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存几个短评并诗歌
(2016-09-01 14:23:20)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吃草的羊》
草吃掉山上的雪之后
一群羊跟上来。低着头,吃草
有些草太苦没有让它们叫苦
有毒的草,是毒药
它们也一样低着头将这杯毒药一饮而尽
下定决心了
一辈子为草而生,而死
一辈子低头跟着草走
草走到哪里,羊群就跟到哪里
如果有一天,草们沿着一只低飞的鸟
长到天上
羊群也会跟上去
在天上,低着头,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
2010-7-3
沈苇:笨水把羊写绝了,它们的天真和无辜、游牧和决绝,与其说是“牺牲”,不如说是“向死而生”——羊沿着“草的线路图”,升起为荒僻之域的“上帝之灯”。诗中显在的是羊、草、鸟、天上,隐在的却是一个启示录式的背景。笨水的写作,充满了奇异想象、灵动诗意,以及向内、向外的关照。从湖湘到西域,他已驶入一个新的、可以历险的表达空间。
罗振亚:笨水《吃草的羊》,写实与想象交错,同样充满情节性,不说羊跟随草、追逐草走,“一辈子为草而生,而死”当有一种形而上指向,单是二者间组构的流动性与凝定感兼具的画面就美不胜收。
向阳:这是一幅牧歌式的图景,羊对草的虔诚近乎一种宗教。神的光普照,宁静、圣洁、肃穆,涤荡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纯净。我相信,只有诗人的眼睛才能看到羊“一辈子低头跟着草走”这样的生命境界,并用这样一种富有诗意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在我们灵魂的深处洞开一片别样的天地。
《清明节书》
孩子
现在,我走在泥泞的路上
终有一天会掉进土里
这比
说及死亡,枯萎,凋谢……
是不是要轻松一些
不要想我
我的孩子
去看看你们的地里
种子是不是发了芽
清明的小雨下,你们要
把一件与我无关且美好的事做得风调雨顺
我身上的土
还是土
垒得再高
还是长草的土,在风中摇着它们的花
2007-4-5
胡少卿:《清明节书》采取了一个在外奔波的旅人给孩子写信的形式,把清明节所关联的两层意蕴非常平易自然地组织到一起:一层是关于死亡,关于纪念祖先和人类代代更替的动物性命运;一层是春天到来,雨水滋润,草长莺飞的清新美景,恰如“清明”的字面意思。人来之于尘土,也归之于尘土,而地面上的事物照样美好生长。诗里有沉重,也有看清命运的坦然,两者在诗的内在情感上达成了一个令人愉悦的平衡。作者写得相当的放松自如,形式与内容的配合几近无可挑剔,语言亦清新如洗,含有一种年轻的创造力。
《邻居》
我熟悉这里的街道,我有一些不说话的邻居
他们养鸽子,一只来自王庄,另一只来自李庄
飞在天上,一个姓王,另一个姓李
我的邻居,不说话,不说童年不问姓氏
他们有一台词语结构的机器,用石头
镜子,玻璃,生锈的铁,橡胶,有点沙哑
我的这些邻居,在楼上,养鸽子。天上
没有李姓和王姓的土,没有李姓和王姓的粮食
我们不说话,相互跟随,不倾诉
一个跟着一个,去老,一个跟着一个去死
死了,我们也要隔着墙,吃药,压一压咳嗽
2007-8-11
燕窝:
人生终不免一死。
结局都是一样的,活的意义更加寄托于过程。如果这过程也是行尸走肉,生死就泯灭了基本的界限。
在《邻居》中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环境中。
人类毗邻而居,不同人的不同生存被降到了同一流水线。
有一些不说话的邻居
他们养鸽子
生存的意义被机械化降到了最低点。不同生物间的生存界限也来到了流水线上,人的精神体转移到了鸽子身上:
飞在天上,一个姓王,另一个姓李
这种寄托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进一步被抹杀。
但语言仍然存在,只是——,它们不再为交流而存在,而是为生锈、为木石化的人生而存在的。
他们有一台词语结构的机器,用石头
镜子,玻璃,生锈的铁,橡胶,有点沙哑
然而人生的悲恸还未止步。
哀莫大焉在于:这样的生存居然是一种安慰、而不是悲哀。作者以惊人的笔力揭示这种安慰的由来,同时这也是对这种悲惨生存的原因的揭示:为了逃避人类生存的斗争。
天上
没有李姓和王姓的土,没有李姓和王姓的粮食
全诗犹如稳健而凶悍的大海啸,步步紧逼。
乐章拔到了最高潮,然而还没有完结:
我们不说话,相互跟随,不审诉
一个跟着一个,去老,一个跟着一个去死
死了,我们也要隔着墙,吃药,压一压咳嗽
直至生命尾声也没有一句喘息。
这不是人的、有精神体的生命的生存,而是鸽子的、流水线的、行尸走肉的生存。最后仍然不免一死。再屈辱的人生都有绝唱,是大悲恸,也是逃为上策。
在技术上诗作的海浪式“堆叠递进法”是十分显著的。
这手法特别能让人感受到“设计的精心”。然而诗写作的有趣在于,如果是作品“先设计好”、再按计划堆叠,是不可能的。创作爆发与提纲挈领是一对天敌,爆发的叵测性与有意设计的计划水火不交融……
在诗创作里,人一设计,上帝就发笑:上帝一设计,我们所获却是“不可控、神秘叵测”的创作爆发,在爆发中出生的一首好诗,它的精美雄阔怎么看都象是精心安排的。只不过它不来自人力,它来自“天工”。是谓巧夺天工。
《天山上》
天山上,每棵塔松都有一座庙
我一无所有
我不会比石头爱思考
也不比蚂蚁有见识
深涧生兰草,我不会比它蓝
乌鸦停在枯树上,我不会
比它更优雅
它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黑得如同一盏,熄灭的灯
天山
不需要灯来照亮
松树站累了,倒下去
马老了,也会倒下
烂成一块草地
哈萨克女人蹲在溪边,洗菜,洗衣裳
男人跟着他的羊,爬上山顶
那里只有石子和雪
2014-7-25
温柔刀:《天山上》中,笨水“笨”就笨在他象植物一样不计较,不攀比,他甚至用不着色的笔墨将天山的自然景色与天然风光还原到物的本质状态:让物象充分显示自己的“物性”而非“社会性”,于是,他的文字立了起来,他的作品站了起来,文本的风骨也硬朗了起来。我们所以推崇诗歌,其精神之一就是对物质世界的本源穷追不舍——在这块,笨水做的很好。为此,我说这个作品是成功的,也是十分优秀的。天山自有天山的福气,天山的神韵,它不事权贵不尚奢华,无论是植物(松树)还是动物(马),老了,就服老,倒下;死了,则心安,理得,烂成草地的泥。
作为人,不会动的石头,我不跟它比;能飞的乌鸦,我又不能跟它比,不管是大如山,小如蚁,还是深如渊,碧如兰,——总之,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天山的造化与无量功德,我无德也无意与他们作比较。其全部内外因就在于:山之神动了我之魄,我之灵还了山之魂。是天山教会了我生活与思考——作品正是将这儿作为入口,将”天人合一,效法自然“之诗魂勾勒了出来,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侧面洇染,不动声色。诗行至结尾的出口处,将最明亮的一笔交还给了由天山主宰,生存在天山庇佑之下的人类——水到渠成,自成一格。
邵波:笨水把性灵的大自在留给了山、留给了水,将自己“降格”并归属于自然,天地间的智慧、通达、优雅和启迪演化为万古不灭的星盏,而枯荣生死的循环往复之理亦被诗人化繁为简、明白质朴地道出,在万物的流转中探寻返归人类“内宇宙”法门。可以说,笨水的诗歌流贯的是一股清新、宁静、散淡的溪水,而诗人恰是留守心灵津渡的摆渡者,用简陋拙笨的词句撑向一片渐渐逝去的纯净水域。大音希声,大象不形,笨水的诗融合了含蓄蕴藉的美学风格与意境。
《石头记》
站在山上,久了,石头会学老鹰
向河面冲下去,抓没抓到鱼,都不上来
跟鱼一样,在河里游久了,变成沙子,来到我眼眶
泪水,跟海水一样咸
心中的石头,不飞翔,不遨游
只是悬着,一块是一颗太阳,多几块就是太阳系
无以数计,是银河,向东南流去,汇入星海
因为心中有石头,我知道,石头
有时,硬得像铁;有时,嫩得像芽
錾子打在上面会跳,刀子刻在上面会滑
只有黄土,能浸透它的肺腑,用稀硫酸也洗不掉
只有在黄土里,石头才像石头一样,活着
有嘴但不启齿,有翅膀始终敛在胁下
春风十里,它只长一些苔藓
原谅我,从老家捡来的石头,只能用水养着
原谅我,从泥里挖出一块石头,像拔出一根幼苗
像乌龟,我叫它神龟寿
嶙峋峭拔,白筋似雪,我叫它太行山
原谅我,用菱晶石在石磨上,磨制了四枚印章
在上面刻字,如刻碑
方寸大的碑,只为心刻,为灵魂而立
我越来越像一块石头,站在山顶上像
站在河边像,站在人群中也像
我是石头,记得人们发过的誓言,遵守石头的律法
从不拿石头掷人,相信,掷出去的石头
会回来砸向自己
我只会投石问路,顺便,填一填路上的坑
2016-3-11
沈苇:笨水的诗充满奇思异想,灵动,自在,率性,逍遥,跳跃而丰盛的联想是其技艺的一大特点,层层推进,写到极致里去。石头是一个悖论,“硬得像铁”,“嫩得像芽”,大到太阳系、银河、星海,小到沙子、印章。在“大”与“小”之间,诗人获得了自由无拘的表达。石头既是心灵的对应物,又内化到心灵深处去了,成为诗性的弥散与实存。笨水从普普通通的石头中提炼出神奇(他称之为“石头的律法”),结尾四句值得反复吟诵。
《幸福》
她扑面而来,体内有碰杯的郁金香
下辈子,我要她做我的情人,妻子,我的桃花岛
为她备上一条河,翻好一块土,准备一头奶牛……
等下辈子,我要霸占她的子宫
她擅长说童话,擅长学公主做梦,发誓,撒娇
喜欢男人设下的花冢,在香气里坠落,也喜欢花蕊将她举过围墙
碰上采花贼
洗劫一空,女人,瓷器洁净,有悦耳的回响
扑面而来,我下辈子的情人,母亲,小女儿
有碰杯的郁金香,让我身边的日子剧烈的抖起来
2007-7-27
宫白云:这位“体内有碰杯的郁金香”的“她”是这首诗的入口,也是这首诗里“我”所有幸福的源头,诗人从“下辈子”写起,奠定了全诗虚幻的基调,也从反面折射出“幸福”的不可靠,它只不过是“我”一相情愿的幻想。但为什么如此地吸引我们的眼球,就因“我”的幻想太美,相信每个男人都会喜欢这样一个集“情人,母亲,小女儿”于一身的“瓷器洁净,有悦耳的回响”的女人,美好的幻想给了诗中的“我”超现实的幸福感,也给了我们眼睛“幸福”的享受,当我们的眼前浮现这样一个“有碰杯的郁金香”“她”时,相信我们身边的日子也会剧烈的抖起来,这是最动人的时刻。
夏天:古人就曾说:诗歌结句结得好难,而首句能写的出奇,是难上加难。我想没有确定无疑的东西。可是,上面的话说的确实又有一定的道理。可以看到很多人的诗歌,在结尾来点波澜,使整首变得有意味。但开头就惊人的却不常见。在笨水的《幸福》里,开句“她扑面而来”,气势一下子就来了,锐不可挡,那种爱人相见的欢喜的快速地靠拢的情状,一个“扑”就完全点染出来了,接下来“体内有碰杯的郁金香”更奇,体内不可能有郁金香,有了它们也不可能互相碰撞——这是一种造境——酒杯的酒是醉人的,郁金香是美丽而香气馥郁的,作者把这两种意象又打造为一,合成一体,形象地把爱人见面时的欣喜、兴奋、陶醉的美好意境表现得纤毫毕现。碰杯的欢庆和很多香气弥漫的意境的叠加(或者说交融),与爱人亲密欢欣迷恋对接在一起,让人有无穷的想象,给人无尽的温馨的幸福感多么强烈!就算诗歌里对幸福的关系是变换的,幸福涉及家庭和社会,幸福是基于生活之中而不是之外的,幸福是互相传染的,幸福也使人左顾右盼……等的呈示不提,这个诗歌也已够精彩了。何况结尾作者把首句加以变形强化,使诗歌转折而延展到“让我身边的日子剧烈的抖起来”积极追求幸福的境界中呢!
《我想》
坛子里,腌的萝卜熟了;倒出萝卜,装进骨灰
地里,栽下的红薯长大了;挖出红薯,埋下坛子
山上,长满了松树,梓树,油茶树
它们的叶子,落在树下,叫归根;落到坟头上,是最好的悼词
地下有蚯蚓,地上有百草和蜗牛
我可以叫蜗牛哥哥,叫蒿子姐姐,把兰花叫做妹妹
我想,这些,也可以不要。甚至,不要把坟头垒得太高
甚至,不需要一只坛子
一块土,只要一块大一点的土埋着
因为圆满,一块土在地下,会像星球一样转动
2015-9-21
张二棍:这首诗,乃豁达之诗,这首诗,法相庄严。第一节,做加法,加了无比多,却轻盈起来,俏皮起来。第二节,做减法,减到圆满,减到无比简单,却沉重得只剩下星球转动。
《十月二十一日登岳麓山》
登山,走一条小径
为一只兔子让路
为麓山寺下来的僧人,侧身
让他过去
经过坟墓
我会低头,走得很慢,脚步很轻
登山,不过听蝉,看落叶;不过饮泉,思瘦马
不想为山河做主
我在拜谒蔡锷墓的途中,掉头
在快到山顶时下山
下山,好像流水
往低处流
过不去时,就转一个弯
便看见,身边长出兰草
开紫色的花
2014-10-21
邵波:《十月二十一日登岳麓山》一诗,深得传统文化之精髓,登山的过程化作一段启人心智的朝圣之旅,淘洗掉现实的粗粝轮廓,呈现自然万物的清澈底色,营构了一幅纤尘不染、静谧悠然的水墨写生图,“登山,走一条小径/为一只兔子让路/为麓山寺下来的僧人,侧身/让他过去//经过坟墓/我会低头,走得很慢,脚步很轻//登山,不过听蝉,看落叶;不过饮泉,思瘦马”,这种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纯真安适,恰如一卷天人合一的佛性经典,企及精神的自由与超脱,静观世间的大善大美,夯实了一座性灵的高地,使自己的思想与大自然的宽幅相匹配,从而将自然蕴藏的充沛能量注入自己的精神根系,让灵魂受到了洗礼。
《抔土还乡》
1
从家乡带来一些土
装在花盆里,不种花,也不种草
我要种瓜,种豆,种辣椒
用家乡的种子
2
在花盆边,做个农民
用小铲子翻土,用喷壶浇水
看种子发芽,破土
手指惊讶,像碰了琴键
看豆芽,长成豆苗
夜来风雨,我会起床
披衣,把吹倒的扶起
3
辣椒开白花,要数一数
茄子开紫花,要数一数
黄豆开花,也要数一数
丝瓜开花,清晨爬起来,数一数
比太阳早,且亮
4
星期天,当妻儿是客人
时蔬款待,辣椒炒肉
蒜泥茄子,丝瓜清汤
黄豆,炒着吃
喝点自酿的酒,但不喝醉
记得提醒自己
吃一些,留一些
要让辣椒在树上变红
豆荚在阳光下裂开
豆子,跳回土里
5
我还想种上树
种樟树,活千年
上寄蕨草,下长坟墓
碑文
依稀可见
种茶树,叫它庵子山
捡回旧寺残瓦
顺手捡起虫鸣
我想种竹子
等长成竹林后
一个人就去里面,弹琴
长啸,复短啸
6
不施肥,尤其不浇营养液
叶子烂了,当是肥料
偶尔浇点淘米水,茶水
不受矿业污染
不含铅、镉、砷,不含癌症
洁净得仿佛可以食用
7
等我老了,就让它荒着
每天看着它
发呆,写诗,写遗书
8
等我死了,埋在新疆
要将它撒在我的坟上
里面有种子,就浇点水
我会通过它,长出来
长成瓜,或豆
或辣椒
2014-7-12
邵波:从家乡带回的土和种子,成为游子坚守的一片“净土”,诗人在花盆边手握小铲子和喷壶,当上一位快乐惬意的农民,种起了对家乡的眷恋,“在花盆边,做个农民/用小铲子翻土,用喷壶浇水/看种子发芽,破土/手指惊讶,像碰了琴键/看豆芽,长成豆苗/夜来风雨,我会起床/披衣,把吹倒的扶起”,这些简约朴质,灵秀隽永的文字完成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中山水田园生活的企望,古典情思透过怀旧情绪,重构了汉语诗歌的伟大传统,不禁令人联起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修情怀,渲染出一派道骨佛心式的虔诚岁月,引领诗歌还乡。加之,诗中这些轻盈掷地有声的诗句传递出了词语本身的质地与力量,使这种外柔内刚的词语韧性又升华为诗歌坚强持久的精神内核,彰显出诗人与自然生命循环平衡、尊其道敬其心的本真平实状态,“星期天,当妻儿是客人/时蔬款待,辣椒炒肉/蒜泥茄子,丝瓜清汤/黄豆,炒着吃/喝点自酿的酒,但不喝醉/记得提醒自己/吃一些,留一些/要让辣椒在树上变红/豆荚在阳光下裂开/豆子,跳回土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曾指出:“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求之于自然”的诗学渊薮和传情倾向,联通了横越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感知方式,自然与人的心灵构成了丰富的交融和互通,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诗学追求和美学境地,“我还想种上树/种樟树,活千年/上寄蕨草,下长坟墓/碑文/依稀可见/种茶树,叫它庵子山/捡回旧寺残瓦/顺手捡起虫鸣/我想种竹子/等长成竹林后/一个人就去里面,弹琴/长啸,复短啸……等我老了,就让它荒着/每天看着它/发呆,写诗,写遗书//等我死了,埋在新疆/要将它撒在我的坟上/里面有种子,就浇点水/我会通过它,长出来/长成瓜,或豆/或辣椒”。笨水以诗冥想万千宇宙,仿佛信手拈来,却又复归自然,刹那间流向永恒。
《豹》
我看一片云,是一头豹子
我看一头豹子,是一片云
它们都带电,会吼叫
雨水打在我的额头上,溅起水花
在人间,我与豹为邻
我也有雷霆之怒,也有豹子之心
豹子看云时,我也在看
我走进云雾深处,它也在其中
荒山多,豹子用石子漱口,我在坡上栽下兰草
月色美,我跟着它在月光下,画皮
豹纹鲜艳,好像云霓
杏花落时,豹纹里会开出桃花
只是残雪劝归,豹子,一退再退
退到山中,退至山顶
我退到低处,到退无可退
豹子站在雪山之巅,我低到尘土里
都喜欢,抬头
看星空浩瀚,成群的豹子在天上走动
2016-1-15
青玄:以豹为象征隐喻,反观自己,坚守生命的清醒;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追求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以对事物的超验感受力,智性的表达对生活内在隐秘的态度,禅意安然。
《愿为树》
愿为树,千足不走,千羽不飞,只是站着
鸟随便在哪根枝丫上搭巢
风吹来,就落花落叶,果实随便跳进哪个箩筐
愿为树,长在旷野,从不觉得孤单
叶上的露珠跟星辰一样多,根下的虫鸣跟星星一样亮
体内有湖水,映着白云,涟漪一圈一圈拍打远山
愿为树,斜生在悬崖上,用力把崖壁倒过来
相信天空是最深的深渊
果实掉下去,每一颗都能成为恒星
2016-1-22
夏天:一首诗是如何成立的?首先是独特。独特的生存、见闻,独特的触动、体验,是基础。这首诗第一句“愿为树,千足不走,千羽不飞,只是站着”,就有独特的生命感受,触目动人心,诵读动人魂。第二节后两句露珠与星辰、虫鸣与星星的对接,漂亮而精彩;“体内有湖水,映着白云,涟漪一圈一圈拍打远山”又把被湖水白云和远山触动的心潮,写得如此荡漾出奇,只能说好!最后一小节又起波折,波荡的心魂又被提起——结尾“果实掉下去,每一颗都能成为恒星”,让人意犹未尽,神思莹澈。一首9行的小诗,竟让人灵魂之树,挂满熠熠闪光的神奇思绪,而又能处处落于具体物象,实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