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学生对题目理解的能力
(2019-07-02 17:31:17)
一、读题和审题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幼儿园刚上来识字量并不多,到一年级下册我们已经是没有念题让学生自主完成试卷,小部分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够自主的去完成,从几次的测试中发现了学生的认字能力较差,导致在读题时障碍重重,不能清楚把握题目的含义。对此我让学生在平时作业中读题目的时候把不懂的字标上拼音,因而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字词,也让语感得到了提高,通过读题的过程中慢慢的提升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在读题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在做“36里面有(
在教学一年级的这段时间里,发现孩子对于审题的意识不够,在每次的考试中我都会提醒孩子做完要检查一下看有没有漏题,发现部分学生会漏看几小题甚至整整一大题,在每次的考试中我都会提醒孩子做完要检查一下看有没有漏题,但是总有一些孩子漏题。在之后的考试中通过观察这容易出错的孩子,从中发现这几个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很集中,在平时的作业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错过题目,造成漏题。
低年级的孩子比较依赖于家长和老师,在这下半学期里我放手让孩子自主去读题,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求孩子自主完成,并认真的去检查做完的作业看看有没漏做,习惯是平时慢慢积累而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平时的测试和作业中我们要强调孩子要认真的去读题与审题,一个好的习惯也是一个成功的开始,所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孩子在读题与审题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平时不断的积累慢慢的提高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有的例题讲解过一遍之后,总有一些孩子以为自己已经明白了,但是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的时候还是有的孩子会出错。很明显孩子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题目中的含义,有的时候就按照老师上课的方法下去做,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虽然说之前的例题是听明白了,但是变式题并没有掌握,理解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所以在平时讲解例题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去改变题目中的条件,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理解与解决这类问题,从而把类似的题目都掌握了。
例如题目“小晴的前面有15个人,后面有7个人,那么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在做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只算小晴前面的15加上后面的7并没有把小明算进去,在讲解完之后学生基本都能掌握,但是题目变更之后部分孩子就不懂得变通了,这类似题目还有如“一排队伍共有23人,小明前面有8个,小明后面有几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从前数小明第15个,从后数小明第7个,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人?”等等题型,通过讲解和练习排队题型的变式题,让学生对排队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因为题型的多样化而导致出错,通过这种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去理解与掌握排队这类题型的应用题。
三、培养思维能力
在低年级这个阶段,应用题的解答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较难,一道题目只要换种说法,有的学生就不能去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能够解读题目并能正确的完成类似题目的同时,来培养思维能力。
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2]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开端,在这个重要的阶段里,我们要抓住优势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从小一点一滴的积累,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思维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多个方面,我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方面来说,兴趣是很好的一位老师,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思维的动力。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刚从幼儿园上来,对于新鲜的事物处于一种想要去深究与探究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利用游戏,讲故事和开火车几个情境让学生进入到课堂中。
在我平时利用游戏情境的例子有在《开会啦》这一课当中,它的情境是“小朋友们准备要开会,总共有11个人,但是只搬来了7把椅子,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通过这个情境我通过了抢椅子的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当一把一把椅子少了之后,就有的小朋友发现了椅子抢完了还有几个人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有一个孩子就说:“小朋友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多所以不够。”通过游戏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去理解这道题目。在学习《谁的红果多》这一课当中,我利用了讲故事导入如:“今天小熊和小猴两个人相约一起出去玩,在路上它们看到了一棵红果树,小猴和小熊想吃,就让小猴爬到树上去摘,摘完之后它们就把红果子分成了两堆,小熊分到21个,小猴分到了18个,这时你们能说一说谁分到的红果多吗?”一般利用开火车的情境一般都是用在课前计算或者讲解试卷的算一算这类题目上。
通过以上的三种方法学生的变化,在读题和审题习惯的养成中让学生在平时的测试中和作业中出现漏题的人数慢慢的减少,语感也越来越好。例题变式法这个方法让学生在遇到灵活与新奇的题目能够更认真地去思考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也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我相信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学生对于题目理解的能力会有所提升,成绩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