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刻(30):生活就是一个幻觉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我还记得多年以前在阅读了诗人叶辉的《在糖果店》之后的那阵恍惚,不是片刻的那种,而是一阵一阵的。这是一首好诗的魔力所在,它能让你从眼前的现实中抽离出来,进入到另外一个更加开阔更加不可思议的现实里去。对现实的再造或重塑,落实到具体的诗歌写作上,就是对我们熟悉的词语进行重组和改装,让语言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制幻功能,让阅读者在徜徉其中的同时感受到“更加真实的现实”。从这个角度来讲,好的诗歌是对眼前现实的部分取缔,因为这个现实并不完全真实:你看见了,但只是一部分;你想说,但你常常哑口无言。而真实的现实是那些沉睡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现在经由语言的指引又重新浮现出来的东西,那是一些能够被召唤出来的情感,也是一直在等待我们去复活它们的情感。
“我躺在想像的暖流中/不想成为我看到的每个人/如同一座小山上长着/本该长在荒凉庭院里的杂草”(《在糖果店》),在这首只有12句的短诗里,叶辉让我们充分见识到了他再造现实的能力,而这能力却缘起于这样一家司空见惯的糖果店:“有一回我在糖果店的柜台上/写下一行诗,但是/我不是在写糖果店……”,笔锋转折之处,另外一个空间被悄然打开了,这空间看上去是一个想象的空间,但其实不是,它是诗人心里固有的残存着的真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真实的已经不是所见之物,而是这些物象传达出来的诗人心灵的真实。这样的诗至少创造出了三层空间,每一个空间都是敞开的,与眼下的现实形成了呼应和沟通。我一直觉得,一个写作者写出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写什么,你能否在毫无诗意的地方凭空创造出诗意来,这才是衡量一个诗人的重要尺度。
叶辉的许多作品都围绕着“生活就是一个幻觉”这一主题来展开,也就是说,他一直在现实世界中尽力甄别着真实与虚幻之间的那一道——肉眼几乎不能看见的——虚线,就像他在这首题为《关于人的常识》中所言:“每一个人总有另一个/想成为他的人,总有一间使他/快活的房子/以及一只盒子,做着盛放他的美梦”。在房子里安托自己的肉身,用一只盒子盛放自己的美梦,这不是诗人对生活的构想,而是诗人在揭示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因此,才会有这么多的不安,不甘,以及难以忍受:“萤火虫,总是这样忽明忽暗/正像我们活着/却用尽了照亮身后的智慧”(《萤火虫》)。严格说来,智慧的丧失意味着生活能力的丧失,在失去智慧以后,我们将变得加倍依赖于眼前的这个现实,而最终关闭通往真实现实世界的通道。
我见过叶辉一面,那是几年前我们一起去深圳参加“诗歌人间”活动,在短暂的几天相处中,他给我留下了“世外高人”的印象。这印象也印证了我对他诗歌的看法:在当代中国诗坛,叶辉是一个怀揣独门绝技却不爱在江湖上走得的人。在这个咋咋呼呼的“坛子”里,挥刀舞枪的人太多了,叶辉大概不屑于与他们为伍。所以,他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脸从陌生街道的/深处一一浮出,一如询问:你为何/站在这里?我不记得//我只知道/那无数丢失的白天、窗口突然关闭/名字在末尾淡去/如同烟雾”(《幸福总是在傍晚到来》)。而在他的另外一首近作《候车室》中,叶辉用一种迷离的手法描述了凌晨时分候车室的景象,在重重的睡意包裹之中,清醒的诗人清晰地说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生活就是一个幻觉——在说完之后,他立刻补充道:“一位年长的诗人告诉我/(他刚刚在瞌睡中醒来)”。再也没有比发现这个真相更难堪的事了,再也没有比此时此刻还满足于昏沉的现实更让人无地自容的了。
附:叶辉诗选
叶辉,1964年生于江苏省高淳县,80年代开始写诗,曾在税务部门工作,2014年离职,现居于南京市郊的一个湖边半岛。著有诗集《在糖果店》、《对应》。
在糖果店
有一回我在糖果店的柜台上
写下一行诗,但是
我不是在写糖果店
也不是写那个称枰的妇人
我想着其他的事情:一匹马或一个人
在陌生的地方,展开
全部生活的戏剧,告别 、相聚
一个泪水和信件的国度
我躺在想像的暖流中
不想成为我看到的每个人
如同一座小山上长着
本该长在荒凉庭院里的杂草
关于人的常识
每一个人
总有一条想与他亲近的狗
几个讨厌他的日子
和一根总想绊住他的芒剌
每一个人总有另一个
想成为他的人,总有一间使他
快活的房子
以及一只盒子,做着盛放他的美梦
人行道上的那个广告牌前
站着一个已经死去的人的儿子
他站在父亲以前站立的地方
还有,你如何解释
那只曾向你道了永别的手
如今在某个院子里,正握着
发烫的长柄锅
萤火虫
在暗中的机舱内
我睁着眼,城市的灯火之间
湖水正一次次试探着堤岸
从居住的小岛上
他们抬起头,看着飞机闪烁的尾灯
没有抱怨,因为
每天、每个世纪
他们经受的离别,会像阵雨一样落下
有人打开顶灯,独自进食
一颗星突然有所觉悟,飞速跑向天际
这些都有所喻示。因此
萤火虫在四周飞舞,像他们播撒的
停留在空中的种子
萤火虫,总是这样忽明忽暗
正像我们活着
却用尽了照亮身后的智慧
幸福总是在傍晚到来
幸福总是在
傍晚到来,而阴影靠得太近
我记起一座小城
五月的气息突然充斥在人行道和
藤蔓低垂的拱门
在我的身体中
酿造一种致幻的蜜
脸从陌生街道的
深处一一浮出,一如询问:你为何
站在这里?我不记得
我只知道
那无数丢失的白天、窗口突然关闭
名字在末尾淡去
如同烟雾
我走在街上,一滴雨水
落在额上,这又喻示着什么
觉醒可能要等到夜晚
也许,不会太晚
一座寺院
终于在默祷中拥有了寂静
在它的外面
几只羊正在吃草,缓慢地
如同黑暗吃掉光线
谬误
蛇的谬误在于没有水它却在游动
蝙蝠的困境是总会面对
两个可供选择世界,因此它倒挂像一笔欠账
这期间,一只苹果在回旋中落地
在睡眠深处。梦魇和焦虑
有时也会成为一小段圆舞曲的旋律
这是为什么?含混的历史会像困倦
重重地压在眺望的眼睑上
而黎明时,那是谁还未死去
城镇如一堆尚未开启的箱柜在幽暗中浮现
身后。一片雾霭沉沉的国度
候车室
凌晨时分,候车室
深邃的大厅像一种睡意
在我身边,很多人
突然起身离开,仿佛一群隐匿的
听到密令的圣徒
有人打电话,有人系鞋带
有人说再见(也许不再)
那些不允许带走的
物件和狗
被小四轮车无声推走
生活就是一个幻觉
一位年长的诗人告诉我
(他刚刚在瞌睡中醒来)
就如同你在雨水冰冷的站台上
手里拎着越来越重的
总感觉是别人的一个包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