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每人十首||宋晓杰:那一刻她像露珠一样透明

(2015-05-04 19:06:58)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的诗歌

每人十首| 宋晓杰:那一刻她像露珠一样透明

2015-05-04 宋晓杰 扬子江诗刊

  

那一刻她像露珠一样透明——宋晓杰的诗

 

宋晓杰,生于辽宁盘锦。已出版各类文集十五部。一级作家。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2011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辽宁文学奖、2009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参加过第十九届“青春诗会”和“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2012—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现供职于辽宁文学院。

 

诗人诗观:

不计较、不嘀咕、不傲慢、不艰涩,不装神弄鬼、不拿五作六。自然、坦荡、真诚、智慧、优雅。敬重,所以虔诚;信赖,所以托付。

 

1.水 墨

 

刚刚画过两张荷,就过了午夜

繁重的白日撂下挑子

在虚无里,歇一歇

 

整个城市漂浮在灯火之河

此刻,我想起谁,谁就醒着

思念谁,谁就复活

 

赌气的、负债的,仍在撕心裂肺

病榻在呻吟:“好歹,熬过这一夜……”

更多的人,想着元宵、情人和巧克力

以团圆之名、情感之名

给生活添油加醋

像墨色中淡粉的荷

 

……真的该睡了!

你不在眼前,这座城,就是空的

如慢慢漾开的水墨

不知何时,蜻蜓也飞走了

 

 宁珍志点评《水墨》

宋晓杰在《中国作家》第六期发表组诗《第八日的蝉》十五首,是当下人的一个生态群的生命缩影,诗人试图在缭乱的心境中缉拿命运之手,为自己的疼痛点寻找出处,给现实生存的某些精神困顿逐层画像。在《水墨》中诗人写道:“我想起谁,谁就醒着/我思念谁,谁就复活(活着)”。催人醒世,普通话语呈现超强“打击”力度。

 

 2.晚祷 

 

春天,花朵还没有聚齐

却已露出迷人的小小模样

在村子边缘,在树林的尽头

声音是从圆顶塔尖里,传出来的

悠悠的,像一条缠绵的河

 

我喜欢这样的迷失,像着了魔

被看不见的什么,牵着

跌跌撞撞地,如一个没长大的小人儿

爱上子虚乌有的过去和神话传说

钟声越来越淡,越来越清凉

在密林和群星中,睁开露珠的眼睛

一一复活。眷鸟归林,亲人相拥

青草的气味素雅得爱怜、心疼,没法说

夜是万能的神啊,在浮屠的众生之上

散一些清淡的岁月、花瓣儿和苦的藤萝

再放一群低翔的白鸽,如果——

 

我就是其中:一只飞禽,一支翎羽

一声低至无限的颤抖的喜悦……

  

大卫点评《晚祷》

有一个流行的句子叫“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本诗的作者是在别人的晚祷声中漫游,我相信,那一刻的诗人像露珠一样透明,又像河流一样潮湿。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是情语。这首诗题目叫“晚祷”,其实这是一个引子,前三句是写实,接下来都是想象,把闪电放入飞鸟的航线里,我看到了天空在颤抖,星星多么明亮,仿佛唱诗班的孩子。

本诗清晰的笔触中有迷人的气息,这种清晰与迷人仿佛月光与宝石在相互摩擦与交织。最后一句着实让人心疼,那种明亮的忧伤让人情不自禁想到诗人阿莱克桑德雷的句子:“所有的火焰都充满激情,光芒却是孤独的。”

 

3.只爱这一亩三分地

 

它不是我的,而我完完全全是它的

发肤、小毛病、口音、胃口,以及思想

这一亩三分地的我的母亲——

不是普罗旺斯,没有排山倒海的薰衣草

也没有雏菊、栀子、龙舌兰、郁金香

 

是的,我是狭隘的

不能不死心塌地地爱着——

仓粮盈余,酒杯芬芳,鱼蟹欢跃,人民安康

不能不心甘情愿地爱着——

我的兄弟姐妹、至爱亲朋

只有他们,才会让我疼、让我伤

我越走越沉,越远越没有方向

最终,也将是他们——

一句话、一个眼神儿、一个手势

就轻轻地把我安慰,把我宽谅

 

李犁点评《只爱这一亩三分地》

这是诗歌在回家。由荒野想到一亩三分地的家,想到“鱼蟹欢跃,人民安康”的家园,这就是荒野激活了诗人的灵性,激发了她的想象力,让她由荒野这个原型出发,一直深入到对应的整个农业时代的生活和爱。她的性灵开始翩飞:旷野中静默的白桦,走出家门的人们,枯草中翻飞的鸟雀,娶妻生子的亲人,往事中走散的朋友,田垄上来回走动的牲畜,还有一切能够回忆起来的陈年旧事都有着和荒野一样的品质,那就是真而纯,并由此而显露诗意。正如里尔克说的:“在我们的先辈们的眼中,一幢‘房屋’,-口‘井’,一座熟悉的塔尖,甚至连他们自己的衣服和长袍都依然带着无穷的意味,都与他们亲密贴心——他们所发现的一切几乎都是固有人性的容器,一切都丰盛着他们人性的蕴含。”人性就是真,诗歌就是没有掺杂利欲的事与物,人性创造了诗歌,诗歌也拯救了人性。这是宋晓杰的诗歌在深化,也是她的思想在繁衍,更是她的性灵在开花。

 

 4.风吹稻浪

 

遍野金黄,人间最直观的财产

借地气找到了根和晴朗

也就找到了局限,以及依赖

 

田地空出来,给辛劳,给散碎银子的汗滴

大豆缩小身体,委身于田垄的边角余料

瞪圆天真的眼睛,在大地的胸脯

泪眼汪汪,一个劲儿地抖

 

我频繁地从田野经过,就是贯通了父辈和儿孙

的通道,大剂量地吸氧,平衡酸碱和心肠

与蚊虫交换体液,闻闻草根的苦香

可是,三两声犬吠,已把我排除在近亲之外

 

收起刀尖上的寒吧,土地是大内高手

袖里深藏风云,胸中自有乾坤

————————

稻芒林立,通往天际,就是连绵的梅花桩

一年一年狩猎,一次一次埋葬

隆重、漫长的苦役和凌迟

埋伏着笑不露齿的饥馑小兽

缓慢,是被时光镀过金的——

我们因为快,很快就黯然失色

终将殉葬……

 

张翠点评《风吹稻浪》

已在诗坛颇有成就的宋晓杰是一位有着浓郁地域情结的诗人。在一次访谈中她说:“那些朴素的字、词,就像我故乡湿黑的泥土、遍地清澈的水系、晶莹的稻米、无言的盐碱地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的诗里。”她的诗大多散发着芦苇的气息与思想,软而不弯,柔而不媚,呈现出舒朗清秀的意韵、婉约蕴藉的美感以及纯粹的品质,因为她有一颗“草本的心”。“草本的心”当然是长在大地上,紧紧接着人间烟火、上升的地气和土腥味儿,素洁、踏实、宽和,向上、向美、向善。

在宋晓杰的世界里,诗歌是从生活土层里生长出来的植物,或大地上欢快奔跑的动物,它们是她圣洁的宗教,在时间之流里被干净地供奉。虽然人类的命运不可知,虽然诗人也有痛苦、孤独、无奈、窒息、破碎、不平,但诗人仍清凛地追求精神的洁净和灵魂的自足,并对生活进行抽丝剥茧般的研究、思考甚至批判。《风吹稻浪》更是掘进了批判的深度,诗人不单以光着脚丫的语言接着地气,努力让自己成为贯通父辈和儿孙的通道,同时也敏锐地发现这一切也许是徒劳,“三两声犬吠,已把我排除在近亲之外”,所以诗人最终还是相信土地、自然的奥秘智慧,因为一路狂奔的现代化节奏会将人类自身埋葬。这首诗揭示了土地蕴含的伦理与哲思、时间包藏的悖论与意义。

 

5.简笔画

 

一条线是闪电,劈开大地

二条线是弯弯曲曲的河

三条线是脉脉的远山,绵延不绝

 

在冬天,不宜饮酒、哭泣、怀念

白亮的天光下,亦不宜写忧伤的文字

我别无长物,只有清茶一盏,明月孤悬

怀揣一只马良的神笔

用风雪来掩埋,以及灌溉

删繁就简地留下雪野

和大片大片的空白

 

芦苇岸点评《简笔画》

从这首诗里面,可以窥见晓杰非凡的想象能力。尽管她早已经不是稚嫩的女童,但她依然拥有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大胆的想象,本真的善良,是成年人难得延续的品性。紧蹙的生活已容不得人们幻想与向往。纸上的几条胡乱细线,晓杰却从中得出了妙处,“一条线是闪电”奇绝的比喻力透纸背。简单的文字里流露的是简单的生活情调:“我别无长物,只有清茶一盏,明月孤悬”,对生活要求不多,清风明月,把“茶”临风,笑看红尘。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认为,唯有那净我灵魂鼓我勇气的才叫诗。诗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在于灵魂深处,世人爱热闹爱嘈杂爱物质,而诗人唯爱纯净的良愿和宽容的施爱的灵魂。

 

6.给我一片稻田

 

给我一片稻田,就是给我色彩、形状

晴朗,以及欢喜的生命;就是——

给我想要的,北方的霸道和蛮横

 

给我一片稻田,就是给我害虫、麻雀

和吵闹,给我水土、方言和沉潜的血脉

与稻草人一样,我们都是空心人

只在露水晶莹的清晨——

感激、热爱、泪光莹莹

 

马云飞 (马铃薯)点评《给我一片稻田》

诗人的这首诗实际上就是诗人的自我塑造,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北方性格。这首诗里的霸道和野蛮、水土和方言等等都是私设象征,是诗人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布洛克斯认为:“象征只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稻田”是一个孤立的语象,诗中的意义是由它取代的东西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它代替某事物或某思想而存在。诗人笔下稻田里的一切,都有它的取代物,无论是色彩、形状,还是害虫、麻雀等等,这些喻体都是具体的事物,但其所象征的喻本则是诗人精神经验或抽象思想——北方的性格。我认为,这首诗完全可以作为现代诗歌象征语言的范例,因为在这首诗中,几乎所有的词都装满意义,且互相构成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没有可有可无的词。诗人的文化积累是很丰富的,如此密集的象征性比喻,如果不靠文化史累积的联想是很难做得到的。

伯克认为,人是一个“制造象征的动物”,而文学艺术是一种象征行动。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中的“我”就是一个巨大的象征,哈姆雷特和波瓦利夫人都是象征,莎士比亚的暴风中的大海,爱米丽·勃朗蒂的荒莽沼地,卡夫卡的沉寂而冷漠的城堡,都是象征。宋晓杰的稻田是象征,宋晓杰本人也是象征——北方的象征。

 

7.绝 尘

 

最后一个字叫绝笔,最后一首歌

叫绝唱。早春是明媚的,我们却在谈论死亡

谈论一个熟识的人,正在消耗细胞、骨肉

和年华,抽出丝一般的阳气,慢慢紧迫……

她爱戴草帽、爱穿白底儿红字的T

爱山水、花鸟,爱甲板后面欢笑的浪花

……她还没有爱够这纷飞的尘土

 

可是,这尘土也是爱她的。每当想起

大地和花朵,便看见一小匣珍贵的尘土

高高在上,标签却是:人间的姓名。

 

罗振亚点评《绝尘》

“人间好诗”栏目里宋晓杰的三首新作《惊蛰》《绝尘》与《晚祷》,它们有着时间、爱恋与生命归宿的多重寓意。诗人以她极富想象力的知性感觉,营造了惊蛰日的神秘氛围、尘世的生命幻觉与春天晚祷的自然场景,在激情中浮现诗意,在技艺中展现智慧,在大爱中恢复自由的心性,这正是诗人在收拾心灵碎片中所达到的一份平易、淡然的境界。

 

8.怀念某年的一场雪

 

记不清具体的年份

甚至,记不得是否有过

面目模糊,有着极强的欺骗性

但它在怀念的中心,如一座

孤岛,被反反复复的潮水,簇拥

 

怀念一场雪,其实与雪无关

与怀念也无关。山巅丰沛、树木饱满、

河汉静默……新世界就是这样的吧

大自然醉心于再度创造

 

我来得不早,也不迟

恰好遇到它最美的时刻

不知不觉的微笑,使枯草动荡起来

草尖上的锋芒,纤毫毕现,镀着光辉

年轻那会儿,爱绚丽、璀璨多一点

过了一些时候,则转向绿叶、泥土和根

 

再自然不过了,落花流水一般

静静的落雪,有纯净、绵软的母性

更像一个永远也不会出嫁的人

一无所知地被人深爱着:照亮暗夜

缓释疼痛,温暖余生……

 

危机四伏的大地哦,无言的力量和芬芳

即使内心穿越千军万马的人

也会失声痛哭……

 

冯雷点评《怀念某年的一场雪》

虔敬像“母土”一样滋养着宋晓杰“草本的心”,如诗人所言“我喜欢荒野上的烟火,上升的地气和土腥味儿,喜欢植物和默默生长的东西”。其实宋晓杰不光写“大地”,她还一再写到“雨水”、“芦苇”、“稻田”,而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个在城市中长大的女诗人竟会对“立春”、“雨水”、“惊蛰”、“清明”、“芒种”、“夏至”、“秋分”、“小雪”等这些农耕节气如此敏感、如此熟悉。而与之紧密相关的或许还有宋晓杰对“秋天”和“雪”的大量描绘。但重要的其实不是诗人究竟更喜欢秋天还是冬天,或是“为什么一次次写到雪”。我想对于宋晓杰来说,“秋天”、“冬雪”和“大地”一样都有着“自然”的属性,都是孕育着变化、新生的“母土”。

 

9.婚姻一种

  

“全世界的人,我都可以和平共处

唯独和你不能!”

 

——“可偏偏还要和你过!”

 

狭路相逢,被惯性地镀上缘分的黄金

沉重的翅膀

打打闹闹并不影响儿孙满堂

他们甚至受惠于

双面胶的互相保护

 

纠缠,死嗑

在墓碑上并肩端坐,一辈子形影不离——

仿佛,恩爱无双,谁也不曾愤怒质问过

 

 刘亚明点评《婚姻一种》

宋晓杰诗歌《婚姻一种》写的就是“在爱情框架”中的一种“打打闹闹”的婚姻。从诗歌的写作技巧上来看,宋晓杰用平铺直叙和简约的叙事手段,倒叙了一对夫妻吵吵闹闹的往事。这首诗不过是用诗歌的语言向我们陈述了这样的事实:一对作古的夫妻,生前一直彼此生怨,但如何也隐藏不住内心的真爱。你看这夫妻,好像“水火不相容”,实则爱意绵长。诗人的目光、斟酌、境界是以个体情感的灌注和投入为前提的。有人说,诗人敢说真话,是扬善弃恶的时代鼓手和代言人。《婚姻一种》向我们展现了开在生命枝头的婚姻之花,这样的花在现实生活中各异,有的完满,有的凄美,有的悲哀。这首诗写作的成功得益于诗作者对于社会、婚姻、家庭的细微观察,传递着朴素的夫妻之情。在此基础上,关注现实生活,直面各种婚姻的存在,从打打闹闹的婚姻着眼,细处落笔。这首诗的目光触入婚姻生活,简单、质朴、澄明,都蕴藏在这短短的几行当中,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

 

10.状

 

我已臣服于命运的安排

它让我低、慢,让我稍稍靠后

我都如实去做了。在那些反复升起的

黎明背后,苦难和屈辱实在算不了什么

我的骨骼冰凉、坚硬,想不起多余的

愤怒和记恨,挟带着过耳的风——

 

而恰恰,是那些:幼小的、明亮的、温暖的

事物,让我止不住哭泣,星泪纷纷……

  

————————————————————————

 

http://mmbiz.qpic.cn/mmbiz/KQpjNJ7AmVPf7MkhicKfeZqnoQPfL2RJ6lzJQfozoXXrfEBoovuzabZxAiarpwnTibpTbibbjWxI5odmc6j8IqF81Q/0


 

 

《扬子江》诗刊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原创汉语诗歌双月刊


秉承“经典、气质、多元”的办刊宗旨,力求全方位展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汉语诗歌面貌,给不同流派的诗人提供广阔的舞台,见证一线写作的探索与成果。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扬子江诗刊社

邮编:210019  电话:025-86486051

投稿邮箱:yzjsk2006@126.com

订阅:1、全国各地邮局(所),邮发代号:28-270

2、直接汇款至杂志社邮购(全年54元)。单本定价:9.00元。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08390720

微信号:yzjsk1999


(录自2015年5月4日《扬子江》公众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