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花,开在水泥地面上了(组诗)
(2019-03-15 15:19:37)| 分类: 自己的诗歌 |
白莲花,开在水泥地面上了(组诗)
惠永臣
雨中,莫高窟
我来了。我携着风尘
和念诵来了。也许之后的某年
我还会来这里
低下头颅和膝盖
翻看经书的,不是我一个人
翻越三危山的
也不是王道士一人
那些白杨树上
慢慢返绿的光,你认为它是什么
那它就是什么
秋雨淋湿了行踪
也淋湿了一个人心底曾经泛起的那一份念想
秋雨里
撑开油纸伞的
她就是我爱过的那人
从洞窟的台阶上下来的
一定是我前世的兄弟
......藻井上的那朵白莲花
现在,却开在水泥地面上了
一些石头散落着
一些草木荒芜着
已经不知主人名姓的墓碑
接受着秋日阳光的检阅
上山的人,很轻易地绕过了它们
下山的人,也很轻易地绕过了它们
路,仅仅是弯曲的小径
人,仅仅是一群游玩着
谁也没有在意
一只蜥蜴
趴在一座墓碑上,头不停地点动着
它是在拜谒墓里的古人
还是在努力辨认,已经模糊不清的字迹
最后下山的是一个戴墨镜的女人
她看上去很美
她看上去
有着秋天的放浪和形骸
她,多像我以前的情人
连翘开出黄花
穿绿装的是园林工人
暖春里
新翻的土地,还没有来得及种下什么
只是我经过的时候
一只鸟雀的声音
格外响亮。她只是侧了侧脸
她被什么宠着
她又被什么遗忘着
周边,一些刚刚修剪下来的枯枝
被一个瘸腿的男人拉走
自始至终
他们两个都没有交谈过
像两块互不相识的石头
不过,连翘开出的黄花
引来了几只蜜蜂,使这个春天的园子
一下子热闹了好多
谢谢!一条铁壳船从对面游了过来
谢谢!我们的等待终将有了结果
谢谢!对岸送过来的
将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会借助这艘船
去到他们离开的地方
这样的离开与返回
多么有意义。而与我们擦肩而过的
那几十头牲畜
拥挤着下船
挟持着闪电,奔向焦急的屠宰场
那里,草料稀缺
腥骚味浓郁
相信,它们一定一去不回
对岸将永远是对岸
奔流而去的黄水
也不再返回
返回的仍将是我们人类
一列火车,轰隆隆地驶过
一列火车从这个身体的隧道驶出
又奔驰进另一个身体
一生见不到光亮的火车
拉载着一车的光亮,在隧道里穿行
山川远走
草木飞奔
那些从火车里下来的人,最后
会以另外一种方式
回到火车里——
这个黑匣子
在一个个站台,丢弃一部分人
装上另一部分人
这个黑匣子
有时候被某些伤心的人
捧在手上;有时候它安然无恙地
奔跑在大地上
像什么事情
也未发生过似的
夕阳
荒草萋萋。飞鸟在黄昏里出没
小欣晃荡着书包
走在小路上。小欣有多余的精力
让妈妈做的布鞋,磨破,穿帮
最后勉勉强强地
趿拉在脏兮兮的脚上
在飞鸟出没的草丛里
小欣发现了一双黑色的皮鞋
皮鞋里有几枚鸟蛋
他小心的将鸟蛋放在草丛里
拎走了皮鞋
现在,小欣穿着那双皮鞋
走在放学的路上。从来没有穿过皮鞋的小欣
精神多了
哼着歌曲
夕阳就有了暖暖的味道
夕阳,也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瓦罐
黑色的粘土取自于时光的深处
烟熏火燎的日子
你躬身而坐,双手抟弄着粘土
黝黑的肩膀上
一层白皮屑
翻卷着,掉落一层又一层
瓷窑的流水线上
走出了一炷黑烟和你的新娘
瓦罐不可能常新
当我碰到它陈旧的底座时
你已乘着马车远去
生活的遗迹
无非是山风萧萧。瓷窑的坍塌声里
我再一次
用你曾用过的粘土
努力抟
也抟不出几百年前
那个紧张而欢欣的场面
清明时节
阳光里有你看不见的东西
山水隐约。埋着枯骨的土地上
你遇到什么
什么就是你需敬仰的
春风十里。今年的花
开在去年的枝头上
大地深处
有些痛
不需说出;有些需要你一再确认
阳光里,有爱,也有深沉的念想
薄酒之后
你顺风而去,大地上的脚印里
都留着
一撮细细的春土
点种
春天,适合点瓜种豆
有人走在前面,用头把春天
挖出一个个小坑
有人跟在身后,把三角形的土豆块
连同自己的影子
抛进坑里。紧跟一人
他只是用自己的一只脚
轻轻一拨拉
把这些统统
埋住
氤氲的地气,弥漫。几只鸟雀
也在土地里,点种着
再过不了几个月
土豆开花,鸟们种下的声音
会借助一大片一大片浪漫的白
传出很远很远
现在,你在餐桌旁,吞咽着一枚
去年留下来的土豆
过不了多久,你作为一个旧人
同样也会品尝到
新鲜的土豆
一粒沙子
一粒沙子
滑到鸣沙山上了。一滴泪水
掉进月牙泉里了
一批骆驼,它的鼻息上
一根缰绳的江湖
谁能说清
所有的音乐中,在此刻
唯有这首
才能让你平静
所有的沙子
唯你鞋壳里的那些
才会替你嘘寒问暖
一粒沙子。落在洞窟里
她就是属于菩萨的
一粒沙子,落在月亮上
月亮就会热泪盈眶
一粒沙,掉在骆驼的眼眶
那么,今夜你的行程
就会到此为止
秋天,什么样的盛大
才可以抵得上鸣沙山的
一粒沙子
惠永臣,男,1970年9月出生,甘肃镇原人,甘肃作协会员,甘肃第三届“诗歌八骏”成员。煤矿工人,出版诗集《时光里的阴影》《春风引》,先后有1000多篇(首)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青年作家》《草堂》多家报刊杂志。曾获甘肃省第五届、第六届黄河文学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