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土家族》有感(白田)

(2012-03-03 00:13:17)
标签:

中国

土家族

土家人

宋体

西兰卡普

古典文献专业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读《土家族》有感

作者:杨弘婧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土家族》一书是土家族问题研究的重要书籍,它以不同的角度对土家族文化的由来及发展做了精彩的叙述,是我们了解、继承和发扬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读本。《土家族》一书从“武陵山区诞生崭新一族,宗教信仰独具原始特色,风俗习惯彰显文化交融,饮食特点张扬民族个性,民间艺术书法浪漫情怀,民族英雄尽显豪杰本色”六个方面探索了土家族的文化内涵,深入细致的剖析了土家族文化的根髓。下面既是我通过阅读本书所获得的对土家族文化的认识。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必际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2000年人口普查,土家族人口为8028133人,仅次于壮、满、回、苗和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排第六位。

那么土家族从何而来呢?大多数学者认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巴人的巴子国(今重庆)在公元前400年到600年间处于鼎盛时期,到了公元前316年,巴子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在巴子国灭亡前后的一段时间巴人便开始从重庆一带的往东迁徙,逐渐定居于武陵山区。

为何叫土家族呢?早在秦汉时期,他们叫“廪君种”“板楣蛮”和“责人”,此后,又多按居住地域不同分别称为“溪蛮”“楼中蛮”“信州蛮”和“阳蛮”等。到了宋代,为区别武陵山区的其他民族,才出现了专指土家人的“土人”“土丁”“土蛮”和“土兵”等名称以后,随着大量汉人的迁入作为族称的“土家人”才开始出现。

土家族的文化是多彩的,是富有原始特色和民族个性的多元化的文化集合,可以从宗教信仰、民族风俗、饮食特点、民间艺术、民族英雄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是独具原始特色的,主要以鬼神为核心,形成了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融进道教、佛教神祗的独具土家族特色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其中土地神的崇拜影响最为深远。

土家族是以农耕为主的民族,“生凭土养,死凭土葬”这一俗语真切表达了土家人民对土地的深深眷念,这也是他们世代虔诚敬奉土地神的缘由。祭祀土地神的方式主要有生辰祭祀、春秋祭祀和年节祭祀三种,生辰祭祀就是在农历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这天,家家户户都备好酒肉与粑粑在土地庙杀鸡祭祀,有些地方的土家人还把腊肉丁、糯米和蒿菜做成饭,叫做“社饭”,去祭祀社神,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不仅反映了历史发展中的地域文化特征,而且更多的体现了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习俗主要包括婚姻习俗、生育习俗、节庆礼仪习俗和丧葬习俗等。婚姻习俗中的对唱情歌、抢婚、哭嫁最具民族特色。而哭嫁中,“骂媒人”最为有趣:土家姑娘认为造成自己离开爹娘和亲人都是因为媒人作怪,所以哭嫁中有专哭媒人一节。重大的节庆礼仪习俗主要有四个,即过赶年、舍巴(摆手)节、牛王节和六月六节,最值得一提的是舍巴节。舍巴节是土家族流传数千年的古老祭祀庆典节日,至今仍完整保留了土家族民俗,因而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其中,摆手舞最具特色,传说摆手舞起源于古代巴人作战时所跳的“巴渝舞”。商末武王伐纣时,军中巴人都手持尖锐兵器,一边舞蹈,一边进攻,勇猛顽强,锐不可当,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由此便发展成为土家族独有的摆手舞。

因地处湿热的南方,土家人又因多吃杂粮和居住于从岩邃谷之间的缘故,非常喜欢吃酸、辣、香味的菜肴。他们常言“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儿抓,走路脚软眼也花”。土家人重情重义,讲究气节,这一点可从土家族的饮酒风俗上看出。“怪酒不怪菜”是土家人招待亲朋好友时的一句名言,意为主人招待客人时,有没有好菜,拿不拿得出好菜都无所谓,但若不拿出酒来,那就是怠慢,亲朋必定见怪。在唱酒习俗中,最有讲究的是喝咂酒。土家族人为让子弟兵按时奔赴抗倭前线,将酒坛放在道旁,上面插上竹竿,每过一兵就咂一口,以此传成习俗。后来咂酒的吃法越来越讲究,往往要配上十碗八扣,有词云“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觞,边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群尝”。

土家族是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充满浪漫情怀的民族。他们的民间艺术文化无不洋溢着浪漫的艺术情趣,闪烁着绚丽的艺术色彩,烘托着浓厚的艺术范围。

土家族先民巴人“好歌舞”,其民歌深受临近地区人们的喜爱。史载“客有歌于郢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同中属而和者数千”。巴歌种类很多,但竹枝歌最为出名。竹枝歌产生于唐代,是在吸取“踏啼”等民歌基础上产生的。竹枝词是主要用来演唱的一种文学体裁,由竹枝歌发展而来。著名的有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忽闻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土家族妇女擅长纺织是留名史册的。土家姑娘从六七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西兰卡普。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或“锦花铺盖”,是土家族民间手工织锦。它以工艺独特、色彩艳丽、构图精妙、图案清晰、质地坚韧和经久耐用等特点,不仅被誉为土家族民间工艺奇葩,而且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关于西兰卡普的来历,相传远古时,有位叫西兰的姑娘,她心灵手巧,通过穿针引线,共织了100种花朵图案的彩锦。由于遭到嫂子嫉恨,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败坏了门风,不幸被她的哥哥残害。为永久纪念她,土家族姑娘就把她织的彩锦命名为西兰卡普。

土家族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自古以来,为了民族幸福、祖国的解放和文化的传承,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民族英雄覃垕、女革命家向警予和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等。


(作者系古典文献班白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