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黄

(2019-11-06 17:05:06)
分类: 我的散文和小说
    麻黄

       我家好几块地畔上 ,长着密密实实的麻黄。
       麻黄的叶子细细的,长长的,像松针。一到夏天,青绿青绿的,像小伙子一样,长势很猛,不几天功夫,一朵紧挨着一朵,一簇交叉着一簇,就铺满了所占的地块,而且根系特别发达,挖不完,即便你感觉斩草除根了,谁知不几天功夫,它们又冒出来,毫不客气地占据了地面。长麻黄的地方就别想着长庄稼,所以对几块地边的麻黄,让爸爸妈妈对付了好几年,双亲渐渐老了,而它们却年年如此,大有侵占整块整块地的势头。拿它们没有办法,只能任其自然。
      我很小的时候,常常跟着大人们放羊。我几次把羊赶到麻黄跟前,让羊收拾它们,应该是没有问题,谁知羊们根本不理会这些麻黄,开始还吃麻黄周围的其他草木,后面羊被赶到那里一溜烟就跑开了,怎么也赶不到跟前。连羊都不吃的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就像人一样,如果连村子最老实巴结的老好人王青云都躲得远远的人,这个人绝对不是好人。村子里这样的人有好几个,他们就像麻黄一样,让人也敬而远之。
     但麻黄的地位不是一直很低的,正如古人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麻黄的地位一下子高起来,是我进入中学以后的事情。一次,一个野外调查组来我们村子搞调查,走到我们地畔,突然眼前一亮,兴奋地对父亲说:放着这么好的药材,你们甘愿受穷?怎么不挖掉卖钱呢?父亲愕然了。调查组给父亲说:麻黄是一种非常上好的中药,父亲才恍然大悟。送走了调查组,父亲就急匆匆地动员全家,扛着头,拿着筐子,雄赳赳气昂昂地赶到地头,准备大干一场。这时,一向愁眉苦脸的母亲,马上眉花眼笑的,那热情劲儿像遇到了多年不见的亲戚,不再像过去那样,恨不得用脚踩死,用镰刀砍割这些麻黄,而是蹲下身来,用她皴裂的手,抚摸来抚摸去,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似的。孩子父母的心头宝贝,这些过去父母亲看不起,恨之入骨的麻黄现在一下子身价倍增,成了他们的心头宝贝。
       真是好东西,我们挖的麻黄买了三百多块钱。那时家里一年的总收入不超过二百,一下子我们家由村里最穷的变成最富有的。父母亲用这些钱给我们姊妹三个一人置办了一身新衣服,还把破烂不堪的房子修葺了。村里好多人当时还不知道我们家从哪里发了横财,艳羡的眼神怪怪的,后来他们知道了原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羡慕嫉妒恨。村子里的人也打起了挖麻黄的主意,可惜他们的地盘上没有这种宝贝,没有了他们就伺机着偷挖我家地里的麻黄,后来父亲干脆在地畔上搭一个窝棚,住在那里看守着。
       那时候,村子人都穷的害怕了,那有捞钱的差事,会像一窝蜂一样涌上去。有时会起纠纷,打的头破血流的事并不是没有的。家里进钱的机会太少了,一年累死累活的,就靠不值钱的力气和汗水,勉强填饱肚子,这还算好的家庭,相当一部分家庭为填饱肚子常常犯愁。不是村里人不勤快,靠天吃饭,天旱那一年,好长时间不落一场雨,大家眼巴巴看着撒下的种子出不了苗,出了苗的被酷热的太阳晒焦了,有时候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不要说白出的力白流的汗。村里最廉价的就是力气,使不完的力气,有时候白白撒在地里了。有时天涝,雨水奇多,庄稼成熟了,需要收割打碾,这就需要天气热,但老天爷好像故意和人作对,偏偏阴雨连绵,让到手的庄稼烂在地里,那时没有办法的事情,抢黄天,虎口夺粮,那时全靠人工,工作效率低下,不像现在,只要有一天天晴,收割机一股脑就收割打碾了,粮食装进粮仓里了,天要下雨,随他去吧。所以家家户户都穷,有个来钱的路数,那比见了亲爹娘还高兴。你想想,我家突然来了那么多的钱,村里人不眼红才怪呢!
       其实,村子人只知道麻黄是一种中药,能买个好价钱,但从来不知道麻黄作为中药的功用。后来妹妹上了医药大学,才告诉村里人:麻黄在中药学的教材当中是列为第一个药的,它在中药当中的位置非常高。麻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作为一个解表药,比如《伤寒论》当中著名的麻黄汤,就是把麻黄作为宣肺解表药来使用的,还有利水消肿,常见的越婢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些方剂都是用麻黄来利水消肿的,宣肺解表的代表方剂像小青龙汤,就是由麻黄来宣肺解表的。麻黄现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还有通血脉的作用,所以在一些外科疾病当中还是有很多的应用,比如外科著名的方剂阳和汤中就是用麻黄来通脉、散结的。麻黄在风湿病当中也应用比较多,它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像著名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当中,就有麻黄,还有木头汤当中也是有麻黄的,麻黄在这些方剂当中就是用来止痛的。当然,妹妹有点卖弄自己知识的嫌疑,她说的这些,村里人大多都是听不明白,云里雾里的,一知半解,但听不明白不要紧,关键是妹妹指导村里人都种植起麻黄,使麻黄一下子成为村里人脱贫致富的拳头产品,他们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滋润,这多亏了麻黄,多亏了学医的妹妹。
关于麻黄,还有一个故事,是我后来在一本书上读到的。说的是从前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

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麻黄的茎与根,都可以入药,但功效截然不同。所以说,麻黄浑身都是宝,父母亲再也不讨厌麻黄了。
       其实,人们对待麻黄的态度上吸取教训。对待一个人,不要一味地去看他身上的缺点,这样你就会越来越讨厌他,反感他,但如果你能充分地看到他身上的优点,善于放大他身上的优点,那么,他慢慢就会成为优秀的人。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更应该这样,不要一耙子把人打倒,要善于发现下属身上的优点,否则就会彻底毁坏一个人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风车
后一篇:下雪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