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为学(刘梦溪)
(2022-05-02 06:12:41)
标签:
日志文化杂谈 |
分类: 科研任务 |
我之为学(刘梦溪)
我之为学,不谙异域文字。无家学可承,所长在识见词彩也不错,但积宝不足。一定找出有什么优势,我想在文本阅读,不厌其细,反复推求,每有会心。即“六艺”经典,也能因细详而得雅趣,明其义理。故陈寅老“了解之同情”一语,深获我心。但治学写作,全然不是预先设计,而是自然而然走过来的。也可以说是跟着阅读的感觉走过来的。古人的学思著述和前贤风范,成为我引路的向导。开始只是读书而已。读而有得才做研究。研究有得,发为文章著述。学问的路径,似乎是读到哪里,走到哪里,走到哪里,读到哪里。而且见异思迁,互相串门。常常一个题目未结,又跑开做另外的题目。后来它们贯串起来,是贯穿起来之后我才发现的。由王、陈、钱进入中国思想文化史和近代学术史。有陈宝箴、陈三立进入晚清,由陈寅恪进入六朝和隋唐史以及明清史。由《红楼梦》进入明清鼎革和乾嘉之学,由马一浮进入宋学和先秦诸子。最后殊途同归,归于“六经”。
前一篇:佛教东传本土化的两条路线
后一篇:两次启蒙(乐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