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西安教区是陕西省建立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教区。天主教传入西安,是在明末的1625年。在那一年耶稣会士金尼阁神父从山西绛州来到西安,在糖坊街购地设堂传教。到1664年,陕西已有教徒62000人,在全国十三行省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江南。1696年,成立陕西宗座代牧区,由方济各会负责。1701年,首任主教意大利人叶宗贤设主教府于泾阳鲁桥。
1707年,陕西与山西合并成立秦晋代牧区,主教由原陕西代牧梅书升继任,座堂设在高陵县通远坊。1716年,梅书升主教在西安土地庙什字(今五星街)购地设立了西安南堂。
1845年,山陕再次分治,陕西主教冯尚仁来陕西,设主教府于高陵县通远坊,教友约15000人(陕西13000人,甘肃2000人)。1878年分出甘肃监牧区。1887年陕西以秦岭为界分为南境和北境2个代牧区。1911年,陕西北境代牧区再分为北境(陕北)和中境(关中)2个代牧区。1925年,陕西中境代牧区更名为西安代牧区。
1946年4月10日,中国天主教由传教区体制改为正式的圣统制,西安代牧区也升格为西安总教区。西安教区现有教徒两万余人,堂点55所,神父53位,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女会修女70余人,大、小修院各一所。
西安总教区现任主教为安多尼·党明彦总主教。
http://s1/mw690/9d69a465tda22bedc5b50&690西安教区党明彦总主教
http://s4/mw690/9d69a465tda22beec3733&690
李笃安主教(1927年6月13日-2006年5月25日),圣名安多尼,是天主教西安教区的主教。他出生于西安市临潼区邱家庄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农民家庭。1938年进入西安教区小修院学习,1951年4月11日由周维道主教手中领取铎职。1951年5月到1954年10月5日,在西安总堂担任总务及副本堂之职。1954年10月5日因坚持信仰三次被捕入狱,共计19年。1979年12月26日平反释放,在公义堂区任本堂神父,1987年4月5日晋升为西安教区主教。2004年检查出身患癌症。2006年5月25日,因患肝癌去世,享年78岁。李主教是戴着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圣体圣事主教会议后赠送给他的权戒去世的。生前,李主教总是十分骄傲地向人们展示这枚权戒并说:“这是我与教宗共融的标志。”
教会方面
在任职期间,恢复,修建和新增教堂40多座(所)。先后参与创办落实和扩大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修女培训部、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备修院。
派遣大批本教区及兄弟教区的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出国深造交流学习,或在国内大学进修专业知识。
他推动教会的合一,倡导地上和地下教会对话与合作,并同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举行信仰经验的交谈和学术的交流。他曾多次邀请陕西省基督教圣经学校的主内兄弟姊妹共同举办圣诞节联欢晚会。也曾多次邀请有关人士为教会神职人员和修士修女讲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和教义知识。他也多次邀请西安交大,西北大学等高等学府教授,导师和学生到陕西神哲学院交流,演讲和授课。
社会方面
创建协办天主教崇德学院(1991-1997年)。当时此校以电子计算机专业为主。
1997年派遣圣母会修女到全国各地学习教育智障儿童的特教专业知识,于2001年9月开办了西安教区博爱园,关怀和教育智障儿童。
2002年7月正式成立国内首个天主教慈善机构:天主教西安教区社会服务中心。引进并与国际组织合作为省内外贫困地区修建小学,打井引水,修桥修路,手术医疗等社会慈善事业服务。
2002年成立“红枫林之家”,李主教委派耶稣圣心会修女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倡导关爱和服务艾滋感染者。
李笃安主教关心和探望商州山区里的麻风病院,派教会人士和修女们为麻风病人服务,见证基督和教会的临在。于2003年成立西安教区商州仁爱园,资助并提供照顾麻风病人的子女和孤苦儿童的食宿及学费。
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女会
该修会为法国人海伦·玛利亚于1877年始创罗马。1886年获教庭批准为国际修会,同年来华传教。1890年12月到陕西高陵道远堂建立会院。因她们所穿白色会服及分别后成立的“圣心会”俗称“白会”,或简称“圣母会”。修会主要从事医疗、福利、教育及传教工作。从1890年至1951年,修会在道远、西安及三原建会院3所,有外籍修女十几位及国籍修女15位,共30余人。院长均为外籍修女。1951年四位外籍修女回国后,国籍修女被安置在医院、学校、招待所或者教堂工作。“文革”间6位修女被捕入狱、其余回家。80年开放为入狱者平反后,她们恢复会院,此后女青年入会者大增,目前有修女210人,42个团体,分布在7个教区。该会先后办玫珻医院、诊所、孤儿院、老人院,并在学校(玫珻女中)及教堂服务,也曾参与救济灾区、救护伤兵、探访难民及看望囚犯等工作。
南堂——西安总教区五星街方济各主教座堂
西安市五星街方济各主教座堂(简称南堂),是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陕西天主教第二任主教兰溪于1716-1727年间派人购地建造。是天主教西安总教区主教座堂。1731~1741年间,又由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陕西天主教第三任主教方启升,在原基础加以扩建。清雍正年间,全国禁教,南堂关闭。1884年索回并再次扩建。南堂十间七百多平方米,堂面高17.45米。大堂系罗马风格,使中外建筑融为一体。附属房屋158间,总面积20.16亩。1906-1908年,胡定邦任陕西第五任主教时将南堂修葺一新。文革间被占用,1980年落实。1991年维修。从二十世纪起,这里曾先后创办过玫海女子中学、小学、男子若瑟小学,玛利诊所、修女院及陕西天主教备修院。
http://s9/mw690/9d69a465tda22c03a3978&690
http://s7/mw690/9d69a465tda22c045b056&690
http://s9/mw690/9d69a465tda22c0491068&690
南堂弥撒时间平日上午6:30晚上7点
主日早上7点,上午10点,下午15:30英文晚上19点。
天主教西安教区社会服务中心
天主教西安教区社会服务办公室成立于1987年,是教会从事社会服务的一个机构,由教区主教李笃安直接领导,现任办公室主任陈瑞雪神父。宗旨是充分发挥天主教国际性的优势,广泛与海内外慈善团体及个人合作,在陕西乃至西北开展扶贫救济、援助的工作,合作时,不接受任何与项目无关或政治性的条件。办公室先后与德国天主教友爱团结基金会(米索尔)及阿登纳基金会,比利时四海协会、天主教香港教区社会服务机构――明爱及天主教澳门福利会等合作开展下列工作:1.教育:援建乡村小学;为贫困家庭的大、中、小学生提借助学金。
2.改善山区居民生活,生产条件:修路、架桥、拉电解决水利及人蓄饮水困难及种植经济作物,绿化荒山发展经济等。3.医疗卫生:建小诊所,培训医务人员。4.照顾残疾、弱智、老人、儿童等。办公室从成立以来已引资7000万元人民币从事上述各项社会服务。
原玫瑰女校
意大利方济各会于1919年在土地庙什字建立了玫瑰女子小学,又于1925年建立了玫瑰女子中学。
玫珻女子中学是1927年由天主教西班牙人丁午桥神父创办。校址在土地庙什字(今市91中学址)。该校1927年时有班级2个,学生36名,教员8人,1940年时分3个班,学生70人。1949年有学生244名,教员18人,玫珻女中下设玫珻女子附属小学,1924年有班级5个,学生327名。当时的玫瑰女校从初小直到高中都有,老师都是修女,学校和教堂之间有个走廊联通。那时的玫瑰女中是西安市比较有名的学校,学生们制作的手工玫瑰花,还曾在亮宝楼展览过。
1953年,玫瑰女中和玫瑰女子小学由国家接管,分别改名为西安市女子中学和土地庙什字小学。后来,女子中学和土地庙什字小学互换位置,女中改成了男女合校,改名为西安市第九十一中学,土地庙什字小学则改名为五星街小学。现在,西安市第九十一中学还在东梆子市街东口,而五星街小学则在2000年左右合并进其他小学。
2005年11月23日21时许,西安兆胜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因五星街小学拆迁问题聚众殴打五星街天主教堂修女,致17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12人伤势较轻在门诊治疗,5人住院治疗。在歹徒的拳脚、棍棒下,十四位修女被迫入院接受治疗。一位修女的一只眼睛失明、另一位修女的腰椎骨折。
2005年十一月,已重病住院的李笃安主教得知噩耗而伤心难过。 西安修女被打事件几天后,西安教区当时的总主教,重病在身的李笃安蒙席坐轮椅亲自前往医院看望被打的修女们。李主教要求政府清查殴打修女事件,并以极大的忍耐承受政府的说辞,为了避免给教会和修女带来进一步的麻烦,最后穷其教区钱款支付650万元人民币,买回此地产,使修女们能安心留在市中心为天主作见证和教会服务。
北堂(糖坊街天主堂)——西安总教区糖坊街圣伯多禄堂
西安市糖坊街天主堂(简称北堂),是西安市最早的教堂。是明末应王徵邀请来陕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神父创建于明天启年间,称天主圣母堂。汤若望神父从此进京任钦天监后,遂又扩建为七间,称“崇一堂”。在清雍正乾隆年间的“礼仪之争”中渐废。重建于1881年(见《天主堂》三字碑),有附属房屋100余间。“文革”中堂被拆毁。1982年被国务院批为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院址。落实面积2亩,再重建于1989年,1991年建成开堂。现堂属罗马式现代建筑,堂8间,宽12米,堂面高15米。在此传教的有名教士还有南怀仁、郭崇仁、方德望等神父。从二十世纪起这里曾办过安多医院(今市二院)、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备修院及博爱儿童园等机构。
北堂弥撒时间 平日晚上19点
主日中午12点,晚上19点
http://s15/mw690/9d69a465tda22c3c112ee&690
北堂碑
北堂碑为明代天主教碑刻。为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神父撰文(因内容与汤公崇祯十二年十一月上皇帝书相同),耶稣会传教士郭崇仁及梅高立石。约于礼仪之争期间被埋没地下。1924年在北堂侧发现。原碑于文革期间又不幸佚失,1991年西安教区又据拓片复制立石镶于北堂墙上。该碑记述了明末耶稣会来陕传教建堂事迹及阐明天主教教义及圣经等。是研究天主教入华,在陕传播等珍贵文物资料。
http://s6/mw690/9d69a465tda22d0f52965&690
原安多医院
安多医院前身为民国20年(1931)建的天主教义赈会。其后由意大利人边吉宁、葛露高、吉安东于民国37年(1948)改办为天主教诊疗所。1949年改为安多医院(安多为已故神父名),吉乐安任院长。计有内科4人,外科3人,未明确分科的医师2人,护士23人,助产士2人,药剂员5人,检验2人,总计34人。病床32张。X光机1台,显微镜2台,高压消毒器1台。1951年7月1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西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西安博爱弱智儿童园
博爱弱智儿童园,位于西安北堂。1998年,西安教区李笃安主教派“圣母会”修女到各地考察学习办学的经验和教育知识。2001年7月创办。她的宗旨及目的:“使弱智儿童对自己和社会认识及其发展潜能,加强他们对人的理解和合作态度,理解日常生活及社交用语,让社会及家长对他们有正确的态度”。服务目标:“通过教育和宣传使弱智儿童和社会拉近距离,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让社会了解和接纳他们,并给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还他们人性的尊严。”服务对象是:“经医院诊断为智力低下的青少年儿童。”博爱儿童园,有校舍300余平方米楼房一撞,各种教学及活动设施。有教师及服务人员7位,园长吕之微修女。现有15名儿童就学。“博爱园”还与“广州慧灵”结为姐妹学校,互相学习交流。她的名言:“你(正常人)了解我(弱智儿童)吗?”博爱儿童园自创办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人们的好评。
东堂——西安总教区灞桥耶稣君王堂
东堂原址位于城墙内鸡市拐,因与东门邻近,故曰“东堂”。2000年,为配合城市建设,迁至浐灞电厂西路。
http://s15/mw690/002SJ8LHzy6RlkD7D7Ufe&690
西堂——西安总教区益民坊安多尼堂
位于西安市益民巷29号,有色辣芬青年团体,每隔周周六下午3点到周日上午10点活动,弥撒时间,平日晚上19点,主日上午八点,晚上19点。
明朝大科学家教友——王徵
王徵(1571年-1644年4月10日),字良甫,号葵心、支离叟、了一子、了一道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泾阳县陆桥镇人,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明末科学家,天主教徒。王徵与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并称“中国天主教四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王徵进京赶考。借此机会,王徵得以面见《七克》的作者、耶稣会传教士庞迪我,后跟随庞迪我学习天主教教义,而后领洗入教,教名斐理伯。
王徵素好工巧之学。天启六年(1626年),王徵在耶稣会士那里见到了大量的西方机械工程书籍,如获至宝,潜心研读。而后,在邓玉函的协助下,冒着被指摘从事“末流之学”的压力,译著并刊行《奇器图说》,后又著有其他机械工程书籍。他自己也有设计农民用于灌溉的“鹤饮”、自转磨、代耕、轮壶等水利工具和农具。
王徵回到泾阳以后,修建教堂等建筑,参与赈灾、防盗等本地慈善事业,还曾经在泾阳设立名为“景天台”的天文台。该天文台直到1960年代才被拆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