,有偶然因素,但更多是这些年来,苦于表现岱庙汉柏艺术形式,终于在寻找细节中实现了,为今后继续观察发现表现汉柏之美,初步打下基础,确实是件快乐事,值得高兴。
岱庙情缘
在泰安工作的学校,离岱庙不足200
米远,第一次分到的两间平房,就位于岱庙西城墙下面,虽然居住的时间不长,但那些岁月里,给我留下较深印象是自己小屋的灯常常亮到深夜里,不时还能听到邻居家狗叫声。因拆迁搬到运舟街楼房,在岱庙南面也不过200米的距离,后搬到离岱庙两公里远的向阳小区居住八年,又回到岱庙东面500米的云海小区,也已经过去六年时间。这些年来,去岱庙游玩的次数,真是数不清多少次了。春天最早开花的是配天门西侧的紫色玉兰花,随后有丁香花、桃花、牡丹等花卉,夏天古树众多的岱庙是避暑的好地方,秋天银杏树叶飘落时,坐在银杏树下能看到不时落下的果实,许多居民老太太每天在树下以捡银杏为乐趣,冬天大雪中的岱庙……
彩墨画《汉柏》
当初开始创作《汉柏》想的比较简单,把泰山古树名木A0001号的古树汉柏造型成一座丰碑,后面有月光、汉代画像石,图形来自天贶殿东西厢房,常年陈列汉代画像石浮雕。《汉柏》入选泰安市泰山画派研究会画家作品选。今天回头看画面,只能说是浅层次的感性认识,若是现在重新创作汉柏作品,可能会是写实的细节表现手法,更能接近自己思想感情。


十多年前,我曾带领两个班120多名学生去岱庙写生了一个下午,学校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帮着管理,学生在岱庙高兴欢乐的写生场景,至今仍是难忘,有个学生在汉柏院里悄悄跟我说:老师,许多游客看着写生,自己感觉画的实在不好,多难为情。我鼓励学生说:你们是中学生,不是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能在岱庙写生,游客羡慕还来不及呢,大胆去画。(跟我说话的学生后考入北京大学,现在美国读研究生。)今天回忆感觉那真是素质教育最美好的时光,学生后来根据写生整理创作的《泰山彩墨画系列作品》,在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现场会期间专题展出,受到了全国各地参观人员的好评。米海峰老师专门题写:绘写泰山风采
弘扬齐鲁文化。撰写的论文《中学彩墨画教学与创作浅谈》在泰安师专学报发表。
人在泰山,喜欢汉柏古树雪、喜欢细节美、喜欢某个人、喜欢某段音乐、某篇日志风格、某一幅画等,开始可能是感性的,但这是人生过程中长期养成的审美习惯,不知不觉已经注入到血液里,成为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4月博客日志《清明忆吴冠中先生》,可能是这种想法的解释。
2013年立春后第一场大雪,是近些年来最大的一场雪,飘雪中微观汉柏,收获颇多。
汉柏 汉柏
汉柏……
(后记:自参加@365博客日志活动以来,很少有时间写出较长的文章,泰山大雪元素的画面,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放假期间有时间拍摄、回忆整合,好好过了一把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