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16年05月13日

(2016-05-13 19:36:49)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的诗歌
原文地址:2016年05月13日作者:
[转载]2016年05月13日

【书讯】还叫悟空首部诗集《行色》样书已到,该书收录了作者2007——2016年的部分诗作,主要有恰卜恰系列,乔小慧系列,现代禅诗系列等,展现了作者近十年来的创作风貌。该书首印80册,每册定价80元。 

附部分诗评:. 

【王小妮评恰卜恰系列】画面,悲情,洞悉,力量,多义,飘逸,都有了。显然诗人得益于取材的透明和纯净。 

【谭克修评恰卜恰系列】还叫悟空2007年才开始学写诗,至今只有短短数年时间。这几年他也陆续在诗歌刊物上发了一些作品,但直到2015年1月下旬,有人在“明天诗歌现场”微信群推荐他的诗歌前,我才知道有个还叫悟空的诗人。随后我在网上搜索到他更多的作品,决定把他的诗歌分享给更多的人。还叫悟空将近四十岁才开始写诗。通常在这个年纪,一些成名诗人已经才思枯竭了。 
或许是藏区生活与他过去忙碌生活形成的反差,带来了强烈刺激,诗歌信手就能拈来。诗歌语言也像常年在藏区生活的人们一样,缓慢,温和,质朴,滞重,甚至有点笨拙。漫不经心,清澈透明,又意蕴深远。 

【曹五木评恰卜恰系列】初看《恰卜恰》,极容易产生一种倦怠的阅读心理。太过缓慢的节奏,波澜不惊的叙述,容易让人觉得“如此等等”,“罢了”的感觉。我就是这样的。但当你仔细阅读,沉下心,随着他在恰卜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随着他在恰卜恰喘着粗气游荡,你才会发现,这是一部杰作。 
当一个满怀宿命感的人走进一个宿命的世界,他高天的神采变得低矮,他纵横的雄心转瞬消散。虽然间或有凡尘的不了心愿,但初心已向永恒地寂灭或轮回低首。在悟空的笔下,“恰卜恰”山河明灭、白云苍狗,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却永在悲怆而平静、真实得近乎虚幻的境地。悟空的《恰卜恰》,有一种《百年孤独》式的寂寞,有一种《心经》式的解脱,也有一种《古诗十九首》般的哀伤。 

【叙灵评恰卜恰系列】:还叫悟空的诗,我是去年五月才知道的。看完之后,发了一会儿呆。回过神来,又重读了一遍他写于藏区的那些诗,只觉得,真好啊!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中,一个人的心灵完全被洗涤干净,才有可能写出那样剔透、沉静又自在的诗。那些用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来直接呈现事物的诗中,他写到羊只混迹于人群,写到小山包上的墓碑,也写到藏民简单而朴素的日常生活,那种悲伤,那种悲悯,完全是阳光底下平静湖面的感觉,没有波动,又好像一个人站在很远很高的地方,在用一双俯视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 

【文康评恰卜恰系列】:还叫悟空的诗写得平靜空旷,他那些句子像飘荡在雪域高原的孤魂野鬼,也像一只自由闲散的鸟。孤独的,甚至有气无力的吹着寒風晒着烈日。简言之:他一边嘮叨瑣碎事无巨细一边抽离得干干净净。 

【谷禾评还叫悟空的诗】印象中这位山东老弟十分壮实牢靠,不是那种使巧力的人。其实诗歌真的没有什么好谈的。诗歌写作更多靠的是个人的天分和悟性,况且真的“一个人活到什么份上,才能写到什么份上”(徐敬亚)。我一向以为,一个好诗人,必须有20行以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短诗如同小说中的短篇,可以全面地考验写作者的语言、结构,叙述和使用细节的能力,更考验他发现生活的能力。在这些方面,悟空干得不错。 

【许道军评还叫悟空的诗】:悟空是打开还叫悟空诗歌的钥匙。“悟”是猜谜,“空”是谜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至大至小,至远至近。——这些即是价值观,也是还叫悟空诗歌的方法论,构成了他诗歌的一个特色:小品化,戏剧性,意象场景行动与感悟主题等的翻转。 

【湖北青蛙评还叫悟空的诗】还叫悟空于我而言,是突然出现的,大约三年前。如同那个悟空,他一个筋斗就到了你面前。还叫悟空的出现,是说他的诗歌似乎是突然成熟的,我们以前不知道他写不写诗,有没有过长达五百年的练习,但一俟出现就已经是颇有神力与仙气的悟空,而不是山中的大王。悟空的诗,来于日常,又恍惚日常,幻化日常,参悟日常。他有那种于平实中见神奇的笔力,于不知不觉中现浑然的智启,带读者进入由人性、无常、生死、悲悯等等词汇构成的心灵处境中来。 

【邵风华评还叫悟空的诗】张灿枫的诗写得成熟老练,显然已经久经训练。语句简洁,诗意清浅,像一粒石子投进平静的河流之中,一韵一韵漾开去,不断向远处扩散,却又能在最合适的时候戛然而止,行文自然,轻松,貌似不经意,却意蕴丰沛,令人回味。在读他的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不停闪过沈从文的《边城》和汪曾祺的《受戒》等小说。它们在气质上出奇地一致。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让人心存宁静,又让人内心沸腾。 

【附还叫悟空的几首诗】 

01恰卜恰的黄昏 

恰卜恰四周有的是山,山上有的是草 
藏人的牛羊常常夜不归宿 
不像我,九点一过 
就要徒步走回租住的民房 
这时,天还没有黑下来 
广场上的锅庄刚开始不久 
我会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 
偶尔,也会想一想哪面山坡上 
有几头执拗的牦牛 
结伴向着小城稀稀落落的灯火走来 

02在诺拉草原 

驱车两小时,似乎就是为了 
在诺拉草原迎风喝下 
一杯杯青稞酒 
平措的女人 
偶尔转过身来看看 
随后又低下头去 
拔弄炉火 
平措家的羊群 
也是埋下头去 
在湖边吃草 
好像早就忘了 
它们当中的一只 
卧在搪瓷盘中 
身上洒满了葱末 
风中的哈达 
发出低沉、轻快的啸声 

03在沟后水库 

沟后水库延伸到什乃亥草原 
就是浅浅的水滩了 
不时有牛羊过来饮水 
顺便把影子留下 
它们在草原上吃草时 
也能把影子留下 
对于水里的影子 
它们有时会瞪着眼看一会 
对于草原上的 
它们往往连看也不看 
更大的影子 
是天上的白云留下的 
它们罩在其中,一样浑然不觉 

04一只藏系羊 

看到它们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是哪一只 
都是羊的模样,靠墙站立着,警觉地张望 
其中,有一只分外镇定,弯弯的角 
在泥地上投射出微凉的影子 
直到卓玛把它拖住,我才确定就是它了 
它挣扎,它冲撞,可是无济于事 
她熟练地把它捆上,扔进捷达的后备箱 
车子往格尔木方向驶去 
窗外掠过一片又一片衰颓的草场 
路不好走,不时听到它和车体的撞击 
正午时分,车在下曲沟停下来 
他们把它栓在一棵榆树上 
硕大的树荫里,它撒了泡尿 
他们吃饭,喝茶,聊天。歇息够了 
又把它捆上,用绳子勒紧它的口鼻 
它蹬了蹬腿,又撒了泡尿 
自始自终,都没有吭过一声 
完全不像鲁西南的山羊,在贩卖途中 
就一长一短地叫,听起来像小孩子的哭嚎 

05九月八日下午,天气阴 

爬上来,就下不去了。过不了多久 
这些藤蔓就会枯死在窗台上 

我不会主动推开窗子,帮它们一把 
卓玛咬着嘴唇,好像有很多埋怨 

电水壶开了,嘶嘶作响 
我欠欠身子,她也欠欠身子 

白白的水汽蒸腾上来—— 
聚合、弥散,弥散、聚合 

天又阴了,巨大的围栏落下来 
风掠过几道门槛,吹来牛羊的气息 

06登巴的女人 

阳光推着它们,向着山的那边慢慢走去 
就要翻过山脊了,一大群云彩 
围拢过来,它们又原路折回 
脚下的草大都黄了 
跟山体的颜色越来越接近 
牛羊、云彩,保留了原有的颜色 
登巴的女人包裹得紧紧的 
就连眼睛,也躲在墨镜后面 
只有一双手裸露着 
黧黑,泛红,不停捻着一串念珠 
它们吸吮着她的血,它们应该是温暖的 

07仁青卓玛的红拖鞋 

你走后,我就把你穿过的 
那双红拖鞋 
整齐地码放在床下 
这是我这辈子给女人 
买的惟一一双拖鞋 
每天晚上回来 
我都会看它们两眼 
有时,还会把脱下的 
鞋子跟它们摆在一起 
每天早上起来 
也会看它们两眼 
这几天它们有些散乱 
那是因为晚上回来 
我都会用脚碰一碰它们 
它们毫无反应 
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 
不像你,我一碰 
就会用小拳头使劲擂我 

08暂居之地 

落在树梢上的雪再次飘落,一群男女躲在山脚下维桑 
烟、雪、一群早产的牛羊,在哲耶寺上空相遇 

仁青低着头,像在诵祷、流泪,又像在哼唱 
拉姆措呛了一下,咳嗽就没再停过 

一个人走得越远,就越害怕身后的影子 
除了仁青旺姆和拉姆措反复念叨的那句经文 

哲耶寺背面是阴郁的群山,南来的风抽打着经幡 
一群群牦牛在山坡上聚集,形同又一座又一座寺院 

这是辩经的时辰,一张张青紫的嘴巴腾空而起 
在三月,我们都是些以手语说话的人 

09麦田尽头的天国 

风吹过后,麦子、下午五点的云 
留下了它的形状 

田埂上,老贡布 
独自一人走向麦田的尽头 

那里一片通明 
好像有什么在燃烧 

他一直走下去 
似乎在天黑之前 

就能加入—— 
那一场遥远、盛大的火焰 

10越过雪线的羊 

再往上去,就有雪了。总有那么一些羊 
喜欢去雪地里觅食,也许雪线以下 
草太绿了。贡布说:这样的羊 
都是天上的星星转世来的 
它们去那里,只是为了找见回家的路 
贡布还说:在五月,这样的羊 
是最好吃的。天色暗下来了 
它们,一步,一回头 
重新回到羊群里,我看它们 
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些白色的羊 

11恰拉诺日的初冬 

日暮时分,由于光线的原因,恰拉诺日草原看起来更广阔了。 
目力所及的雪山,退到地平线那儿。 
它们在给这个帐子腾地儿。 
央金拉姆的影子越来越长, 
她每走一步,似乎都可以牵动所有的枯草。 
此时,惟一不动的是天空, 
像一只硕大的手,把能按住的都按住了, 
除了烟囱里冒出来的烟,正以哈达的形状,远离人间—— 

12净瓶 

一刀下去,他割开了他的头皮,然后一揭,整张脸没有了。 
一锤下去,他敲碎了他的头,眼睛、鼻子,嘴巴没有了。 
亲人、朋友默不出声,围在四周,成为一个瓶子的四壁。 
几只秃鹫在半空盘旋着—— 
叼走那个人最后一块骨头碴子的,将成为最合适的瓶塞。 

0

前一篇:自然
后一篇:神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