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4年第4期《安徽文学》用8个整版推出陈忠村的诗歌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2014年第4期《安徽文学》用8个整版推出陈忠村的诗歌
其中《星星》诗刊主编梁平的2个整版评论,配作者照片和简介
陈忠村的诗
卷入风中的一些词语
卷入风里是因为有风
树也在风中
在路上
却没有能与你交流的语言
蔬菜上的虫毒死了一只飞鸟
鸟的肚中可能还有一颗发芽的种子
这些现象和你我都有关系
我能量裁出衣服
秋的树叶请快落下
要快!夜间的梦游者
光着脚
能把路的脸烫伤
几片落叶搅乱了风
落山的太阳光变得有些凉
思念是那颗星
一只流浪的猫看着我不肯离开
卷入风的词语伸开腿和脚
躺在月光下像故乡一样安静
故乡,是缓解疼痛的幻影
鸟儿归巢
理论上所有的羽毛可以计算
故乡,它只是缓解疼痛的幻影
垒起来的夜色
我开始流露出无知的一面
星星不愿意直接与我交谈
请记住,有一天我也会升起
在你的天空上方盘旋
我的姿势太重
身边那棵长大的草已经弯下身来
我曾经用我的名字给它命名
风中,它的体温传递着大地的热度
我和母亲的语音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她讲的时候少
大地,归巢的鸟又飞走了
少言寡语的那棵树在我面前晃了三次头
草在长 花在开
春天消失了
早开的花是想让春再看一眼
水天成一色仿佛在排练明天的怀念
你讲
我要记住小麦是在夏天收割
与秋的丰收没有因果
距离是一组不可测量的数据
被你收在光阴的布袋中
是白天污染了黑夜
春天走了可以预约
我走了呢
只有草在长 花在开
对自己讲
同情在开水中泡过八次的茶叶
想象到那棵茶树在春天的茫然
采茶人把叶子疼痛的掐下来
让它的伤口在体内偷偷的愈合
我要找一个安静的风口
寻找河中可以形成雨的水
它可能变成茶树
最温暖的事
站着,我不讲话
默默模仿着
一片被开水泡过八次的茶
我就是茶
我是故乡早夭的长子
在故乡
我才能把血液流回心脏
天空的蓝是虚的
只有这种无才是真
我是故乡早夭的长子
初春
故乡低矮的房子藏在背后
我用方言常给它交流
一个常在午夜换班的人
星光对他没有任何作用
风带来的寒气不像春天
听着机器的叫声
天空,一夜之间
又蓝了
不在故乡
我偷偷地让心灵调整一下
隐蔽是为了更好的燃烧
害怕极了
系在光上的绳子会不会燃烧
害怕极了
刚刚抚平云的缝隙会不会再现
我害怕灯光让夜变得不再黑
窗外,踩到了那棵枯死的草
把它扶直后,却惊奇地发现
靠它的色彩可以愈合受伤的文字
火是有分量的
特别是无烟的火
隐蔽
是为了更好的燃烧
一亩虚构的玉米田
我有一亩构的玉米田
珍藏在32至33号楼之间
站在25层楼上往下浇水
发现田中的禾苗已被烫伤
上楼时从未遇到过熟悉的邻居
想在最近的地方找一桶冷水
发热的土地需要它降一些温
邻家的门没有敲开一家
占据着星星的位置亮着
我是人 却杀生食肉
不是神也能居住在空中的房间
真想归还上次从大地偷来的种子
却发现它在另一张纸上
在虚构的玉米地里发出了芽
母亲老了,我对花儿讲
——陪母亲看医生有感,给母亲。
落花是花生命的第二次开放
它不仅对着绿叶和树枝微笑
更是对泥土和深处根的回敬
母亲老了,腰弯下来
扶着她站在X光机前
她站着,医生给她检查身体
腰骨弯曲成一个扭折的树干
母亲的腰弯下来
扶着她走一段路,她有些累
正如她当年背着我收棉花
我是母亲身上掉下4斤8两重的肉
她守护着我的现在和过去
落花是树成长的标志
弯腰的母亲是暴露在地面上的树根
风吹干了她的水分和优美的姿势
母亲老了,我对花儿讲
我的翅膀折断成滴水的形状
月亮的圆与缺是宇宙恩赐给我的风景
你我的合与分只是月亮反馈的幻想和现实
你,最初的羞涩把我的记忆欺骗
脚把我放在陷阱中用来惶恐
童话
我的生活比艺术精彩
谁都不能看到一个抽象的月亮
我却制造一个煎烤自己的空间
没有人能成为一只真正飞翔的鸟
我的翅膀已经折断成滴水的形状
月全食是生活中罕见的美丽
虚幻的场景在天空下来回呈现
虽然没有了你
抬着头
阳光狭小的像破碎的镜面
灰尘是无辜的被我来回敲打
偶尔的休息却被我的汗味熏醒
雨天,租来的房屋有些漏水
打乱了整晚的生活计划
变色的日子让人厌倦
风是天使却破坏了窗户
屋内虽然没有灯
阳光狭小的像破碎的镜面
做过后悔的事
午夜让奔波的人安静下来
穿透屋顶的水落在地上却站不起来
灰尘呢?被它冲洗的干干净净
竖排、繁体和线装本的孙庄
默默走远的故乡是孙庄
像一根发黄的草立在秋天
温度要降
站在异城高楼的19层
孙庄,一场早到的霜让红薯绿叶失去
要把心中我的孙庄整理出来
那些竖排的繁体字
必须查字典才能识别
静止的风景册是线装的版本
我把故乡用纯棉绣在内衣上
雨水可以养它
霜打压不了麦苗的暖色
它顶着一点白,真像唐诗中的汉字
故乡的树上有疤痕
我的脸部有胎记
孙庄是一本发黄、竖排
繁体和线装的书
想起珍藏在书本里自己的乳名
我是知道 花落后才能结出果实
来城市后几乎没有见到朝阳和母亲
朝阳很远 有海那么大
母亲呢 就是一张车票的时间
落叶的露珠上 我看见朝阳的身影
这一晃 我看到母亲苍老的脸色
想起珍藏在书本里自己的乳名
母亲讲 她怀孕时朝阳常陪她散步
今生 我再无法抵达母亲的体内
慢慢到来的中午是我的早升的朝阳
房内盆中的兰草 赤裸着像叶子的身体
光阴是养人的土 根生进去才能开花
城市是一堆闪着光的碎玻璃
分不清太阳光的高度和方向
我常常闭上眼睛把我变成自己
融在已经碎成露珠的海中
头低下来,我是做错事的孩子
头低下来,我不是那个做错事的孩子
已经接近四十不惑的年龄
趁身体还可以站着
像记忆中结籽的玉米叶开始枯黄
脚会穿鞋的只有人类
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午后
穿鞋
背上的压力越来越重
低下头来才能看清楚痛不欲生的鞋
像儿时刚刚学会迈步慢走
母亲笑了
饱满成金黄金黄地
把故乡还给故乡
故乡的分量太重
无法装上船
夜的黑色只属于我一个人
删去所有的星星和能发光的物种
黑是干净地
在故乡,我赤裸着身体给自己看
一条河水把故乡的倒影淡化
我顺着它
岁月中的水把这块石头磨平
隐藏在石头中英雄也消失
故乡的分量太轻
像一只氢气球做成的太阳
夏日,焦烤着我的灵魂
在岸边看水
在故乡,光阴不是虚拟的
我是故乡河水的一个分子
三十年中漂来荡去
是个循环,有些破碎
——在故乡。我
把自己撕破还给您
时间把我与故乡的距离删掉
珍藏多年锋利的刀刃在时间中锈掉
昨晚一夜的时间落在我的床上
美梦两个半场轮流上演
起床
时间是窗户上的布帘有风就可以吹开
我这扇窗的螺丝少了几颗
嘀嗒的响声
赶走异乡可怕的寂寞
守望。时间把我与故乡的距离删掉
傍晚时风乱了
碎片
请允许我理一理思绪
窗上的玻璃突然被几粒萤火击破
时间把锋利的刀刃吃掉
落在我的床上只是半场碎梦
还有那个从异地跑过来的故乡
已经早走了半个月亮的时辰
和诗歌一起穿行在城市的外乡人
——陈忠村诗歌印象
《星星》诗刊主编
海德格尔曾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来定义一种本真生存的标志,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人类的生存,怎么能缺少与我们内心世界与灵魂血肉相连的诗歌呢?我从来就将诗歌作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我相信任何一个诗人,不仅欣喜于自己的新创作,对于其它诗人新作品的出现,也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欣慰。青年诗人陈忠村给我寄来了他新诗集《城市的暂居者》,而这个时候,我正好有了病床上休息几天时间,于是在医院里读完了这部书稿,那种感觉,比床头上的吊瓶有更加真实地抚慰,诗读完了,人也居然可以出院了。
这个诗集里的诗都是短诗,但是涉及的题材和内容却是多样的、丰富的。在这些诗里,我注意到“孙庄”与“上海”是陈忠村这本诗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其实,每个诗人的诗中都会有那么几个频繁出现的词,这些词给我们的提示就是走近诗人的途径。陈忠村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诗人,他的诗歌源起于乡村,“孙庄”这一意象几乎纠结了他全部的乡土情节。那些怀念故乡与父母的诗集中体现了这一情结。作为远离乡土的游子,在他的生活跋涉和诗歌历程中,并未因为远离了故乡而对故乡的情感变得淡漠。这份情感却因距离而越发的显得浓厚与真切。《有很多高楼的地方叫城市》、《孙庄 上海956里外的故乡》等诗歌便是对故乡怀念之情的抒发。诗人虽然离开故土生活在城市,但是精神上联系最紧密依然是故乡,这是血肉般的相连,“你不能走得太远 孙庄/我的血在你的身上循环”(《孙庄 你不能走的太远》);所以,不管诗人在城市的地位是否得以很好的提升、事业多么成功,他最为牵挂的依然是故乡,“后来我知道了楼的层数/代表了城市在城市中的地位/明年一定爬上金茂大厦/不知道站在上面可能看到故乡/——我的孙庄”;不管在异乡的人生路途多么艰苦、生活多么繁忙,但是“孙庄 白天总让我想不起/夜里的风常把你带入我的床前”,人,或许只有在最为宁静的时候才能感悟到什么才是心中分量最重要的。不管诗人走得多远,也走不出故乡的视线,因为这里有赋予他生命、以及这个生命最重要的情感归依——整日在故乡劳作的父母。诗人“出门在外常想起一个人/上海向西 再向西的母亲”。(《出门在外常想到一个人》)。为了报答这份情感,诗人可谓用心良苦,“我摹仿大哥的声音蒙混父亲/用在书本学的知识谈论家乡的瓜事/街上买的瓜伪装成从乡下带来的给父亲/‘少上些化肥 常翻一翻 会甜些’”。这样平淡朴实的语言表达的父子情深却是能触动心灵的。
对故土深刻的眷念、浓浓的乡愁,是这个暂住在城市陈忠村的心结。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陈忠村的诗歌是对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的一种继承。鲁迅曾将乡土文学称为“侨寓文学”,其用意大概指这类文学不仅是“隐现着乡愁”,还有对所寄寓的城市的复杂感情,诸如疏离与隔膜。诗人来到城市寻梦,城市的文明与知识给他带来了新的滋养生命的营养,但是他却始终在与城市交融中充斥着矛盾与对抗。上海这个城市对诗人来说是陌生的、它只是一个暂住地,“上海 最想多认识几条路/提醒我 别到处乱闯”(《上海 最想多认识几条路》),“上海 熟悉的朋友太少……孩子养在乡下 爱人留在远方”(《暂住上海》)。而自己对上海来说,也不过是一个异乡人,诗人的灵魂始终不愿意归依城市,他如同沈从文一样固执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暂居城市的乡下人,生活在一个别人的城市。在我看来,这种感觉是真实的,这是诗的真实,诗人的真实。由于有了这种真实,我更有理由相信诗人能够带着这种真实成为与其他上海人不一样的具有鲜明特质的新城市人。
诗集中关于爱情的诗歌是我比较喜欢的。爱情是什么?在这个物欲横飞、注重实际的时代,爱情几乎与利益与快餐这一类词等同了。大家对爱情的理解都与以前不同了。有几个人还记得古典爱情给予我们的那些美好与纯洁。然而,我在陈忠村的诗歌中却看到了。虽然不是那么热烈,却平淡优雅,那是一种让人温暖、安心的爱情。这些爱情,充满的是等待、坚守。纯纯的、淡淡的,包括给彼此的伤害也都如此。
陈忠村已经在城市(上海)生活好多年了,这些年他一直带上自己的诗歌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这样的穿行,我看到的不是在飘,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有着沉重的足音,有着塌实的诗歌,这样的穿行给这个城市一种感动,给诗人自己一种感动,陈忠村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进行诗意的记录。尽管陈忠村的诗歌还存在明显的有待注意的不足,但是真实却是他区别于其他诗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他的语言呈现方式与他的精神向度是同构的,所以我有理由期待诗人解决好这个同构,我相信诗人为自己的故乡、为上海这个城市的书写会越来越精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