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刻(29):有一种鸟,只有死去才会从天空落到大地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我们对诗歌的评判经常会在两个向度之间游弋:一是写得好的诗人,一是很重要的诗人。前者往往低调,沉潜,只依托文本呈现;而后者除了文本之外,还具有醒目、尖锐的诗学倾向性。在当代诗坛,前一类诗人数量众多,也因此容易被忽视。作为编辑,我们经常要在这两个向度之间寻找平衡,既不能埋汰那些写得好的诗人,又不能因为个人的审美趣味将那些个性鲜明的诗人置之不理。在我个人的判断中,胡翠南应该属于前者,平和,内敛,尽管她也是从网络上成长起来的那一代诗人之一,但丝毫没有“网络写手”惯有的戾气和焦躁。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叫“南方狐”,后来去掉“狐”,变成了“南方”;再后来,她回到了自己的真姓实名:胡翠南。对于写作者来讲,这是一个正本清源的过程——与其云遮雾罩,不如素面朝天。
/我在栅栏里走动/走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现在我来到父亲长眠的地方/为他带来了一个花篮”。这是一首描写亲情的作品,视角独特,语气舒缓,极能体现胡翠南的整体写作面貌。南方的潮湿与作者隐忍的内心相互交融,不失为一首浑然天成的优秀作品。胡翠南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这样一种语调和视角,似乎从不刻意为之,但总能水到渠成。她善于在诗歌里营造氤氲的、相对封闭的氛围,在且行且止中淡淡地抒发心境,譬如《紫竹林寺》、《黄昏登仙岳山》等,最典型的当属这首《一个人渐行渐远》:“喜欢一个人来到湖边/雨后的小路潮湿,早已洗尽前人足迹/想起曾经有另外一个人/他对我说起孤单的意义/说起有一种鸟,只有死去才会从天空落到大地/湖水涨高/成群的鲤鱼又潜回幽暗的湖底/每一片涟漪都有着相似的身份与秘密……”。一边是往前走,一边是往后退,诗人的步伐和思绪在反向而行的过程中相互拽扯,从而形成了诗意的张力。胡翠南在写作这类诗的时候,总是将自己拘囿于孑然独行的状态中,以此保证思维的清醒,所以,阅读她的诗,你很少会感到不安,因为她提供给我们的思想维度不会紊乱。在我看来,这既是她写作上的优点,也是她的局限:她让自己的诗处在了相对封闭的空间里。
而我更喜欢前不久由我编发在《长江文艺》上的她那首短诗:《回答》。这首直抒胸臆的作品一改胡翠南前期的写作基调,以一种果决的口吻来直陈她对眼前人世的忧惧,以“我不忍心”起笔,通过对“鸡鸭的眼睛”、“牛羊的眼睛”、“鱼眼”和“人的眼睛”的描述,表达了一个日臻成熟的诗人对生活和生命的决绝态度。从前的闲适、优雅和伤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绵绵的慈航。除了这首诗外,同期创作的《命运》和《我不知道风往哪里吹》也属上乘之作。这批作品让我看到了一个好诗人在“写得好”的同时,对惯性写作的警惕,她不再担心语调的变化给读者带来的不适,她更需要用这样的变化来适度地介入世事人心。至少,我从这样的变化中看到了诗人的可能性。
附:胡翠南的诗
胡翠南,曾用笔名南方,南方狐。写诗多年,2004年出版个人诗集《重蹈覆辙》,曾获2009年度张坚诗歌奖暨年度诗人奖。现居厦门。
花
大雨在伞的外面
形成栅栏
一大片移动的栅栏
雨水
在屋角和地面
在脚背上开出花来
我在栅栏里走动
走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
现在我来到父亲长眠的地方
为他带来了一个花篮
一个人渐行渐远
喜欢一个人来到湖边
雨后的小路潮湿,早已洗尽前人足迹
想起曾经有另外一个人
他对我说起孤单的意义
说起有一种鸟,只有死去才会从天空落到大地
湖水涨高
成群的鲤鱼又潜回幽暗的湖底
每一片涟漪都有着相似的身份与秘密
整座湖细腻而真实
波浪形的美
对应比之更为深邃而广阔的天空
只有沉默
配得上悲欣交集
即使飞得再高,鸟儿也只能暂栖一枝
如同那个渐行渐远的人
因为热爱这个世界
而宽恕了自己
两端之间
暴雨如约而至
我迷恋其中深深的窒息感
就是想喊也喊不出来
雨在外面猛烈敲打
仿佛天快要亮了
亡灵从四面八方赶来
脚下的水花破碎,旋转
改变着记忆的重量
我认出一个个投胎者
从水花中溢出
尘土浮于悲苦两端
命运
老父亲扛着锄头走在附近的山头
他默不作声,雨水打湿他的头发
他静静走,雨水继续打湿他的衣裳
老父亲挖回一袋子石笋
石笋默不作声,山上也没听到什么回响
没有轰隆隆,只有溪水滑下岩石的尖叫
老父亲搁下锄头,用力拍打鞋底的泥巴
泥巴也默不作声,他走进院子,洗洗双手
听到厨房里,干燥的木柴因为疼痛而哭泣
我不知道风在往哪里吹
我不认识地里的庄稼
不认识田头的杂草
我也不知道风,在往哪里吹
不知道乡间公路,在哪个弯道拐向另外一个乡野
不知道夜里哪个娃儿闹
哪个姑娘未嫁先愁,哭累双眼
不知道棺木鲜红,耐心等着谁
我听到燕子来回,在屋外叫一声
檐下复几声
我看见不知名的老牛被捆在树桩,流着眼泪
炊烟
尽管我离去之后还会再来
仍然止不住这里的人们变老
我刚认识的植物继续生长,直到枯萎
猪羊等在屠宰的路上,排成排,连成队
灶膛里的火在一顿饱饭后会被熄灭
等待饥饿来临,才会重新燃起
大雨中的山顶和山下啊,仍然翠绿
只有人们喜爱的炊烟,忽高又忽低
我不再害怕孤单
我喜欢寂静中的寂静
黑暗中的黑暗
我喜欢如洗的天空
地上有多少念想
天上就会有多少颗星子闪耀
我喜欢只有一个月亮
那是我父亲提着灯笼走在天堂
我眼里的黑暗是一朵小花
依赖于古老的月光
需要渡过一条人间的河流
多像我啊
此时坐在短暂的人世上
我见过寂静的容颜在变幻
一会儿是父亲
一会儿是菩萨
回答
我已经不忍心再看鸡鸭的眼睛,牛羊的眼睛
它们还在劳作,还在交配,还需要生下孩子来轮回
我不敢再看鱼眼中透明的平静与饱蘸的慈悲
离开水时,它只能张开无声的嘴巴,身体在空气中摔打
我不敢再看人的眼睛,两池死水,一片浑浊与茫然
再没有什么能吹拂,再没有什么能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