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京剧戏文中某些典故及词汇的解读(二)
(2018-08-29 22:48:03)分类: 京剧 |
角书:在《追韩信》中的“角书荐贤”,显然指的是“介绍信”。在古代有另一种含义,指是一种凭证。某人先写一封信,然后裁去一角,此信纸便成两份,各执一份,作为凭证。
金乌
金井:在京剧“四郎探母”中有“金井锁梧桐”一词。大诗人张岱有诗句“金井梧桐一叶飘”,指的是梧桐叶上有黄色圈纹如“井”字,故曰“金井”。杨四郎自己感叹身世犹如梧桐叶子的金井一样,被锁在梧桐树上。
及筓:筓是古代女子
金兰:此典出自《周易注疏卷七》,见于《锁麟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形容友情深厚,相交契合。义结金兰,比喻情谊坚固契合。
箕子:在《焚棉山》中有:“---箕子绝踪迹---”,说的是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其生年:约公元前1173年—公元前10
80年)。箕子与纣同姓,是殷商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后来,纣愈奢靡,旦夕酒作乐而不理政。箕子屡谏纣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于是箕子便披发佯狂为奴,随隐而鼓琴以自悲。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而囚禁之。武王灭商建周后,命召公释放箕子,向箕子询治国之道,箕子不愿做周的顺民,带领遗老故旧一大批人从今胶州湾东渡到朝鲜,创立了箕子王朝。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
今朝鲜平壤有箕子陵,是其遗迹。唐朝时,在朝歌南关建箕子庙,文学家柳宗元为其写了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间,在南门内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遗址尚存。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都珍视这一有据可查的史实。在朝鲜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以来,或者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朝鲜、韩国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这一历史学说。
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世家》中记述:范蠡助越王苟践战败楚国后逃走时,给宰相文仲的信中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指狡(另一种兔)兔死了,猎狗就没有用了,飞鸟没有了,良弓可以收藏了。暗示在用人成功之后,会把功臣抛弃。文仲不听此劝告,而死于非命。韩信在《未央宫》中唱出此句,并道:“敌国破,谋臣亡”正是他的写照。
江山:即江河与山脉。推论而指国家与政权。
九泉:古代劳动人民从打井的经验中获知,地下深处有泉水,常带黄色,故曰“黄泉”。九字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故把最深的泉称“九泉”。古代认为阴曹地府即在“九泉”,常比喻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九天:在“卷席筒”等戏中,曾唱“九天”。“九天”指极高的天空,也比喻幽深的宫殿。(见于楚辞及李白诗句“望庐山瀑布”)
九重:在不少剧中有“九泉”、“九重”的词组。“九重”是古代传说天有九层,即九重。泛指极高的天空,即皇帝的地位及其居住的深宫(见于《七星灯》《春秋笔》《斩黄袍》等)。
结草衔环:在《法门寺》宋巧姣及《四郎探母》杨延辉的唱词中均有“结草衔环” 一词。关于“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国大夫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后,你一定把我的爱妾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魏武子死后,魏颗便把这个爱妾嫁给了别人,并说:人在病重时,神智是昏乱的,嫁出此女,乃父亲清醒时的嘱咐。公元前594年,秦桓公伐晋,魏颗与秦将杜回厮杀得难分难解之时,忽见一老人用编结的草绳套住杜回,魏颗全胜。当天夜里,梦中见到这位白发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未把她殉葬的女子之父,我今结草帮你擒拿杜回,是报你的大恩大德。
精忠报国:在《岳母刺字》及《雷峰塔》等剧中均提到此词。但是,根据《古今汉语词典》732页的讲解,在《宋史。岳飞传》中是:“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说明“精忠---”可能是讹传的。
李代桃僵:在《狸猫换太子》等剧中,有此成语。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谓以桃李能共患难,喻弟兄应能同甘苦。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劳燕分飞:在京剧《铡美案》中有“劳燕分飞”一语。劳指伯劳,俗称胡不拉,是一种食虫益鸟。燕子也是食虫候鸟。劳向这边飞,燕向北那一边飞。指互相分别、分开的意思。
洛阳花似锦:在“女起解”中苏三唱道:“人言洛阳花似锦,---”,此处说的既不是“洛阳”,也不是“花花世界”,乃是借用古诗中的词组如:“人道洛阳花似锦,我到洛阳不遇春”(杜甫诗)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在古诗中描写“洛阳”(九朝或十三朝古都)多显贵,“花似锦”的词句颇多,如:“---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倶是看花人;--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刘克庄诗:‘莺梭’1187~1269年)。作为“失意”或“落第”的文人来说,来到洛阳遇到的却不是“繁花似锦”。用这样的词句来描写苏三此时的心情,是很恰当的。
兰因:在《锁麟囊》中曾唱:“---早悟兰因”,说的是春秋时郑文公妾燕姞梦见天使赠她一朵幽兰,生子后取名兰的故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来,即以梦兰比喻妇女怀孕生子的美好征兆。“兰因”比喻美好的前因与结合,佛教用语常讲“因果”,有“兰因”,便有“絮果”。
六甲:人们常称怀孕为身怀六甲,见《白蛇传》等剧中。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
六欲:一般说六欲指:生死耳目口鼻之欲。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
梁鸿与孟光:在“龙凤呈祥”中所唱“梁鸿与孟光”的故事,指东汉初,梁鸿家贫博学,因讽刺当时权贵而遭迫害,逃往苏州,为人佣工舂米。每归家后,其妻孟光仍相敬如宾,夫妻情爱坚贞。在此剧中出身高贵的孙尚香把自己比作“仙女会襄王”似乎也欠妥当,此点早有人非议。
孟姜女:在京剧《卖水》及多种戏剧中均提到孟姜女。传说她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或杞殖)之妻,姓姜,是长女,故称孟姜。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杞梁随齐庄公袭莒(音ju),战死。孟姜往吊其夫,哀哭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世讹传她为秦代人,其夫为修长城而死,引出“哭长城”的故事。
孟母三迁:亦称“孟母择邻”。孟子(轲)童年丧父,其邻居是屠夫,孟子则学杀牛为乐。孟母恐子受染,乃迁居荒村,与守坟人为邻,相谈多为人死后成土丘话题,孟轲日渐消沉。孟母毅然三迁其居,另择佳邻。
名落孙山:宋朝范公著《过庭录》中:吴人孙山,赴他乡考举,乡人托他带子偕往。乡人子落榜,孙山居榜之末尾,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孙山婉言答:榜的末尾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来把“名落孙山”来形容落选。
梦高唐:在《西厢记》中“----十二巫峰---梦高唐”一句,说的是楚国大夫宋玉以楚王与巫山神女的云雨爱情故事为题,作《高唐赋》和《神女赋》。《高唐赋》写楚怀王到巫山游览,同“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神女做了露水夫妻。
木桃:在《锁麟囊》中有“赠木桃”一词,指所赠之物并不贵重。古代习俗新年时常在桃木板上画神符,赠送亲友挂在门两边以避邪,把桃木比作仙木。王安石有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当年情景。
螟蛉义子:在《清风亭》等戏文中有“螟蛉义子”一词,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常捕捉螟蛉并存放在窝内,留作将来幼虫的食物。古人误认为蜾产螟蛉,因貔貅:在《而把抱养的孩子称为“螟蛉子”。
年龄称谓:
宁馨:“宁馨儿”是晋、宋时代的俗语,用来赞美孩子的称呼。
聂隐娘:此词见于《勘玉钏》。聂隐娘是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有高超武艺的侠客。
南柯梦:在戏文中常有“南柯梦”一词,见于《打渔杀家》、《碧波仙子》等。此词出自唐朝李公佐著《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所居宅南有古槐树一株,他某日醉后入梦,被槐安国王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酒醒后见古槐树下有一大蚁穴,即槐安国。南枝下又有一小蚁穴,即南柯郡。所以“南柯梦”指梦幻,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潘安:在《碧波仙子》及多个戏剧中都曾提到潘安及宋玉。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死后与其父同葬于巩县南石村罗水边。]
盘古:盘古见于“骂殿”、等戏中。古代传说他是开天辟地之人。
漂母饭信:此典故见于《锁麟囊》。淮阴候韩信为布衣时,贫而无行,人多厌之。---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呼!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破釜沉舟
倾城倾国:汉武帝时,掌管乐府的李延年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帝无限神往,曰:“世间岂有此人乎?”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齐妇 :在京剧《香罗带》曾用此典故。即在“乱说”《琼林》之十三:齐妇含冤, 三年不雨。汉朝东海郡有一孝妇窦氏,年轻时,丈夫、儿子相继去世。窦氏侍奉婆婆非常孝顺,但婆婆不愿拖累窦氏,上吊自尽。窦氏小姑诬告窦氏杀母。郡守将窦氏定罪处死。上天震怒,三年不雨。
乾坤:指八卦中的二卦。代表宇宙间互相对立的两种范畴,如天地、阴阳、日月、男女(如乾旦坤生)、父母等。推而广之,指国家、世界。
七九六十三:此句见于“大保国”,出自“九九歌(湖南)”,说的是从冬至或夏至开头的七个九天。
七情:七情按儒家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说法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中医则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面桃花:唐代诗人崔护,清明独游。扣门求水解渴。一女子捧水让座。女子依桃花而立,楚楚动人。次年清明崔护再往,门院如故,无人应答。题诗于门扉:“去年今日此们中,人面桃花相眏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月上巳: 此词见于戏剧“墙头马上”。三月也叫建辰之月、龙月。此节也可叫“寒食节”。
身怀六甲
上巳:地支的第六位。巳时相当于上午 9~11时。古代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用水洗污祛病。
桑榆暮年:在京剧《秦香莲》中,香莲曾道:二老已到“桑榆暮年”。此语出自《文选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雾景,照妾桑榆时。比喻日照桑树、榆树梢上的日落余晖,比喻晚景暮年。
社稷:古代帝王及诸侯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把祭祀的地方称社稷,在中门以外,外门以内。古代认为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乃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因此常把社稷比作国家。
淑女配天潢:近来听到王艳在演孙尚香时唱:“今朝淑女配天潢”,令人耳目一新。“淑女”指贤良美好的女子,如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见诗经:关雎篇)。天潢乃星官名,《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均称“天津星”为“天潢”,但古代把皇室的分支均称天潢贵胄,用在此处是非常恰当的。
三千徒弟子:见“连升店”中说孔夫子有3000-徒弟,及 72贤人。
三生三世:指前生、今生、来生,见“追韩信”等剧。
三思:“追韩信”等剧中有三思一词。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也可解释为:思前、思后、思侧,即
三军:周制指诸侯大国有: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王有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三宫六院:即指正宫,东宫,西宫。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夫所居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也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朝以后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三宫六院一词也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故宫内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即是皇帝和他的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宫即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后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六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
三关:所谓“三关“一般把:居庸关、倒马关及紫荆关称“内三关”,而雁门关、宁武关及偏头关则称“外三关”。在“四郎探母”中,佘太君曾唱:“你六弟把守三关为元帅”,说明在“辽、宋”争战时,雁门关并未失守,辽邦的两国舅把守的也不可能是雁门关。杨四郎探母应该是由北向南入雁门关,绝不是由南向北出“雁门关”。
三魂七魄:在“捉放曹”中,陈宫唱“吓得我三魂七魄茫”,“魂魄”是同义语,指依附于形体之外的精神。道家认为“三魂”指:天魂、地魂、和人魂。也有人称之为:主魂、觉魂、生魂。但是,在此戏文中的“三魂”显然指的是人体的精神灵魂。故可以理解为:“三生”(前生、今生、来生)之魂。“七魄”(或六魄)可以理解为“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欲)之魄。
三纲五常:在戏剧中常有“三纲五常”一词,也是封建思想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三台及三公:汉代对尚书称中台、御史称宪台、赢养育螟蛉作为己子谒者称外台,合称三台。也有三台即三公之说,但实际上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
三从四德:戏剧中如《英台抗婚》等曾有“三从四德”的提法,这是封建社会压迫妇女的要求,即:未嫁从父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上元节:即元宵节,为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生日。即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上元节、灯节,时间是每年阴历的正月十五,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阴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故称上元佳节。
上天台,又名“望想台”,但当地民间所传,却叫它“妄想台”。这其中的奥妙,得从秦始皇那儿说起。秦始皇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以后,便一心想着长生不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便四处搜罗术士丹客,给他弄什么长生不老药。当时,有个方士,叫作徐福,自称能在东海蓬莱仙岛上求来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了心中高兴,便拜他为上宾。徐福在宫中吃喝玩乐够了,就向秦始皇要了几只大船和五百童男童女,漂洋过海走了。临走的时候,对秦始皇说,要筑一高台,叫“望想台”。叫秦始皇天天登台,烧香东望,等他归来。秦始皇帝听了他的话,便在阿房宫内修建一台,题名叫“上天台”。谁知,台未完工,他便在出巡的路上死去了,到底没有长生。后世人笑话秦始皇,就把这台换了个名字,叫作到“妄想台”。另一种传说是从三桥街往南,行七八里路,有两个村子一叫巨家庄(原名聚驾庄),一叫赵家庄,合称巨赵,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秦阿房宫遗址所在。宫体由于西楚霸王一把大火,已烧得荡然无存。遗留下来的,只有一座高约二十多米,四周三十多米的土台。这座高大的土台,就是当年宫内有名的上天台。戏剧中的上天台大多比喻异想天开,妄想极乐世界。然而最终是不可能到达,而乐极生悲。
史建唐:在《辕门斩子》中曾提到的史建唐是后唐时代的名将。根据《残唐五代演义》中记载,当王彦章回马枪挑高思继,气死李克用后,,李友金大哭一场,连忙聚将,商议出兵的事.问谁可领兵去救唐营,这时候从后来来一小孩,大叫道"小将愿往."李嗣源一看,泄气了.来的人才15、6岁,毛还没长齐呢,还领兵?
这小孩过来朝李嗣源施礼"太保爷,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史敬思的儿子史建唐啊."李嗣源这才想起来了,抱着史建唐差点哭了,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白袍史敬思在太平桥为救晋王(李克用)而死,就留下这独苗,见其子思其父,,人家史敬思20多岁就战死了,他儿子才这么大又要上战场.李嗣源倒舍不得了.。
孙伯符:即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混战。孙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在东汉末期的动乱年代里,作为东汉一方军阀的孙坚,往往是常年征战在沙场上,而抚养、教育儿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吴夫人的身上。而吴夫人教育儿女也很有办法,总是宽容、诱导,谆谆教诲,让儿女自己领悟,明辨是非,于是孙策、孙权兄弟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二人依次接手父亲基业,最终把吴国推向最高峰,和蜀、魏呈鼎足之势。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孙坚因攻打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埋伏所杀,享年三十七岁。当时虚岁十七的孙策因此继承了父业。
太岁:在京剧《扈三娘》中有:---“太岁头上动土--”一语。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想的星名,与岁星相应,又称太阴或岁阴。但此处是指传说中的“神”,认为此神所在方位为凶方,兴建土木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太岁头上动土是胆大妄为的事。
檀越 :此名词是佛教用语。即梵文Danapati的音译。意译即“施主”之意。寺院僧人对施舍财物给僧团这的尊称。在评剧像音像“耿娘”中多处用此称呼
无常:也称无常鬼,分黑无常和白无常。黑无常是勾引生魂的使者,白无常一方面可给人带来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也可给人带来发财的好运。
五内:即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刑:见于评剧“秦香莲”中,曾多处唱到“驸马受五刑”,显然不妥,最好唱酷刑。
因为五种刑法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秦以前为:墨(黥,即在面刺青,并涂墨)、劓(割鼻)、剕(周称刖,夏称膑,即去趾或膑)、宫(又称淫刑、腐刑、蚕室刑,即去生殖器),大辟(死刑,又分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凌迟)。秦汉时为: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
隋唐以后为:死、流(流放到边疆,不准回乡)、徒(劳役分五等:一年、年半、二年半、三年)、杖(用
女犯五刑是:刑舂、拶刑、杖刑、赐死、宫刑。
姓氏: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不能混淆的。姜·赢·姚·姬-----等皆来源于母系社会,女性占主导地位,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氏则主要是因父系社会发展而来,男性取代女性成主导地位。再往后发展,姓和氏已经成为同意语而不可分了。
相公:古代对宰相或妇女对丈夫均可称“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的年轻人也可尊称为“相公”。
信口雌黄:《晋书。王珩传》载王珩位高权重,是清谈误国的典型代表。有人说他是“口中雌黄”。能言善变,故外号“信口雌黄”。雌黄当时是一种涂改液的作用。
云阳:县名,现在四川省东部,与湖北接壤。在戏剧、小说中常用作行刑的地方,古代也比作刑死之地。
阎王:即十殿阎君,始于唐末。如: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网,九殿平等王,十殿阎王。
阎罗王:佛教中衍生出得神明。或者认为阎罗王是五殿阎罗之主,管理地狱和阴间的最高神灵,而并非冥间的阎王。
阴曹地府:刚过世的灵魂叫生灵魂,大约12小时后从身体中分离出来的俗称灵魂,要经过十三站,才能超生。第一站土地庙,当地的正神。第二站黄泉路,荒芜无人烟,什么也看不见。第三站望乡台,远望家乡回不来。第四站恶狗岭,狗可以看到阴间的灵魂而狂吠,金鸡报晓,鬼魂就必须避让。第五站金鸡山,山峰就像从鸡背爬到鸡冠,才能到达酆都城。第六站野鬼村,机体不全的野鬼群聚而喧闹,寻找健全的灵体,换取来替自身,以便前往地府。第七站迷魂殿,必须沉默寡言,避免灵魂机体受损,难以还阳。第八站阴曹地府酆都城,进入二道门,便是十道阎君。第九站十八层地狱(见十八层)第十站供养阁,接受供品。第十一站鬼界堡,相当于鬼魂的法度国界第十二站地藏王莲台,听讲教义。第十三站还魂岩,喝了孟婆汤,走向还魂投胎路。
鸳鸯: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后来比作“夫妻”,在古诗词中常见
萱台(堂):在《四郎探母》及多个剧目中均有此称呼。萱草,又名鹿葱、忘忧、宜男、金针花。传说:“萱草令人忘忧,后以萱堂代称母亲或母亲居住的地方。台是个敬辞。
萧墙:见祸起萧墙。
响马:在戏剧中常有响马一词,指拦路抢劫的强盗。因其常骑马,马脖系铃或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
仙女会襄王:根据战国楚.宋玉著“高唐赋”序中所载:楚襄王与巫山神女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欢会。后来把阳台即指男女欢会之所。现代语中把楼房之外的小平台,也称阳台(“古今汉语词典”1686页)。
雁过衡阳:在《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唸道:“---雁过衡阳各一(异)天,----”用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因为雁是候鸟,每年秋分后飞往南方,次年春分后飞回北方。衡阳在南岳衡山以南,故而得名。据说衡山有个回雁峰,大雁飞不过去,至此而返,很难到达衡阳。戏文中说“雁过衡阳”是反其意而言,来描述自己处于另一世界的心情。古代文人描写雁和衡阳的诗句颇多,北宋范仲淹(公元 989~1052年)的《渔家傲》中反其意而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别是南宋杜范(1182~1245年)的诗句:“----穷壑生新态,寒梅带旧香。它年当记忆,有雁过衡阳”。把这一奇特现象故意加以渲染。
阳台:特别要提出的是有些名演员在“四郎探母”中扮演佘太君时唱:“---你二哥短剑下他命赴阳台;在“锁五龙”中,不少演员也唱:“---情愿一死赴阳台---”。根据战国时宋玉著“高唐赋”的序中所载:楚王与巫山神女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欢会,故把“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现代把楼房之外的小平台也称阳台(见“古今汉语词典”1686页)。所以说“阳台”是个特定名词,不可随意解释。在这些剧中唱“阳台”是不合理而错误的。泉台也称郎台,是春秋时鲁庄公所筑建,后来把泉台专指墓穴及阴间(“古今汉语词典”1193页)。因此,最好唱泉台,唱阴台也可牵强附会。
嬴秦及炎汉:在戏文中也常用“嬴秦”及“炎汉”两词,前者为姓氏,我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皇帝是嬴政(公元前221~206年)建立的秦朝,故称“嬴秦” 。古代术士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德)互相生、克来解释历代王朝的交替。汉朝皇帝姓刘,自称因火德而兴起,故称“炎刘”或“炎汉”。
庾公之斯:在《华容道》中,关羽本不肯放曹操逃走,曹操哀求道:“君侯熟读《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呼?”此典故出自《左传》,后经孟子修改,见《孟子高娄下》。春秋时代,庾公之斯、子濯孺子都是神箭手,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乃学射于子濯孺子。所以说庾公之斯是徒孙,子濯孺子是师爷。郑国命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杀,子濯孺子兵败。庾公之斯追上,见子濯孺子端坐不动,便问道:老师为何不拿弓发箭?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他表示不以公义废私恩,并思之:自己的徒弟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徒孙庾公之斯也一定是正派人。所以我不会死了!果然,庾公之斯叹道:“我不忍心以夫子之箭术反害夫子”,接着把箭头敲掉,射出四支无头之箭,表示不以私恩废公义。(注:射出箭,表示不以私恩废公义,;无头箭,表示不以公义废私恩。)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曹操当年对他的恩惠而放走了曹操
要离:在《断臂说书》中提到要离刺庆忌的故事,要离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春秋时,吴国公子光(阖闾),雇刺客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僚之子庆忌逃到卫国,准备复仇,阖闾想除掉他。伍子胥找来刺客要离.,阖闾见其矮小,不相信他。要离.说:“杀人用智,不用力”。便策划了苦肉计。上朝时,伍子胥保荐要离.挂帅伐楚。阖闾说:“此人矮小,怎能带兵?”要离.有意激怒大王,阖闾下令斩其右臂。要离.为了刺杀庆忌,首先是自己遭受断臂之苦,后其妻子被杀,并焚尸弃尸,他又忍受了失妻之痛,最后虽然刺杀了庆忌,自己也悲壮地自杀,其行为完全可以称得上“.义气“..
扬尘舞蹈:
阎罗:在许多剧中都有阎罗一词,阎罗王是神仙的一种,简称阎王,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等,其职责是统领阴间的诸神,审判人生前的行为,加以赏罚。.专门、捆绑、捉拿有罪过之人。
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员,此类官职可用钱捐买。
意马心猿:见于《四郎探母》等剧中,即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部住。
月老:这是月下老人,即媒人的简称。也是传说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