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马虎,存在这个问题可能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一般来说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注意力引起的,所以接下来着重来从注意力的角度来探讨小学生作业马虎这类现象的注意力问题。
一、注意力的品质与影响学生的因素
注意是指对一定物体的指向和集中。[1]研究表明,良好的注意力对学生学习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九岁至十二岁和十五岁的学生注意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2]注意力的品质包括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稳定,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转移这四个方面。
(一)注意力的品质
1.注意力的分配
注意力的分配指的是,能够同时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任务。
2.注意力的稳定
注意力的稳定指的是对一定任务长久保持的持续时间。
3.注意力的范围
注意力不稳定可分为注意力的分散和注意的起伏,注意力的起伏指人会在一段时间内,注意力会有周期性的起伏。一般时间为2~3秒,如果注意力依然停留在学习任务上,则不会对学习结果产生太大的影响。
4.注意力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指的是能够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任务。
(二)影响儿童注意力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在小学时由于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神经兴奋递质和抑制递质并不能很好的平衡,所以表现出自制力差,这个只要教法得当,并且随着儿童的年龄的增长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2.病理因素
轻微脑组织损伤,大脑神级递质异常可引起儿童多动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性强,情绪不稳定,活动过多,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等。[3]神经根结构或功能异常,可引起儿童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刻板式眨眼,甩胳膊,皱眉,踢腿等,也会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有视觉或听觉障碍的学生常常因为看不见,听不到而缺乏学习意愿,注意力不集中。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业的医师治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多加关爱。
3.饮食和环境方面
糖果和含咖啡因的饮料,人工添加剂等都可以影响儿童的专心度。另外,环境污染导致铅含量过高也对有儿童的注意力有一定影响。
4.家庭方面
家庭对儿童注意力具有巨大的影响,例如过于溺爱孩子或则家庭的生活节奏过快,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给孩子太多的书本和游戏物品,经常性的数落孩子,都会对孩子的注意力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所以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原因。培养儿童良好的注意力可以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着手,而在学校方面则主要通过教学实现。
二、关于学生作业马虎的问题
学习马虎是心理问题,即日常所说的“粗心”,其中最表现最突出的是作业马虎。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忽略某些细节,造成错误,不能体现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绊脚石。一般是学生在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的体现。常常伴随着“没有毅力,缺乏责任心,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作业马虎可以分为很多种,但就数学解题过程而言,一种是技巧型马虎,一种是遗忘型马虎。
(一)技巧型马虎
所谓技巧型马虎即看错题,日常所说的粗心,一般是指这种。首先先来分析一下这种比较典型情况。
1.数字上的失误
例如把题目中“1.37”看成“13.7”,造成这种错误的一般比较容易出现在班上那些被公认为“数学尖子生”的身上,学生为了体现速度,而忽视质量,错看题目或则漏看条件,在做完了以后也没有检查,急于求成,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害”。
2.偶然性失误
上下行数字看错,忘点小数点,错点小数点等。因为这些错误出现的频率不高,比较难避免,所以称之为偶然性失误。
3.计算上的失误
这是所有学生都容易出现的错误,他们并不是不会计算,而是不能够“正确的计算”,以下对这种情况作了几个分类。
(二)遗忘型马虎
1.繁重的心里负担
一些学生每次做计算题就做错了,因此产生了“计算恐惧症”,一看到复杂的计算题,为做题就先放弃。如高中数学的圆锥曲线,一般学生都会有思路,但是学生一般都只是列完式子就不了了之。这样自然不好,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做题,碰到难的问题,更要迎难而上。
2.过于自负,不够仔细
当学生一看到简单的题目就会欣喜若狂,感觉这种题目肯定不会做错,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分散。在审题未清楚的情况下直接下笔做题,结果就会因为题目看不清而做错。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根据“耶克森—多德森”定律,碰到简单的题目要高度重视,不掉以轻心。
3.思维定势,计算法则混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看到3和4就想到要用乘法,答案等于12。看到12和4就想到除法,答案为3。这就是学生在多次练习过后产生的思维定势的副作用。使得学生的注意力的范围受到影响。还有一种小学阶段经常碰到的错误:
3.25-0.87+1.4
以上两种错误是将混合运算中的“先乘除,后加减”错误的理解为“先乘法后除法,先加法后减法”,造成计算法则的混淆。
4.潦草的口算
碰到一些计算题目,有些学生宁愿坐在椅子上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口算,也不远进行笔算,往往得出的结果还是错误的,口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如“23+49”忘记进“1”得出“62”的错误的答案。
遗忘型马虎是在解题过程中,相关知识点出现暂时性遗忘,提取不出或则错误提取。遗忘型马虎带有偶然性,难以避免,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教授一些记忆线索,帮助学生能够记忆检索所需要的知识,以便知识的利用。
出现这种的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问题就与学生的注意力的品质有联系。其中技术型马虎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注意力范围不够。而遗忘型马虎的问题有的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不佳。
(三)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的情况,教师结合平常的教学可通过多种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马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标注关键字[4]
读题百遍,其义自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小学生解题时,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经常集中于习题本身,而忽视题目,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要求学生至少读题2遍以上。遇到关键字要将它标注出来。
2.指导学生按顺序计算,先算划线
3.指导学生进行估算,验证答案
会出现忘记进位,或则加减符号看错,这些错误虽然很显而易见,但是“当局者迷”,学生在解题时却难以发现,所以要帮助学生在解题前利用估算来验证结论。
通过估算得出的答案与原答案进行比较,很显然就能从中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