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发《九月诗刊》(诗与评)的一组

(2014-11-27 10:07:50)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的诗歌

纯 粹

 

要么白,要么干脆黑吧

纯粹些。就像雨

落到哪里都是水,就像爱

刺入骨髓的

不是针尖就是麦芒

 

不要无端地望着我

我怕风,也易碎

生活正在漏雨,我找不到

合适的补丁,而你致命的凝视

让我的笔越来越不听话

那些本该沉默的词根,此刻

正在大声喧哗

 

其实是我错了,我的泪

怎么可以滴在你的脸上,怎么可以

让这一再凸起的结疤

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私 语

 

我一直在担心

担心叶子,担心光影,担心

夜晚咳嗽的老人

那首叫做秋天的曲子

比梦单薄,比羽毛还轻

像我放在病中的露珠

一不小心,就会在清晨的浓雾中

悄然隐去

 

我喜欢青鸟,喜欢云朵,喜欢窗外

斜斜的小西风,甚至我想俯身

抱抱路边那颗静静的石头

它粗糙,具体

朴素得像我的乳名,更像我远在乡下

灰头土脸的亲人

 

十月,冷

 

十月的冷,来自光照

来自体内的冰,和

相偎相依的影子,黑夜和白昼

越来越凉,前面的悬崖和身后的绝壁

跟踪我很久了。亲爱的

我无路可走,你漫不经心的记忆里

有我的影子吗

 

你在那端抽烟,说话,牵着她的手过街

这寒彻骨髓的十月,我

是谁的归人? 谁将我

重新安置到一滴水的皱褶里

 

这薄凉的一生

这轻飘飘又看不见的

艰难和疏离,它们

都破土而出了。而我

至今还不知道,究竟

你是守望过我的那朵云,还是

淋湿我的那场雨

 

父 亲

 

这么近,我离父亲

只隔着一根电话线

没有多余的抒情,一声咳嗽

足以抖落我一生的茧

 

我忘了,今天

我还是一粒尘埃

风雪如刀,我冷冷地行走

你看穿了我,看穿了

我的千疮和百孔

你憨实的眼神,我不敢凝望

我怕一抬头,就看见那束经年的光

枯瘦,挂着一层薄霜

 

仲夏无雨,故乡瘦

 

此时,已是仲夏,我来看你

你眼神干枯,虚空如佛

这让我疑惑,昨夜那场雨

拐进了谁家院落?

 

阳光辐射山岗

路在路的尽头泛着白光

小草撑不破大地,羊儿爬在山坡上

羊儿爬在山坡上啃着简单的愿望

 

仲夏无雨,故乡瘦

阳光辐射山岗,阳光

狠狠辐射山岗

 

秋 雨

 

没有一点预防,这场雨

说来就来了

那些花儿,安静的草

跳跃的火焰和忧郁的鸟

都在密密麻麻的寒意中

寻找亲人和声音

 

而更多的寻觅者和隐匿者

走进我凌乱的诗行。雨

这冷冷的过错,一遍又一遍

切割我瘦削的骨头

水天已经成为一色,我交出自己

最后的伞

 

什么都没有了

我不敢回头,我怕一回头,就看见

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影子

还在原地踏步

 

安 静

 

我已经够安静了

不任性也不张扬

我把内心也打扫干净了,没有尘埃

也听不到叹息,我继续

低着头走路,继续

在无人举目的墙上写诗

请别叫醒我

尘世正在盛开芒刺

我只好固执地缩回去

 

河流,空气,风

都认错了方向。鱼儿跳到了树上

鸟儿在水里飞翔,寂寞

正放声歌唱。谁

还有声音说:云在影里飘

石头在舞蹈!

 

在医院

 

这是我的九月,我的秋天吗

醒来,谁

掳走了我眼角的余光,连同

脉管里的血液,高高挂在

雪白雪白的墙上

 

雨,一直在下

街道已经变成了河流

连绵的枝叶不断倒向大地,沉默的石头

倒向自身,而光阴之下的路灯

回归淡黄的表情

我怀揣哽咽,握紧

空空的拳头,一些皱巴巴的话语

翻来覆去,被

用来取暖

 

 

卷三:读人

 

无论说什么,都不要和自己分开

 

——读马瑞云的诗 

 

刘晋寿 

 

    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样写,这似乎是写诗的常识,就看你怎么写,写出来的效果如何?平心而论,写诗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为什么要选择她呢?她会误事的。把写诗的心思拿出来一半去干别的,譬如当官、争钱什么的,绝对会有丰厚的回报。可是,你为什么写诗!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诗歌虽然受到历史的宠爱,更受到现实地冷落和歧视。然而,总是要有人殉道的。

    我这么说,不是泼凉水,而是想告诉写诗的人,无论如何,从诗歌创作中你是得不到任何世俗的好处,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还要写,那我就无话可说了。读瑞云的诗时我就想,那么忙,带着孩子,又在乡镇上工作,够辛苦的了,还要写诗。何不设法当个镇长什么的,有车坐,有酒喝,有钱花,有人伺候,多好!为什么要写诗呢?要是我,就设法去当镇长。诗人啊!我同情和理解你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定西文学是落在全省后面的,出去跟人一块儿聊天,说到定西文学,感觉到浑身的不自在。朋友们直言不悔地说:定西不行,没有突出的。这话像给人一击重重的耳光,脸上火辣辣的难受。甘肃有位搞诗歌评论的人说定西,还提的是郝明德,以为此后就再无人写诗了,可见定西诗歌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宣传不到位,我们自己的工作就没有做好。同时也说明定西文学惨淡的一面,人们还没有看到定西年轻诗歌与年轻诗群在悄然崛起。也还有殉道者,而且是年轻的殉道者,是新时代的殉道者。诗歌这面旗帜不会在这代人手中倒下,因为它是中华源源不断的血脉。

    瑞云是近年才步入定西诗坛的新人,她发表的诗歌并不多,我能读到的也只有五十多首,但它有一股清新之意。这个清新体现在语言和情景两个方面。她的诗歌语言是一种飘逸的,几乎是月光一样柔幔的语言,读后给人一种“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感觉。其情景也是薄雾弥漫,雾不浓,但你看不透,撩不去,荡不开,隐隐绰绰,近在咫尺,又远隔千里。这样的诗像蒙着盖头的新娘,读者总想揭开那鲜红的盖头来,一睹芳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更胜一筹。瑞云的诗歌语言是有其特点的,“雨这无可奈何的过错,一遍又一遍/切割我瘦削的骨头/水天已经成为一色,我交出自己最后的雨伞/什么都没有了,我不敢回头/我怕一回头,就看见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影子,还在原地踏步”,这是对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的描述,所表达的是雨中的回忆,尽管回忆有些零乱,也无悲伤之感,但其情景是充满寒意的,调子是低沉的,一副寻寻觅觅,徘徊犹豫的样子。正因为这样,客观的雨就变成了有“过错”的雨,就刀子一样,冷冰冰地切割我的骨头,我不得不有所自我保护,心痛自己,交出自己的伞,是有点顾影自怜。是爱情上的渴望呢,还是事业上的风尘呢?就这些情思,却写得缠绵绯恻,主要是从感觉出发,用隐蔽而含蓄的语言来表达,很值得玩味。相对而言,《冷》是一首艺术性完美的诗,“从医院出来,我说冷/夏天就枯萎了,再说一声/霜就来了”,进过医院的人,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往往是要前进一大步的,人在苦难和伤痛中、在生离死别中就会成熟起来,而且还会变得善良和软弱,爱的成分增多了,恨的成分减少了,欲望少了,对事物看得开了。医院就跟炼狱一样,从那里出来人就变了。“我说冷”正是这种复杂心情的艺术反映,她深深感到爱和关爱的重要性。这是一次深刻地体验,这样的体验对一个诗歌创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说作家们都应该去住一次医院,但既然住了,就不是坏事。不如此,瑞云就不可能“我走成一棵躬着身子还能呼吸的树,一直走/直到绝崖,那里,多么美”;就不会感到“应该有一些光射进来/在我失明之前,照彻泪痕和幽暗的伤”;“如果我死了,一定/不是因为时间,而是因为/生活”。这个医院既是真实的,也是象征的,不能完全看作是真实的,走进诗歌,它就是一个意象,或者是一个炼狱。丰富的思想通过多种修词手法艺术地表现出来了,认识的深化又使诗歌的语言变幻莫测,奇丽诡谲。她这样写自己有些飘忽的爱情:“如果,失去是注定的,……我宁愿/憔悴成去年的模样,也不想告别最后一缕/暖暖的阳光//如果可以,能不能给我一朵花开的时间,我想/给你把这首诗写完,小径的斜阳/瘦了,凌寒的腊梅/正在开放//许多年后,当记忆袭来/你在哪里? 我/又会在哪里/ 一生的场景不过都是/祭品”(《我是爱你的》),憔悴成去年的模样,去年是什么模样,为什么憔悴?小径的斜阳瘦了,为什么瘦了?一生的场景为什么都是祭品?这些诗句是这首诗成败的关健,没有它们就没有多少诗意,也没有这首诗,正是这些富于启发性的句子,才创造出“爱你”的薄雾般的意境,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瑞云诗歌的情景也是有特点的,这就是从表达的需要出发来加以选择。她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个体精神感知的层面上,以爱情为这种精神感知的载体,来抒发对生命、生活和时代的情怀。这其中有对爱的困惑“我是谁的归人? 谁将我/重新安置到一滴水的皱褶里?(《十月,冷》);有渴望的忧伤与等待的孤独“你的眼神干枯,虚空如佛/这让我疑惑/昨夜那场雨拐进了谁家院落? ”(《天无雨,故乡瘦》);有追寻中的忐忑不安,“我惶惶不安的爱恋/我豆大的心愿/我只想拼命的呼吸,带回/外逃的心”(《想说的话》);有对温存的依恋,“我需要一束抚摸的目光/一瞬暖暖的拥抱也好啊! ”(《秋凉》);也有对爱情的虚拟与幻想“河流,空气,风。都认错了方向/鱼儿跳到了树上,鸟儿在水里飞翔,寂寞/ 都在放声歌唱。谁?/ 还有足够的勇气/说:云在影里飘,石头在舞蹈! ”(《安静》)从她诗歌的品质来看,它是率性的,“要么白,要么干脆黑吧/纯粹些。就像雨/落到哪里都是水。就像爱/刺入骨髓的/不是针尖就是麦芒”(《纯粹》);“这本来就是个不伦不类的季节/只要不像沉重的呼吸一样,只要/不把自己匍匐在纸上/做一株微不足道的艾草/也好”(《零碎》),好在她是诗意上的率性,语言则婉转,因而防止了诗歌直白的一面,用形象说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相信瑞云会有所体会。

    她的主要诗歌有组诗《秋语》《我还是一粒尘埃》《故乡》《在医院》《距离》《岁末》《母亲》《父亲》等。她的倾诉是有成效的,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投放都比较到位,那么她的诗歌还缺少什么?集聚效应。也就是要逐步建立自己的诗歌园区,培育自己诗歌的支柱产业,要准确地选定采矿点,系统地开发和提炼,非如此不能提高诗歌的质量。瑞云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她会忠于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奋斗的。诗歌创作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论者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可信之,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才是对的。无论说什么,都不要和自己分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