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的鲁院高研班学习总结
(2013-04-23 11:31:23)
标签:
转载 |
当我们从丈夫、妻子、职员等等众多的社会角色里挣脱出来,当我拖着行李箱踏进鲁院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只有一个身份:学员。在鲁院短短的两月,是多么奢侈而美好的两个月。在即将结业的时候,我想用四句话总结一下这两个月的生活。
第一句:温暖的缠绕或者恩情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鲁院高研班办了这么多届了,多少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来了又走了,在迎送之间,我感受到的是,鲁院的领导和师长、员工们能始终如一地对每一位学员的热情和关怀。忘不了入学的时候在一楼大厅里,师长们忙前忙后的身影,忘不了在电梯间、餐厅里偶尔遇见,师长们嘘寒问暖的问候,忘不了社会实践途中,温华主任,孙吉民老师总是走在最后,照看着每一位同学上车之后才肯上车。这种亲人般的温暖,沁人心脾,让人动容。就连学院里的门卫和保安兄弟,我们每次喝酒深夜归来,总是笑脸相迎,言辞之间,洋溢着暖暖的情谊,那种谦逊和真诚,既让我温暖,又让我惭愧。
在鲁院,我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温暖是可以传递的,让我懂得了以后怎么去对待朋友和生活。从这种意义上说,鲁院不仅仅是一所培养青年作家的学院,更是一种气场和氛围,是一个文字的修行者值得一去的殿堂和寺院。
第二句:一扇又一扇打开的窗
来鲁院收获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视野,明确了自己以后的创作和生活方向。
我一直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地方,大学专业也是枯燥的企业管理,和文学创作风马牛不相及。从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开始,磕磕绊绊21年,其中的文学经验都是自己从书本中参悟和实践中摸索而来,起点太低,视野狭窄,导致创作中走了许多弯路。尤其是近两年,小地方的安逸和慢节奏使自己的内心变得粗糙和浮躁,创作状态低迷,失去了方向感。来鲁院之后,听到了许多高质量的授课,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尤其是白描院长、王怀超教授、李敬泽先生、刘庆邦先生、蒋子龙先生、王瑞芸教授等人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我都做了详细的笔记。课堂之外,我们还有幸在现代文学馆参加了中澳作家论坛。聆听了迟子建女士的讲座。这些经历对一个小地方的写作者来说,如果不是鲁院搭建的高研班这个平台,我们可能一生都没有这样宝贵的机会。
此外,诗歌组的导师商震老师,对我们呵护有加,经常主动约诗歌组的同学们聚会,当面传授诗艺,解答我们的疑惑,给一些同学开小灶,修改作品。还在《诗刊》5期集中刊发了鲁十九十三位同学的作品,能遇到这样负责任的好导师,乃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诗歌的福祉。
这些正式的和不正式的课堂,都给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让我们看到了不曾看到过的风景和远方。这是鲁院的恩惠,也是文学的馈赠。
第三句:酒或者奢侈的指认
一个快要步入中年之境的人,忽然之间,又多出了49个同学,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
这种彼此的指认从哪说起呢?还是从喝酒说起吧!
来鲁院之前,我和诗歌写作之外的文体写作者交往不多,但是我相信,只要打开自己的心去拥抱春天和文学,总会有何自己气息相通的人,可以越过文体的藩篱。正是在这种心态之下,入学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自己是一个小个子男人,喜欢写点小诗,喝点小酒。记得入学介绍结束之后,来自四川的杨虎在电梯里给我说:“其实我也喜欢喝点小酒,以后想喝的时候,就喊我!”这么平淡的一句话,顿时迅速拉近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距离。
此后的日子,除了认真的听讲座之外,我的鲁院生活,基本上都与酒有关,绿标的牛栏山二锅头是我们的首选,不记得喝了多少瓶了。喝酒之后,大家一起唱地方小调,轮流朗诵诗歌,在葛芳、刘慧敏和班长侯健飞的房子里喝功夫茶……仔细算了一下,我在鲁院这两月喝的酒,可能是我几年喝酒的总和。我不是一个善饮的人,也从来没有独自喝酒的习惯,我喝酒,是因为内心的卑微;我喝酒,也是因为酒能让我迅速的打开自己。所以在将要离开鲁院的时候,我还是说,要感谢酒,让我立体地认识了那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要感谢酒,让我对他们的认识做到了从性情到文本的深入了解。一些同学的写作和生活方式,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种碰撞和交流,将是我个人经验中最为珍贵的部分。
除了喝酒之外,还要感谢一些同学对我的关怀和照顾,当我读书到深夜,在半夜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总能吃到同学们送来的泡面;当咽炎和胃病来袭,同学们买药给我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兄弟般的情谊。原谅我不能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因为列名单,在任何时候总是一件让人为难的事情。我想要说的是,那些和我一起一起听讲座一起去看演出一起游荡一起欢笑一起流泪的同学们,我都在我的内心铭刻着你们的名字。
曾有人这样指责过我,李满强是假以诗歌和酒精的名义去伤害别人。乍听到这话的时候,我置之一笑。但是在这个总结将要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想真诚的对鲁院的老师和那些被我在不经意间伤害过的同学说,请接受我诚挚的歉意。我的导师商震先生曾经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是可以原谅的,一种是儿童,一种是诗人。我既不是儿童,也不是一个好诗人,但我还是想取得被谅解的权利。因为一个以文字安身立命的人,从来没有蓄意去伤害这个世界的动机。
最后,以我在鲁院期间刚出的第三本诗集《画梦录》里的一首短诗作为这个总结的结尾:
没有什么会被时间之手记忆
哪怕是大理石的质地
精雕细刻的笔触
唯一能被风声传颂的
乃是你路过人间之时带来的
词语、旋律和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