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独自骑摩托走新藏线的纪录(上)
(2020-10-01 10:11:31)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独自骑摩托走新藏线的纪录(上)
1
“去高处。看一看,天空是否完好。
去高处看看,鹰的去向。”
2
在叶城,问了七个人,只有一个人支持我走新藏线。
问题集中在五方面。
首先,车排量太小,单缸,力量不够,一个达坂(高岭)下来就可以过热、拉缸;其次,不是真空胎,扛不住乱石路面颠簸;三,油箱太小,高海拔、大负重、差路面的油耗比平地要大得多;四,没有同伴,万一出事,难以救援;五,高原反应(高原反应不是病,重起来时要人命)。加上失眠和拉肚子,天亮的时候,连自己都有点不支持自己了。想想,走了五十天,近万公里,才到叶城,不尝试一下,以后恐怕再难有激情和机会了。
2019年8月18日上午10点09分,出发了。
一人,一车,一包,一箱。
3
新藏线经过昆仑、喀喇昆仑、冈底斯、喜玛拉雅四大山脉。特别是万山之祖的昆仑山,长2500公里,据说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共工触不周山的现场。如今,神话没有了,故事还在继续。一个女子,千里迢迢去找修路的丈夫,至今还在路边废弃的房子里等;依然是一个女子,依然是千里迢迢,找当兵的男友,下了车,跑去拥抱,中途倒下,婚礼立时变成了葬礼;两年前,在奇台达坂,两个自行车手,在帐篷里被狼吃了;几十年前,在死人沟,一个骑兵师进去,只有一个骑兵连出来……
4
库地达坂、麻扎达坂、黑卡达坂,像三个冲天的巨浪。
分别海拔3150米、4950米、4930米。
三起三伏,共362公里,一天到达三十里营。
后来才知道,这是新藏线最艰难的一段。
高原反应是最大的挑战,两小时,陡升到三千米。
其次,路难走,盘山路长,部分路面被水毁,被重车压坏。
5
库地达坂,又名阿卡孜达坂,意思是连猴子都上不去的山岭。
海拔陡升,气压反差大,会引起耳膜鼓胀,重者会耳膜破裂,需频繁做吞咽动作,消除危险。这是三个达坂中最低的,地势却最为险峻。坡陡,公路贴崖盘旋。帕米尔群山都在对面,没有树,没有雪,没有鸟,连草都很少,一眼望去,林立的山峰,或直上云宵,或深不见底,或迎面而起,或柱立天际,相形之下,修路人如蚂蚁,大货车如甲虫,在大自然面前,生命越渺小,越觉得悲壮,越渺小,越让人肃然起敬……我的高原反应非常明显,类似于重感冒,呼吸困难,胸口闷,头皮紧,太阳穴隐隐作痛,头脑反应迟钝,不易兴奋,没带药也没带氧气,只能硬扛。车也会有高原反应,上了三千米,拉力就会减一个档。四档的力量,只相当于平原的五档。转弯上坡,非二档不行,路面稍烂一点,就得一档。还好,达坂修路,我得以在路边睡了半个小时,精神有所改观。不敢乱吃东西,只吃可乐、水和馕,很容易疲倦。过了库地检查站,又累了。睡眠比饮食都还要重要,饿一点渴一点,可以忍受,睡意一来,可能会在车上意识模糊,甚至失去意识。曾经因此出过事,所以我会强行让自己停下来休息,慢慢地就习惯了,我可以在雨中睡觉,在喧闹的篮球场边睡觉,在酷热的戈壁滩上睡觉。理智告诉我要在低海拔路段休息好,在高海拔路段才可以加速。开始选择库地检查站后面的柳树下,躺了一会儿,风大而凉,没睡着。继续走,沿河上。在山崖下,找到一凹进去的平地,有点草。头顶是疏松的石头,斜坡成了石头往下滑落的通道,但只要此刻是静止的就行,总相信上天不会为难一个有诚意的行者。不揭头盔,可以当枕头,还能可以防石头、防偷袭,增加几分安全感。头盔里,用面巾遮住眼睛,雨衣在最外的一层,防潮,防羊粪。睡觉最怕风和蚊虫,所以,我不让一寸皮肤裸露在外。
睡得不错,醒来已是下午两点,阳光很烫人。
上车,速度达到五十码,阳光便凉了下来。
6
一辆小货车趴在加长大货的背上,撞瘪了头。
司机凶多吉少。铁制品,是无情的。
小货车没有半点羞愧和悲伤,扭曲的铁壳,感觉还在狞笑。
我的摩托车是雅马哈150型,蓝色。
行程四万公里了,我依然对它缺乏信任。
前几天还摔过我,还爆过胎。
不过,这车有两个好处,一是省油,一箱油据说能跑七百公里。
另外就是便宜,13800元,扔掉不是很心疼。
我没带修车工具,自己也不会修。
想好了,再坏就扔。
7
麻扎达坂,意为埋死人的山口。
呼吸,在平时感觉不到的动作,在这里变得沉重起来。
一度,我还必须用嘴呼吸,才能获得足够的空气。
乔戈里蜂,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
攀登难度,更甚于珠穆朗玛峰,死亡率高达26.77%。
因为透明度、雪、高差等因素,视觉在这里是不可靠的。
雪山,看起来一天可以往返。
事实上,我一生接近雪线都不可能。
为了看更多的风景,我忍不住往高处爬了十多米。
头晕脑胀,需像风箱一样,大口大声地呼吸。
每走五六步要停一下,仿佛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
在大自然面前,我早学会了臣服。
缓缓下来,上车,逃离。
摩托车的叫声,像一头公牛。
宽厚,悲怆。
8
沿河谷下,炒砂路,舒畅如小提琴。
夕阳从背后过来,河水金光四射,岩壁红艳如火。
有山溪将路冲断,车头扎进去,摇晃不稳,撑地的时候鞋湿了,在风中冰冷刺骨。停下来,换了袜子、雨靴。将能加的衣服都加上,再套一件反光背心,共五层衣服,四层裤子。怕风吹透,得风湿,又把内裤和面罩绑在膝盖上(因为体积蓬松,携带不便,没有带棉衣棉裤)。就着矿泉水,嚼了点馕,在河堤背面休息了一下。风大,没睡着,但精神好多了。
黑卡达坂,对于我来说,才是最难上的。二十多公里的路面,全是坏的,铺着一尺多深的泥灰。卡车只能以二十码的速度前行,扬起几丈高的灰尘。开始还想超车,冷静想想,没超了。首先,灰尘里,能见度为零,对面来车,无法避让;其二,路面不平,灰尘又滑,很难掌控。万一超车的过程中,出现侧滑会被碾成肉泥。黑卡达坂公路百转回肠,我跟在一辆山东牌照的大货车后面,吃饱了灰尘。好不容易捱到山顶,天已经黑了。这时发现,车灯角度被修车师傅调低了点,只能照见二十米的距离,车速也只能维持40公里左右。在海拔四千多米的戈壁上,只有自己一盏车灯,像萤火虫一样,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穿行,有点慌起来,鬼到不是很怕,担心的是若不能到三十里营就麻烦了,不能在野外过夜,气温低,而且有狼。肩关节疼,一只狼还不怕,一群是无论如何斗不过的。看到前面出现了车灯,连忙追上去,瞄准它的右车轮骑行,这样速度可以提升一些。速度一快,风就大,手套薄了,手指于是冷得发痛,还有寒风从领口里灌进来,禁不住猛烈地咳嗽了一阵,这点习惯还是好,无论什么样的突发意外,飞沙进眼,飞虫入耳,或者奇痒,或者大坑,我第一反应都是紧握车把,保持平衡和前进方向,不会失去对车的控制。身体疲惫,精神焕散,腰因为坐得太久,也开始酸疼起来。这时候,按常理应该停车,但环境又不允许休息。只靠意志支撑,迫使自己想一些故人和往事,那些让人兴奋或者让人心痛的人和事,当然,最多的,是想到身后的事。
死亡,会警醒自己,注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转弯。
一次失误和疏忽,都可以危及整个行程,甚至危及生命。
沿途有很多面目全非的车辆残骸为证。
9
“如果死在路上,唯一会来找我的,肯定是你。
眼泪对荒漠,毫无意义。
看啊,重型卡车碾过河床,是我。
注视你的天狼星,是我。
你转过身时,用风雪拥抱你的北方,也是我。”
10
历来不喜欢都市文明。
这次看到三十里营的街灯时,我感觉到了温暖。
晚11点抵达,362公里,花了13个小时。
这是一个由军营发展成的一个镇。
查了一下,第二天要到多玛乡,476公里。
比今天的路程长还要长114公里。
几个达坂,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
信心顿时崩溃,决定明天休整一天。
11
8月19日,早上感觉恢复不错。
加满油,9点39,出发了。
迎着朝阳,人也有了朝气。
冒险,让我的肾上腺素和荷尔蒙水平更是直线上升。
一路不再过于沉溺风景,提升车速,减少拍照,减少休息。路好走的多,虽有坏路,泥泞,大风,但没有多少盘山道。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红柳滩,一棵红柳也没有,饭店老板是四川人,他说这里以前有三米高的红柳林,后来军队进来,没有后勤保障跟不上,冬天为了保命,只能烧红柳取暖,红柳砍完了,挖红柳根,红柳根深,挖不动,不得已动用了炸药。河边有个检查站,有个加油站,有一些供长途司机的饭馆。再次加满油,吃了碗面条,就继续赶路。再走四十公里左右,就到奇台达坂了。天阴了下来。高原就这样,没有阳光直接照在身上的时候,气温马上就会低很多。在山脚找了块背风的地方,睡觉。半小时后,就醒来。下午,两点过三分到达奇台达坂。虽然海拔5200米,但路相比于前面的三个达坂来,平直了许多,根本没有怎么费力。看到了那个狼吃人的厕所,不想浪费精力,没走近去看。下来有几十公里的改道,砂石坑洼,累得够呛。高原的坑洼是冻土,倒不怎么滑。看到一辆加长大货车陷入了松软的砂石中,两个司机在那里用铁锹铲沙,觉得他们都是英雄。经过了一个山谷,有很多湖,没连成整体,远山的颜色本来就多,湖水或有或无,或深或浅,加上阳光不均匀,更加多彩瑰丽。没走多久,又累了。在路边的砂石坡上睡。起来,起风了。在路上,时速降到三四十码,有几下还差点吹倒,继续降速。
时间长了,发现调整车头的方向和自己身体的重心是可以对抗风的。
一度我在风中开到了六十码的时速。
一度,我取下了头盔。
两个月没剪的长发,像旗帜一样飘扬。
12
砂石、草、雪、阳光,都自带颜色。
山色极为艳丽。
银白、蓝黑、灰白、暗绿、黄、黑、暗红、血红……不一而足。
这些艳丽并不突兀,能配合山势的走向,过渡自然。
山势也不求新奇,起伏极为节制,因此举重若轻,意境雄浑。
有些起伏,让人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