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风吹稻浪》(组诗)

(2014-05-30 08:29:30)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的诗歌
原文地址:《风吹稻浪》(组诗)作者:

风吹稻浪(组诗)

 

宋晓杰

 

 第一个月

 

终于独立了,自己解放自己

就是拯救一个祖国

 

荷花还赖在闺中,但已露出羞赧的成色

彩虹的拱门,蛙鸣的乐团

都是自然的助兴。条条大路啊

不到罗马,土黄色的门庭和石头缝里

也有带翅膀的天神,和激动的泪泉

 

入夜的潮声骤起,洁白的破冰之旅

使困厄中的船帆大面积松动

二十年后,以青春之名

荒疏、废弃的时光,得以偿还

 

越美好,越沉重

大致相同的履历重新上映

于是,持续的高烧、红绿灯、谵语、纠结

一个人,开始怀疑自己和人生……

 

第一天,过得很慢,很慢

直到第三十天,意义才开始显现——

天光白亮,水汽清新,葡萄是玫瑰香的暗紫

它们一颗颗无声地坠落,弹跳着缓缓破碎

流淌成河……看不出疼痛和悲喜

与血液共此凉热

 

喧哗的雨中

 

入住的第二天,阴霾中突降

豪雨,铡刀一样

把刚才割草机的粗野喉咙

轻巧斩断

 

我浑身酸软地躺在地板上

数柞木的纹路——

走向哪儿,都合情合理

夹在植物和动物之间

我被时间供养,被雨水再三漂洗

如幕布喧哗的黑白电影

难为自己和同类,一种不可知的结局

 

远处传来急促的汽笛

不小心,与别离做了近邻

听吧!一节一节的车厢松松垮垮

——抽屉是活的,空的

七上八下……

死死“铆”在各处的人们

思念的游戏酸了牙齿

谁敢捂着腮帮子说:“疼!”

——面对疯了的火车和麻烦的人生

 

孤独一种

 

孤独是锈,一寸一寸吞噬

成为颗粒均匀的亚洲铜

或蜂窝,氧制造的气泡养不活鱼

大口呼吸。那好吧!

向更深处开掘,套用一下鼹鼠的生存法则

 

镰刀挥舞,疯长的荒草萋萋

荒草里,藏着饥饿的兽

七八只爪,五六个头

随风潜伏、哀嚎

找不到一个对手或强盗

 

学习一个成语

 

乌托邦,理想国,是古希腊的小亚细亚吗?

狮子的领地和尊严

镀着圣洁的夕晖

依赖气味,豺狼和绵羊

也能在溪水和橡树下,亲密相拥

 

——这样的意义,火旺的人如何担承?

 

内心是一座军需库

不引燃,不足以鸣不平!

然而你说“抽丝剥茧”

动作细致,如专业的考古学家

扁平的短杆毛刷,白手套,放大镜

森森残骸前,你弯腰、低头,屏住呼吸……

 

生活需要研究,时时有新近出土的文物

喜忧参半。不同于瓷、玉器、彩绘和陶片

在还没有埋葬之前,你已懂得小心轻放

一旦风吹草动,就散了

无法复原的松松骨架,不能完好如初

 

春秋的分野

 

8月18日,某一年的那达慕

歌唱,豪饮,摔跤比赛,杂沓的马帮

是憋了一年的想念终于兑现

 

某一年的斑驳旧楼前

深埋的胎盘,化成地衣——

使花坛里的美人蕉,又多开了一朵

小儿子忽然止住了哭声

乍起的秋风横扫阴湿之气

地皮干燥,变脸

 

某一年疾驰的摩托,与早起的寒风逆流而动

广播体操里夹杂的小动作,和高处的一个窗口

步调一致,亲密呼应

一整天便甜美圆润,如口袋里的薄荷糖

 

某一年的旧相识,带着对方的气味汇入人潮

在城中村和同学情谊的微妙转角处

无影无踪,经久不散……

 

准确地说,这一天,我感到爽朗的秋意

云朵透明而干净,虚设了丰收的盛典和祭坛

如敞开的容器——祭天,祈雨,怀念上古

不好意思再浪费了,清泉、汗水和盐

除秽,洁尘,感恩万物

皮肤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柔软滑梯

顺流而下,干脆点儿做决定

凡事拖泥带水,肯定不行

 

可是,这个关键的路基忽明忽暗,没有灯

两个拧劲儿的人,背靠背,拧麻花

一阵明白,一阵糊涂

像持续的高烧不退。转瞬

弦就松了一下;转瞬,就淡至虚无……

 

——散在盛装、廓大的秋野中

省略了作为人类的呼吸……

 

星期日的早晨

 

天光和初阳,是完整的

犬吠、奔跑和松开的绳子是完整的

炊火和香气、地球那边的新闻,是完整的

 

——唯有我,支离破碎!

漫卷诗书。漫卷,诗书……

那些过不去的坎儿

别人的加减法、涂改液

太极,或平衡术

使早亡者成为智者和神明

 

锅凉灶冷,我需要独自保持精神的洁净

一点点饥饿,和针尖儿上的疼……

 

风吹稻浪

 

遍野金黄,人间最直观的财产

借地气找到了根和晴朗

也就找到了局限,以及依赖

 

田地空出来,给辛劳,给散碎银子的汗滴

大豆缩小身体,委身于田垄的边角余料

瞪圆天真的眼睛,在大地的胸脯

泪眼汪汪,一个劲儿地抖

 

我频繁地从田野经过,就是贯通了父辈和儿孙

的通道,大剂量地吸氧,平衡酸碱和心肠

与蚊虫交换体液,闻闻草根的苦香

可是,三两声犬吠,已把我排除在近亲之外

 

收起刀尖上的寒吧,土地是大内高手

袖里深藏风云,胸中自有乾坤

风——吹——稻——浪——

稻芒林立,通往天际,就是连绵的梅花桩

一年一年狩猎,一次一次埋葬

隆重、漫长的苦役和凌迟

埋伏着笑不露齿的饥馑小兽

缓慢,是被时光镀过金的——

我们因为快,很快就黯然失色

终将殉葬……

 

 (发表于2014年6期《诗潮》“辽西小辑”)

 

 

 

评论:

 

辽西母土上的心灵之约(节选)

 

张 

 

 

       诗人宋晓杰说过一个特别温暖的词——母土。地域就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灵安放的母土,对于在精神世界里探寻的诗人而言,母土是诗意背后的底色、灵性与力量。她是老家的月光,是母亲的棉花,是牌坊下流动的春天,是风吹稻浪的秋野……辽西这片热域这片母土自古就承载着特别的文化气质,不仅是地理交通廊道,更是一条文化的诗书之路。生长在辽西地域的诗人不可避免地携带着这片土地的气质与使命、血脉与基因。他们身上流淌着凌河的质朴,也奔涌着海洋的豪迈;既有红山文化的厚重,又兼具走廊文化的开放。他们的诗作像辽西的风一样劲健,像辽西的水一样深情,以心灵之光灼照那些普通的汉字,开掘出别样的情感深度与审美空间。

       已在诗坛颇有成就的宋晓杰就是一位有着浓郁地域情结的诗人。在一次访谈中她说:“那些朴素的字、词,就像我故乡湿黑的泥土、遍地清澈的水系、晶莹的稻米、无言的盐碱地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的诗里。”她的诗大多散发着芦苇的气息与思想,软而不弯,柔而不媚,呈现出舒朗清秀的意韵、婉约蕴藉的美感以及纯粹的品质,因为她有一颗“草本的心”。“草本的心”当然是长在大地上,紧紧接着人间烟火、上升的地气和土腥味儿,素洁、踏实、宽和,向上、向美、向善。

       我手边的《风吹稻浪》这组诗写得很内在,很深沉,却流露出诗人少有的动荡和冲突。宋晓杰是个对时间敏感的诗人,《第一个月》是自己解放自己后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第一个月的缓慢、纠结、怀疑,如持续不退的高烧,直到第三十天,才见到天光和清新,才销蚀了疼痛和悲喜,化为日常生活与身体的一部分。这是所有最初时间里的经验和感伤。《喧哗的雨中》是一首可以“听”的诗,割草机的声音、豪雨的声音、电影幕布的声音、火车汽笛的声音、车厢晃动的声音、人们说“疼”的声音,在众声喧哗中,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诗人愿意“夹在植物和动物之间/被时间供养 被雨水再三漂洗”。

       在宋晓杰的世界里,诗歌是从生活土层里生长出来的植物,或大地上欢快奔跑的动物,它们是她圣洁的宗教,在时间之流里被干净地供奉。虽然人类的命运不可知,虽然诗人也有痛苦、孤独、无奈、窒息、破碎、不平,但诗人仍清凛地追求精神的洁净和灵魂的自足,并对生活进行抽丝剥茧般的研究、思考甚至批判。这在《孤独一种》《星期日的早晨》《学习一个成语》等几首诗中都有体现,这里面的意象少了一贯的常俗、温静,多了一种坚硬、锐利,词语火旺而不失克制,使诗歌充满了张力。《风吹稻浪》那一首更是掘进了批判的深度,诗人不单以光着脚丫的语言接着地气,努力让自己成为贯通父辈和儿孙的通道,同时也敏锐地发现这一切也许是徒劳,“三两声犬吠,已把我排除在近亲之外”,所以诗人最终还是相信土地、自然的奥秘智慧,因为一路狂奔的现代化节奏会将人类自身埋葬。这首诗揭示了土地蕴含的伦理与哲思、时间包藏的悖论与意义。

       ……

       诗人也许只有两种,一种是技巧性的,一种是存在性的。存在性的诗人把写诗作为一种生存形态和生命状态,本色本原地去表达情思和经验,当这情思和经验能够直指人心且抵达深层的时候,他(她)就是一个好的诗人,比如宋晓杰。

       ……

       辽西出诗人,也出美女。美女诗人们的肉身或如李见心之轻逸,或如宋晓杰之柔媚……但以李见心和宋晓杰为代表的辽西诗人,灵魂里却充溢着一种气节一种壮怀一种劲道一种大境。每个诗人都是一条道路,但他们都与辽西这片母土有着神奇的心灵之约。愿辽西诗人沿着自己的方向,像大凌河水一样奔流不息,奔腾到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