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亚明看诗)比虚幻更迷离的孤独或忧伤——读惠永臣诗歌《雪山:孤独灵魂的宣泄

(2013-11-28 07:45:49)
标签:

转载

分类: 发表的诗歌
太谢谢刘老师的评价,很感激!

比虚幻更迷离的孤独或忧伤

——读惠永臣诗歌《雪山:孤独灵魂的宣泄(外二首)》

刘亚明

 

雪山是美的。

曾在去西宁的飞机上俯瞰过雪山,也曾从西宁去青海湖的路途中仰望过雪山,在我的印象中,雪山要与皑皑白雪联系在一起,要与天际边的水墨画联系在一起,却怎么也不能与孤独或忧伤联系在一起。还记得俯瞰当中的雪山在周边绿色的映衬下,像一个个草地上吃草的雪白的羔羊,仰望当中的雪山高高耸立如佛塔……

然而,今天读了惠永臣的诗歌《雪山:孤独灵魂的宣泄(外二首)》之后,却让我看到了雪山的另一面——那就是孤独或忧伤。相信,在与雪山的对望中,每个人不仅能够尽情地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而且可以接受着一场来自神灵雪山的精神洗礼,震撼之余,触动思考的东西有很多。如果说惠永臣的这三首诗是在讲述比虚幻更迷离的孤独或忧伤,那么仔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1)第一首《雪山:孤独灵魂的宣泄》起笔就张扬着一种直白、大气:

给我银子的雪山就在眼前

一匹跑累了的枣红马,它的疆域如此辽阔

 

立于马上,你看到的是撒落草原的帐篷

你看不到的是一朵马莲的嘤咛

特别欣赏前两句,“给我银子的雪山就在眼前”,新奇而入情入理,充满诗意的幻想;“一匹跑累了的枣红马,它的疆域如此辽阔”,则拟人地将枣红马赋予生命的活力,暗喻场景的宏大。接下来,“看到的是撒落草原的帐篷”“看不到的是一朵马莲的嘤咛”,通过宏大的场景,及至撒落草原的帐篷、马莲的嘤咛,又在逐渐“缩小诗人的视野”,进而烘托“孤独”的意蕴。

想象雪山面前宽阔的场景,尽管我没有骑马行走的经历,但经过惠永臣这样如痴如醉的描述,仿佛我也和惠永臣一样一手紧紧抓着枣红马的缰绳,一手则抓着马鞍上精美的把手,就这样在马背上一路奔跑来到雪山面前,而内心也应该顿生一股雄浑宏大的雪山的力量。当然,惠永臣的诗歌并没有停滞于此,他在追寻雪山背后的恬淡与沉静,甚至在虚幻之中,捕捉迷离的孤独与忧伤。此后的三节,两个“是谁……又是谁”有如设问句的自问自答,把我们带到了幽静的氛围: 

桑烟弥漫,是谁此刻会拨亮摇曳的烛火

又是谁会从寺院的木门拐出来,乘一辆月亮的马车

逶迤而去

 

是谁会怀揣青稞,在这里安下家园

让转山的人,在此打坐,并默念玛尼堆上掠过的轻风

 

又是谁,把一块牛粪饼填进炉子的时候

暗下来的天空里,让一只鹰在诉苦

这雪山当中的桑烟、寺院的木门、青稞、转山的人在我们的眼前都栩栩如生,组成了一幅清晰的画,让我们感到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心境。在静谧的氛围里,“乘一辆月亮的马车/逶迤而去”“默念玛尼堆上掠过的轻风”“暗下来的天空里,让一只鹰在诉苦”都十分耐人寻味。面对雪山,惠永臣写出了如此诗歌,像刻刀在时间的深处,在我们灵魂深处留下了道道刻痕。这些隐秘的思绪变化,无不袒露着雪山的孤寂与忧伤,恍若渗透入了我们的血液——

在这里,我哽咽了

和我一起暗了下来的雪山,有着逼人的冷

让我又一次慢慢地抱紧了

自己的灵魂

和我一起暗了下来的雪山,有着逼人的冷”,这样描述不亚于一把利剑,直抵生命的咽喉,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抒发,匠心独运、美轮美奂。

2)第二首《十月的旷野》虽然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场景,却是意味深长地阐述着与雪山不同的孤独与忧伤:

此诗共有三节,第一节以“风”为着眼点——

没有什么能够让我揪心的风

停下来

它吹着枯草和阳光,在跑

它吹着一个人的头发,思想和梦

一辆绿皮火车,在跑

让我揪心的风”,象征着生命的艰难与痛苦,能把这一自然现象“糅合”到十月的旷野,应该是很好地把握了诗歌的轻重“取舍”。“它吹着枯草和阳光,在跑”,好理解;“它吹着一个人的头发,思想和梦/一辆绿皮火车,在跑”,费思量,尤其风可以吹着思想和梦,很有意境,展现着逝去和无奈。然而,如果这首诗歌仅仅这样,显然并没有什么意义。为此,惠永臣在第二节和第三节加重了沉思的成分,展露一种深深的痛,甚至虚无。

天空高远,马匹怅惘。一只忘记归途的鹰

巡视着几个躺在草地上的人

他们刚刚叩开一瓶老酒

还没有来得及饮,风就吹跑了

他们的影子

 

卸下他们身体的火车

载着他们的灵魂

和冰凉的夕光,已经没入沉重的夜色

明天,绿皮火车还会不会载满阳光

像人世间行走的灯笼,从这里重新经过?

十月的旷野,有茵茵的青草,它们默默地生长在雪山下,经历着四季,沐浴着风雨。但无论是天空、马匹,还是鹰,当它们与高远、怅惘和忘记归途联系起来,不无期待与忧伤。抛开这些,“几个躺在草地上的人/他们刚刚叩开一瓶老酒/还没有来得及饮,风就吹跑了/他们的影子”,让我们感到风在预示着什么。小草对于风是敏感的,人对于时光是敏感的,面对稍纵即逝的时光,人们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无奈。所以,因为有了上述的铺陈与解释,我们对“卸下他们身体的火车/载着他们的灵魂”就不难理解,如此生命的终止,附之以“冰凉的夕光”“没入沉重的夜色”,使得孤独与忧伤更加的迷离。这首诗,让我们深深地体验了时光之痛,而且这种体验是多维度、直抵灵魂的,也是有着“像人世间行走的灯笼,从这里重新经过”的希冀的。

3)第三首《忧伤》婉转深邃的情调,回归了生命的本真与关怀:

可以肯定地讲,惠永臣的忧伤绝不是狭义的忧伤,而是那一种类似于雪莲花带给我们的忧伤——在寒冷洁白的雪山上赫然生长,孤傲却神奇。

寺院里的一朵花还没睡醒

诵经声就传出来了。那颗怀抱佛光的露珠

动了动身子 打碎她梦的

来自于一场风

此时,我们不能不惊诧于这样的描述,从“寺院里的一朵花还没睡醒”到“诵经声就传出来了”,从“那颗怀抱佛光的露珠/动了动身子”到“打碎她梦的/来自于一场风”,这样的过程,朴素而细微,真实地记录了忧伤的缘由,这种独有的忧伤直接嵌入生命的深处,还生命的本真,因而常常让我们感到一种隐隐的痛。

诗人震亚说:有一位神,他昨夜梦过

我看见他敞开风衣,虔诚地跪下——

在此诗的第二节,用诗人震亚说,谈及神,与上节的寺院相承续,突出了诗人以诗歌的形式,对神灵顶礼膜拜的心理状态。

大佛依旧笑面如初

我不说廊庑里清净的石板

不说那位陌生人将我取进他的镜头

只说,菩提树上

一只歇息的蝴蝶

眼里的忧伤

毫无疑问,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惟一和不可复制的。惠永臣用“大佛依旧笑面如初”一语带过大佛普世的慈悲状态,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感觉和表现佛寺重地的祥和与安宁。“只说,菩提树上/一只歇息的蝴蝶/眼里的忧伤”,仍然是一再缩小视野,仍然呈现理智、自如、缓慢而不失安静的内质,不容有丝毫的杂质。

这样,恰恰才有了艺术的表现,才使艺术更真实、更富有美感……

 

2013.11.27早于盘山绕阳湾畔

 

附:

雪山:孤独灵魂的宣泄(外二首)

 

作者:惠永臣

 

给我银子的雪山就在眼前

一匹跑累了的枣红马,它的疆域如此辽阔

 

立于马上,你看到的是撒落草原的帐篷

你看不到的是一朵马莲的嘤咛

 

桑烟弥漫,是谁此刻会拨亮摇曳的烛火

又是谁会从寺院的木门拐出来,乘一辆月亮的马车

逶迤而去

 

是谁会怀揣青稞,在这里安下家园

让转山的人,在此打坐,并默念玛尼堆上掠过的轻风

 

又是谁,把一块牛粪饼填进炉子的时候

暗下来的天空里,让一只鹰在诉苦

 

在这里,我哽咽了

和我一起暗了下来的雪山,有着逼人的冷

让我又一次慢慢地抱紧了

自己的灵魂

 

 

十月的旷野

没有什么能够让我揪心的风

停下来

它吹着枯草和阳光,在跑

它吹着一个人的头发,思想和梦

一辆绿皮火车,在跑

 

天空高远,马匹怅惘。一只忘记归途的鹰

巡视着几个躺在草地上的人

他们刚刚叩开一瓶老酒

还没有来得及饮,风就吹跑了

他们的影子

 

卸下他们身体的火车

载着他们的灵魂

和冰凉的夕光,已经没入沉重的夜色

明天,绿皮火车还会不会载满阳光

像人世间行走的灯笼,从这里重新经过?

 

 

 

寺院里的一朵花还没睡醒

诵经声就传出来了。那颗怀抱佛光的露珠

动了动身子 打碎她梦的

来自于一场风

 

诗人震亚说:有一位神,他昨夜梦过

我看见他敞开风衣,虔诚地跪下——

 

大佛依旧笑面如初

我不说廊庑里清净的石板

不说那位陌生人将我取进他的镜头

只说,菩提树上

一只歇息的蝴蝶

眼里的忧伤

 

 

惠永臣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42416785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