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京剧戏文中某些典故及词汇的解读(二)

(2018-08-29 22:48:03)
分类: 京剧

角书在《追韩信》中的“角书荐贤”,显然指的是“介绍信”。在古代有另一种含义,指是一种凭证。某人先写一封信,然后裁去一角,此信纸便成两份,各执一份,作为凭证。

金乌 在京剧“李陵碑”、“打金枝”中都有“金乌”一词,显然指的是太阳。但其含义还有更深一层,即“金乌”便是吉祥物“三足乌”。在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及神话“后羿射日”中,皆指的是此。

金井在京剧“四郎探母”中有“金井锁梧桐”一词。大诗人张岱有诗句“金井梧桐一叶飘”,指的是梧桐叶上有黄色圈纹如“井”字,故曰“金井”。杨四郎自己感叹身世犹如梧桐叶子的金井一样,被锁在梧桐树上。

及筓筓是古代女子 15岁时结发用的一种簪子。指已经到了可以婚配的年龄。

金兰此典出自《周易注疏卷七》,见于《锁麟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形容友情深厚,相交契合。义结金兰,比喻情谊坚固契合。

箕子在《焚棉山》中有:“---箕子绝踪迹---”,说的是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其生年:约公元前1173年—公元前10 80)。箕子与纣同姓,是殷商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后来,纣愈奢靡,旦夕酒作乐而不理政。箕子屡谏纣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于是箕子便披发佯狂为奴,随隐而鼓琴以自悲。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而囚禁之。武王灭商建周后,命召公释放箕子,向箕子询治国之道,箕子不愿做周的顺民,带领遗老故旧一大批人从今胶州湾东渡到朝鲜,创立了箕子王朝。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
  今朝鲜平壤有箕子陵,是其遗迹。唐朝时,在朝歌南关建箕子庙,文学家柳宗元为其写了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间,在南门内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遗址尚存。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都珍视这一有据可查的史实。在朝鲜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以来,或者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朝鲜、韩国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这一历史学说。

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世家》中记述:范蠡助越王苟践战败楚国后逃走时,给宰相文仲的信中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指狡(另一种兔)兔死了,猎狗就没有用了,飞鸟没有了,良弓可以收藏了。暗示在用人成功之后,会把功臣抛弃。文仲不听此劝告,而死于非命。韩信在《未央宫》中唱出此句,并道:“敌国破,谋臣亡”正是他的写照。

江山即江河与山脉。推论而指国家与政权。

九泉:古代劳动人民从打井的经验中获知,地下深处有泉水,常带黄色,故曰“黄泉”。九字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故把最深的泉称“九泉”。古代认为阴曹地府即在“九泉”,常比喻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九天在“卷席筒”等戏中,曾唱“九天”。“九天”指极高的天空,也比喻幽深的宫殿。(见于楚辞及李白诗句“望庐山瀑布”)

九重在不少剧中有“九泉”、“九重”的词组。“九重”是古代传说天有九层,即九重。泛指极高的天空,即皇帝的地位及其居住的深宫(见于《七星灯》《春秋笔》《斩黄袍》等)。

结草衔环在《法门寺》宋巧姣及《四郎探母》杨延辉的唱词中均有“结草衔环” 一词。关于“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国大夫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后,你一定把我的爱妾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魏武子死后,魏颗便把这个爱妾嫁给了别人,并说:人在病重时,神智是昏乱的,嫁出此女,乃父亲清醒时的嘱咐。公元前594年,秦桓公伐晋,魏颗与秦将杜回厮杀得难分难解之时,忽见一老人用编结的草绳套住杜回,魏颗全胜。当天夜里,梦中见到这位白发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未把她殉葬的女子之父,我今结草帮你擒拿杜回,是报你的大恩大德。

     “衔环”的故事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引注。杨震之父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将黄雀带回,喂养百日后,黄雀羽毛丰满并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道: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谢拯救,赠白玉环四枚,此环可保佑君之子孙位列三公,为官清廉。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皆官至太尉,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精忠报国在《岳母刺字》及《雷峰塔》等剧中均提到此词。但是,根据《古今汉语词典》732页的讲解,在《宋史。岳飞传》中是:“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说明“精忠---”可能是讹传的。

李代桃僵:在《狸猫换太子》等剧中,有此成语。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谓以桃李能共患难,喻弟兄应能同甘苦。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劳燕分飞在京剧《铡美案》中有“劳燕分飞”一语。劳指伯劳,俗称胡不拉,是一种食虫益鸟。燕子也是食虫候鸟。劳向这边飞,燕向北那一边飞。指互相分别、分开的意思。

洛阳花似锦:在“女起解”中苏三唱道:“人言洛阳花似锦,---”,此处说的既不是“洛阳”,也不是“花花世界”,乃是借用古诗中的词组如:“人道洛阳花似锦,我到洛阳不遇春”(杜甫诗)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在古诗中描写“洛阳”(九朝或十三朝古都)多显贵,“花似锦”的词句颇多,如:“---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倶是看花人;--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刘克庄诗:‘莺梭’1187~1269年)。作为“失意”或“落第”的文人来说,来到洛阳遇到的却不是“繁花似锦”。用这样的词句来描写苏三此时的心情,是很恰当的。

兰因在《锁麟囊》中曾唱:“---早悟兰因”,说的是春秋时郑文公妾燕姞梦见天使赠她一朵幽兰,生子后取名兰的故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来,即以梦兰比喻妇女怀孕生子的美好征兆。“兰因”比喻美好的前因与结合,佛教用语常讲“因果”,有“兰因”,便有“絮果”。

六甲人们常称怀孕为身怀六甲,见《白蛇传》等剧中。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

六欲一般说六欲指:生死耳目口鼻之欲。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 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为六欲。

梁鸿与孟光在“龙凤呈祥”中所唱“梁鸿与孟光”的故事,指东汉初,梁鸿家贫博学,因讽刺当时权贵而遭迫害,逃往苏州,为人佣工舂米。每归家后,其妻孟光仍相敬如宾,夫妻情爱坚贞。在此剧中出身高贵的孙尚香把自己比作“仙女会襄王”似乎也欠妥当,此点早有人非议。

孟姜女在京剧《卖水》及多种戏剧中均提到孟姜女。传说她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或杞殖)之妻,姓姜,是长女,故称孟姜。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杞梁随齐庄公袭莒(音ju),战死。孟姜往吊其夫,哀哭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世讹传她为秦代人,其夫为修长城而死,引出“哭长城”的故事。

孟母三迁亦称“孟母择邻”。孟子(轲)童年丧父,其邻居是屠夫,孟子则学杀牛为乐。孟母恐子受染,乃迁居荒村,与守坟人为邻,相谈多为人死后成土丘话题,孟轲日渐消沉。孟母毅然三迁其居,另择佳邻。

名落孙山宋朝范公著《过庭录》中:吴人孙山,赴他乡考举,乡人托他带子偕往。乡人子落榜,孙山居榜之末尾,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孙山婉言答:榜的末尾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来把“名落孙山”来形容落选。

梦高唐在《西厢记》中“----十二巫峰---梦高唐”一句,说的是楚国大夫宋玉以楚王与巫山神女的云雨爱情故事为题,作《高唐赋》和《神女赋》。《高唐赋》写楚怀王到巫山游览,同“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神女做了露水夫妻。

木桃在《锁麟囊》中有“赠木桃”一词,指所赠之物并不贵重。古代习俗新年时常在桃木板上画神符,赠送亲友挂在门两边以避邪,把桃木比作仙木。王安石有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当年情景。

螟蛉义子在《清风亭》等戏文中有“螟蛉义子”一词,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常捕捉螟蛉并存放在窝内,留作将来幼虫的食物。古人误认为蜾产螟蛉,因貔貅:在《而把抱养的孩子称为“螟蛉子”。

年龄称谓: 出生时叫婴儿。不满周岁:襁褓之年。2~3-孩提,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20弱冠。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而知天命。60岁—花甲(随心)。70岁—古稀。80岁—耄耋。90岁—鲐背。100岁—期颐之年。80以上—下寿。90岁以上称中寿。百岁以上称上寿。99岁称白寿,即百字去“一”即白字。

           在医学上,出生一月之内为新生儿。2个月~1岁为乳儿。2~3岁为婴儿。4~7岁为幼儿。8~13岁为学龄儿童。女孩14~18岁(男孩15~20岁)为少年。

       以后为青年、中年、老年,年龄界限在变化中。

宁馨“宁馨儿”是晋、宋时代的俗语,用来赞美孩子的称呼。

聂隐娘此词见于《勘玉钏》。聂隐娘是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有高超武艺的侠客。

南柯梦:在戏文中常有“南柯梦”一词,见于《打渔杀家》、《碧波仙子》等。此词出自唐朝李公佐著《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所居宅南有古槐树一株,他某日醉后入梦,被槐安国王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酒醒后见古槐树下有一大蚁穴,即槐安国。南枝下又有一小蚁穴,即南柯郡。所以“南柯梦”指梦幻,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潘安在《碧波仙子》及多个戏剧中都曾提到潘安及宋玉。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死后与其父同葬于巩县南石村罗水边。] 潘安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潘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籍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踆引岳为太傅主簿。

盘古盘古见于“骂殿”、等戏中。古代传说他是开天辟地之人。

漂母饭信此典故见于《锁麟囊》。淮阴候韩信为布衣时,贫而无行,人多厌之。---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呼!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潘老丞相在《二进宫》里,李艳妃唱道:“昔日里有一个潘老丞相,李氏夫人替了皇娘---”。此故事出自明传奇《鹦鹉记》。传说春秋时周懿王(或僖王)时,白牙国进贡了白鹦鹉、温凉盏、醒酒毡三宝。当时王妃苏英正有孕三月,晋升为正宫,掌管三宝。另一梅妃嫉妒,与其兄梅伦定计,借机损坏三宝,反诬苏妃失德,苏妃获罪被赐死,丞相潘葛知苏妃无辜蒙冤,潘妻李氏貌似苏妃,乃以李氏替死。苏妃在紫竹林内生下太子,托农家收养。十三年后,母子团聚,致书潘葛,潘老丞相陈请懿王,迎苏妃母子还朝,并传位于太子。囚梅妃,崭梅伦。

破釜沉舟 此典故见于京剧“彝陵之战”等剧目中。此故事出自秦末年的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战。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三十万大军进攻赵国。渡江前命令士兵打破煮食用的釜镬,渡江后击沉舟只,只带三天干粮。最后大败秦军。后来以“破釜沉舟”的成语表示下定决心。

倾城倾国汉武帝时,掌管乐府的李延年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帝无限神往,曰:“世间岂有此人乎?”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齐妇 在京剧《香罗带》曾用此典故。即在“乱说”《琼林》之十三:齐妇含冤, 三年不雨。汉朝东海郡有一孝妇窦氏,年轻时,丈夫、儿子相继去世。窦氏侍奉婆婆非常孝顺,但婆婆不愿拖累窦氏,上吊自尽。窦氏小姑诬告窦氏杀母。郡守将窦氏定罪处死。上天震怒,三年不雨。

乾坤指八卦中的二卦。代表宇宙间互相对立的两种范畴,如天地、阴阳、日月、男女(如乾旦坤生)、父母等。推而广之,指国家、世界。

七九六十三此句见于“大保国”,出自“九九歌(湖南)”,说的是从冬至或夏至开头的七个九天。

             夏日数九歌(北方大部地区)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    一九至二九, 街头清风柳。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    六九五十四, 乘凉勿太迟。  

      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    七九六十三, 夜眠莫盖单。

      四九三十六,守炉把门扣。    八九七十二, 当心风寒事。  

      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    九九八十一, 家家找棉衣。

      六九五十四,树上发青枝。    

      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杉。

      八九七十二,满地飞柳絮。

      九九八十一,蓑衣加斗笠。

 七出罪所谓“七出罪”(见于《野猪林》等)指: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中犯任何一项,即可被丈夫休弃,这都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

七情七情按儒家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说法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中医则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十二贤人在《论语。先进第十一》中,原句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连升店”中,店主戏耍说:72贤人中,冠者 5ⅹ6=30人 已成家(见弱冠词条),童子6ⅹ7=42人,未娶媳妇。这是一种“戏谑”。

  青庐此词见于《锁麟囊》。青庐是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时用。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中有:“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秦晋之好:见‘百里奚词条’

  雀屏中选 见于《状元媒》等剧中。此成语故事出自北周周武帝的姐姐生下一个女孩(即窦后)。其父窦毅常说:这个女儿相貌奇特,又学识不凡,怎可随便嫁人!于是画两只孔雀在屏凤间,让求婚者各射两箭。谁能射中孔雀眼睛,就许配给谁。数十人都不合要求。唐高祖李渊射中孔雀两只眼睛,得以许婚,后来李渊当上皇帝,窦后作了皇后。

  秦楼楚馆:在《四郎探母》中有“秦楼楚馆”一词,这是指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有佳偶及男女欢               会时所住的凤凰台,后被人称之为“秦楼”。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细腰美人居住,人称“楚                     馆”。后来把歌舞场所或妓院均称为“秦楼楚馆”。

 千金:据《南史。谢诎传》记载安徽当涂的谢诎,十岁时就能文善诗,被人称为神童,其父谢庄对他十分钟爱,称此男孩为“吾家千金”。把“千金”作为女子的专称是元朝以后的事,并把“千金”与“小姐”并用。

 粬蘖:在《牛皋招亲》中牛皋曾唱道:“调和粬蘖多加料,倒罍酣醉破番僚。------”。粬蘖指酿酒用的发酵剂,也指酒。罍是古代盛酒用的容器,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弱冠: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表示成年,后来把20岁左右的男子称弱冠。

 

人面桃花唐代诗人崔护,清明独游。扣门求水解渴。一女子捧水让座。女子依桃花而立,楚楚动人。次年清明崔护再往,门院如故,无人应答。题诗于门扉:“去年今日此们中,人面桃花相眏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月上巳 此词见于戏剧“墙头马上”。三月也叫建辰之月、龙月。此节也可叫“寒食节”。

                      古代把日月相同的日子视为吉利,如:正月一日、三月三日等,把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

身怀六甲 身怀六甲通俗来讲,古称女子怀孕。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是一些词典中对于身怀六甲通俗的解释。

        不过《隋书·经籍志三》中的《六甲贯胎书》。谓妇女身怀胎儿。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种说法也不能排除其正确性。

     妇女怀孕后,民间传说人是由各种动物轮回托化,以形附于谁家,谁家有妇便托生,其形称为六甲(又称胎神)。怀孕十月,六甲都不定,附与孕妇居室的任何地方,因此,要婴孩形貌完好,必不可犯六甲。故妇女怀孕期不能在床上剪布、裁衣,不能在居室任何地方打针、开灶、通渠、补漏、拆屋;不能拆床、搬居;不能在床底下放利器……等等。如犯忌,婴孩出生会破相或怪异。如犯了禁忌,孩子出生有怪异,可于百日内将所做的禁忌恢复原貌,就可除去异象(俗称起犯)。如孩子生下发现头上多了个瘤,面上有痣、多手指、脚趾等,可能是补屋之类造成,应即拆去,用水将补上的灰浸于盘内放在床底,孩子的瘤、痣便会慢慢除去。

上巳:地支的第六位。巳时相当于上午 9~11时。古代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用水洗污祛病。

桑榆暮年在京剧《秦香莲》中,香莲曾道:二老已到“桑榆暮年”。此语出自《文选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雾景,照妾桑榆时。比喻日照桑树、榆树梢上的日落余晖,比喻晚景暮年。

 宋玉此人生卒约在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华夏族,东周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市)人, 楚国辞赋作家。...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这些美男子都有共同特征:才貌双全,文学、音乐修养极高。...

 参商在《将相和》中有“参商”一词。“参”为多音字,此处应读“shen”,指 二十八宿中的‘参’、‘商’二星辰,各分别出现于晝、夜,互不相见。

社稷古代帝王及诸侯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把祭祀的地方称社稷,在中门以外,外门以内。古代认为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乃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因此常把社稷比作国家。

淑女配天潢近来听到王艳在演孙尚香时唱:“今朝淑女配天潢”,令人耳目一新。“淑女”指贤良美好的女子,如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见诗经:关雎篇)。天潢乃星官名,《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均称“天津星”为“天潢”,但古代把皇室的分支均称天潢贵胄,用在此处是非常恰当的。

 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字经此文是早年幼儿启蒙必读之教材。京剧《三字经》是一出讽刺剧,1954年录音,马连良先生主演罗英(迟金声配像),马福录饰关卞(马增寿配像),马四立饰温韬(郎石林配像)。剧中有许多讽刺、诙谐的情节及语言,如果没有读过“三字经”是     很难领略其中涵义的。例如:什么是:人之初、四书、五经、窦燕山、香九龄、苏老泉等(见三字经及其注解)。

 三姑六婆:见于“朱子治家格言”等处。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贩买人口)、媒婆、师婆(装神弄鬼)、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接生婆)。

三千徒弟子见“连升店”中说孔夫子有3000-徒弟,及 72贤人。

三生三世:指前生、今生、来生,见“追韩信”等剧。

三思“追韩信”等剧中有三思一词。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也可解释为:思前、思后、思侧,即   三思。

 

三军周制指诸侯大国有: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王有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三宫六院:即指正宫,东宫,西宫。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夫所居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也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朝以后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三宫六院一词也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故宫内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即是皇帝和他的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宫即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后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六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 

三关所谓“三关“一般把:居庸关、倒马关及紫荆关称“内三关”,而雁门关、宁武关及偏头关则称“外三关”。在“四郎探母”中,佘太君曾唱:“你六弟把守三关为元帅”,说明在“辽、宋”争战时,雁门关并未失守,辽邦的两国舅把守的也不可能是雁门关。杨四郎探母应该是由北向南入雁门关,绝不是由南向北出“雁门关”。

三魂七魄在“捉放曹”中,陈宫唱“吓得我三魂七魄茫”,“魂魄”是同义语,指依附于形体之外的精神。道家认为“三魂”指:天魂、地魂、和人魂。也有人称之为:主魂、觉魂、生魂。但是,在此戏文中的“三魂”显然指的是人体的精神灵魂。故可以理解为:“三生”(前生、今生、来生)之魂。“七魄”(或六魄)可以理解为“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欲)之魄。

三纲五常在戏剧中常有“三纲五常”一词,也是封建思想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三舍人在王金龙与苏三”的故事中有“他本是吏部堂上三舍人”的描述,“三舍人”乃指在唐朝有令狐楚、王涯及张仲素三人都有诗集,均为中书舍人,后来把“舍人”这一官职称呼,演变成官府的公子。王金龙排行第三,故称为“三舍人”。另有解释是把“三舍人”指有高深学问的人,古时太学分为:先入“外舍”后升“内舍”,再升“上舍”,故称“三舍”。特别要提出的是“王金龙与苏三”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北京。但是剧中苏三多处唱道“南京”,是因为明朝朱元璋(洪武)于1386年在南京即位称帝,南京为京都大约共35年,其间曾封其第四子朱棣为燕王居北平。燕王于1403年即位(成族、永乐)共22年,大约于永乐19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仍留有部分阁僚衙门。根据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王金龙本应是“理部堂上三舍人”,其家族仍在南京。苏三唱“他本是吏部堂上三舍人”,是错误的。因为后来当王金龙遭强人抢去财物后,苏三又唱:“吏部堂上巡更“,如果“他本是吏部堂上三舍人”,这不是回到自己家里了么?怎么还要他巡更守夜呢?

三台及三公汉代对尚书称中台、御史称宪台、赢养育螟蛉作为己子谒者称外台,合称三台。也有三台即三公之说,但实际上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

三从四德戏剧中如《英台抗婚》等曾有“三从四德”的提法,这是封建社会压迫妇女的要求,即:未嫁从父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上元节:即元宵节,为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生日。即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上元节、灯节,时间是每年阴历的正月十五,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阴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故称上元佳节。

 商辂在《三娘教子》中提到的商辂,是浙江严州人,字弘载,号素庵。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卒于明成化二十二(1486)。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他的轶闻不少。商辂才思敏捷,很有应变的才能,曾连中三元(见三元条)。

上天台又名“望想台”,但当地民间所传,却叫它“妄想台”。这其中的奥妙,得从秦始皇那儿说起。秦始皇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以后,便一心想着长生不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便四处搜罗术士丹客,给他弄什么长生不老药。当时,有个方士,叫作徐福,自称能在东海蓬莱仙岛上求来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了心中高兴,便拜他为上宾。徐福在宫中吃喝玩乐够了,就向秦始皇要了几只大船和五百童男童女,漂洋过海走了。临走的时候,对秦始皇说,要筑一高台,叫“望想台”。叫秦始皇天天登台,烧香东望,等他归来。秦始皇帝听了他的话,便在阿房宫内修建一台,题名叫“上天台”。谁知,台未完工,他便在出巡的路上死去了,到底没有长生。后世人笑话秦始皇,就把这台换了个名字,叫作到“妄想台”。另一种传说是从三桥街往南,行七八里路,有两个村子一叫巨家庄(原名聚驾庄),一叫赵家庄,合称巨赵,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秦阿房宫遗址所在。宫体由于西楚霸王一把大火,已烧得荡然无存。遗留下来的,只有一座高约二十多米,四周三十多米的土台。这座高大的土台,就是当年宫内有名的上天台。戏剧中的上天台大多比喻异想天开,妄想极乐世界。然而最终是不可能到达,而乐极生悲。

史建唐在《辕门斩子》中曾提到的史建唐是后唐时代的名将。根据《残唐五代演义》中记载,当王彦章回马枪挑高思继,气死李克用后,,李友金大哭一场,连忙聚将,商议出兵的事.问谁可领兵去救唐营,这时候从后来来一小孩,大叫道"小将愿往."李嗣源一看,泄气了.来的人才156,毛还没长齐呢,还领兵? 这小孩过来朝李嗣源施礼"太保爷,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史敬思的儿子史建唐啊."李嗣源这才想起来了,抱着史建唐差点哭了,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白袍史敬思在太平桥为救晋王(李克用)而死,就留下这独苗,见其子思其父,,人家史敬思20多岁就战死了,他儿子才这么大又要上战场.李嗣源倒舍不得了. 史建唐边哭边说"晋王对我一家天高地厚之恩,我一定要给他老人家报仇,会会王彦章,太保爷,你就让我去吧."李友金也说,这孩子别看年龄小,他可了不起,我们这里的大将都不是他的对手...... 劝说了一阵,李嗣源也就不坚持了。史建唐最终将王彦章战死。杨延昭称赞的是13岁拜将的史建唐,而不是石敬瑭。

孙伯符:即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混战。孙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在东汉末期的动乱年代里,作为东汉一方军阀的孙坚,往往是常年征战在沙场上,而抚养、教育儿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吴夫人的身上。而吴夫人教育儿女也很有办法,总是宽容、诱导,谆谆教诲,让儿女自己领悟,明辨是非,于是孙策、孙权兄弟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二人依次接手父亲基业,最终把吴国推向最高峰,和蜀、魏呈鼎足之势。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孙坚因攻打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埋伏所杀,享年三十七岁。当时虚岁十七的孙策因此继承了父业。

 投鼠忌器此词见于《狸猫换太子》。在《汉书—贾谊传》有“欲投鼠而忌器”。比喻想打击坏人,又怕打坏了旁边的器物。

太岁在京剧《扈三娘》中有:---“太岁头上动土--”一语。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想的星名,与岁星相应,又称太阴或岁阴。但此处是指传说中的“神”,认为此神所在方位为凶方,兴建土木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太岁头上动土是胆大妄为的事。

檀越 此名词是佛教用语。即梵文Danapati的音译。意译即“施主”之意。寺院僧人对施舍财物给僧团这的尊称。在评剧像音像“耿娘”中多处用此称呼

无常也称无常鬼,分黑无常和白无常。黑无常是勾引生魂的使者,白无常一方面可给人带来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也可给人带来发财的好运。

五内即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刑见于评剧“秦香莲”中,曾多处唱到“驸马受五刑”,显然不妥,最好唱酷刑。

因为五种刑法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秦以前为:墨(黥,即在面刺青,并涂墨)、劓(割鼻)、剕(周称刖,夏称膑,即去趾或膑)、宫(又称淫刑、腐刑、蚕室刑,即去生殖器),大辟(死刑,又分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凌迟)。秦汉时为: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

隋唐以后为:死、流(流放到边疆,不准回乡)、徒(劳役分五等:一年、年半、二年半、三年)、杖(用       粗荆条抽打背、臀、腿,分:60708090100五等)、笞(用小荆条拧成绳抽打,                                 分:1020304050五等)五刑。

女犯五刑是:刑舂、拶刑、杖刑、赐死、宫刑。

姓氏: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不能混淆的。姜·赢·姚·姬-----等皆来源于母系社会,女性占主导地位,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氏则主要是因父系社会发展而来,男性取代女性成主导地位。再往后发展,姓和氏已经成为同意语而不可分了。

相公古代对宰相或妇女对丈夫均可称“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的年轻人也可尊称为“相公”。

信口雌黄《晋书。王珩传》载王珩位高权重,是清谈误国的典型代表。有人说他是“口中雌黄”。能言善变,故外号“信口雌黄”。雌黄当时是一种涂改液的作用。

云阳县名,现在四川省东部,与湖北接壤。在戏剧、小说中常用作行刑的地方,古代也比作刑死之地。

阎王即十殿阎君,始于唐末。如: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网,九殿平等王,十殿阎王。

阎罗王佛教中衍生出得神明。或者认为阎罗王是五殿阎罗之主,管理地狱和阴间的最高神灵,而并非冥间的阎王。

阴曹地府刚过世的灵魂叫生灵魂,大约12小时后从身体中分离出来的俗称灵魂,要经过十三站,才能超生。第一站土地庙,当地的正神。第二站黄泉路,荒芜无人烟,什么也看不见。第三站望乡台,远望家乡回不来。第四站恶狗岭,狗可以看到阴间的灵魂而狂吠,金鸡报晓,鬼魂就必须避让。第五站金鸡山,山峰就像从鸡背爬到鸡冠,才能到达酆都城。第六站野鬼村,机体不全的野鬼群聚而喧闹,寻找健全的灵体,换取来替自身,以便前往地府。第七站迷魂殿,必须沉默寡言,避免灵魂机体受损,难以还阳。第八站阴曹地府酆都城,进入二道门,便是十道阎君。第九站十八层地狱(见十八层)第十站供养阁,接受供品。第十一站鬼界堡,相当于鬼魂的法度国界第十二站地藏王莲台,听讲教义。第十三站还魂岩,喝了孟婆汤,走向还魂投胎路。

鸳鸯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后来比作“夫妻”,在古诗词中常见

萱台(堂)在《四郎探母》及多个剧目中均有此称呼。萱草,又名鹿葱、忘忧、宜男、金针花。传说:“萱草令人忘忧,后以萱堂代称母亲或母亲居住的地方。台是个敬辞。

萧墙见祸起萧墙。

响马:在戏剧中常有响马一词,指拦路抢劫的强盗。因其常骑马,马脖系铃或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

仙女会襄王根据战国楚.宋玉著“高唐赋”序中所载:楚襄王与巫山神女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欢会。后来把阳台即指男女欢会之所。现代语中把楼房之外的小平台,也称阳台(“古今汉语词典”1686页)。

雁过衡阳在《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唸道:“---雁过衡阳各一(异)天,----”用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因为雁是候鸟,每年秋分后飞往南方,次年春分后飞回北方。衡阳在南岳衡山以南,故而得名。据说衡山有个回雁峰,大雁飞不过去,至此而返,很难到达衡阳。戏文中说“雁过衡阳”是反其意而言,来描述自己处于另一世界的心情。古代文人描写雁和衡阳的诗句颇多,北宋范仲淹(公元 989~1052年)的《渔家傲》中反其意而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别是南宋杜范(1182~1245年)的诗句:“----穷壑生新态,寒梅带旧香。它年当记忆,有雁过衡阳”。把这一奇特现象故意加以渲染。

阳台特别要提出的是有些名演员在“四郎探母”中扮演佘太君时唱:“---你二哥短剑下他命赴阳台;在“锁五龙”中,不少演员也唱:“---情愿一死赴阳台---”。根据战国时宋玉著“高唐赋”的序中所载:楚王与巫山神女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欢会,故把“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现代把楼房之外的小平台也称阳台(见“古今汉语词典”1686页)。所以说“阳台”是个特定名词,不可随意解释。在这些剧中唱“阳台”是不合理而错误的。泉台也称郎台,是春秋时鲁庄公所筑建,后来把泉台专指墓穴及阴间(“古今汉语词典”1193页)。因此,最好唱泉台,唱阴台也可牵强附会。

嬴秦及炎汉在戏文中也常用“嬴秦”及“炎汉”两词,前者为姓氏,我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皇帝是嬴政(公元前221~206年)建立的秦朝,故称“嬴秦” 。古代术士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德)互相生、克来解释历代王朝的交替。汉朝皇帝姓刘,自称因火德而兴起,故称“炎刘”或“炎汉”。

庾公之斯在《华容道》中,关羽本不肯放曹操逃走,曹操哀求道:“君侯熟读《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呼?”此典故出自《左传》,后经孟子修改,见《孟子高娄下》。春秋时代,庾公之斯、子濯孺子都是神箭手,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乃学射于子濯孺子。所以说庾公之斯是徒孙,子濯孺子是师爷。郑国命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杀,子濯孺子兵败。庾公之斯追上,见子濯孺子端坐不动,便问道:老师为何不拿弓发箭?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他表示不以公义废私恩,并思之:自己的徒弟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徒孙庾公之斯也一定是正派人。所以我不会死了!果然,庾公之斯叹道:“我不忍心以夫子之箭术反害夫子”,接着把箭头敲掉,射出四支无头之箭,表示不以私恩废公义。(注:射出箭,表示不以私恩废公义,;无头箭,表示不以公义废私恩。)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曹操当年对他的恩惠而放走了曹操

要离:在《断臂说书》中提到要离刺庆忌的故事,要离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春秋时,吴国公子光(阖闾),雇刺客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僚之子庆忌逃到卫国,准备复仇,阖闾想除掉他。伍子胥找来刺客要离.,阖闾见其矮小,不相信他。要离.说:“杀人用智,不用力”。便策划了苦肉计。上朝时,伍子胥保荐要离.挂帅伐楚。阖闾说:“此人矮小,怎能带兵?”要离.有意激怒大王,阖闾下令斩其右臂。要离.为了刺杀庆忌,首先是自己遭受断臂之苦,后其妻子被杀,并焚尸弃尸,他又忍受了失妻之痛,最后虽然刺杀了庆忌,自己也悲壮地自杀,其行为完全可以称得上“.义气“..

扬尘舞蹈 “扬尘舞蹈“一词在戏曲唱词里却很常见。描述弯腰、撩衣、急行、甩衣裳下摆朝上拜见,乃臣拜君时的最高礼仪。例如在京剧《追韩信》中,萧何曾唱:“----撩袍端带我把金殿上,扬尘舞蹈,见大王”。在高派的《辕门斩子》中,杨延昭也唱:“-----见千岁,走向前,扬尘舞蹈”,其他流派大多唱:“----见千岁,施一礼,恭身拜倒”。对于“扬尘舞蹈“一词虽然没有必要过多推敲,但是仔细琢磨,总觉得有些不妥。作为大臣施礼时,地上难道不设垫子?宫殿的地上会有塵土?把塵土飞扬起来不会使人讨厌?何况年老体弱的大臣还须要扭捏舞动身躯施礼跪拜不成?所以当大臣见君王时最好唱:“屈膝跪倒”,或“三拜九叩见大王”、“品级台前臣见君”。平辈互相见礼时可唱: “打恭礼到”。

阎罗在许多剧中都有阎罗一词,阎罗王是神仙的一种,简称阎王,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等,其职责是统领阴间的诸神,审判人生前的行为,加以赏罚。.专门、捆绑、捉拿有罪过之人。

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员,此类官职可用钱捐买。

意马心猿:见于《四郎探母》等剧中,即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部住。

月老这是月下老人,即媒人的简称。也是传说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