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已消失的小店—浙江中路小丁香生煎

标签:
美食 |
分类: 文化 |
九十年代浙江中路近广东路的小丁香生煎店里有我吃过几年,至今仍念念不忘、觉得沪上最好吃的生煎。店面不大,也就十几个平方,早上、中午排队的人群从浙江中路的店门口一直到了广东路上。早上不乏手拿小锅穿着睡衣的街坊,结果滋滋啦啦作响的一大锅生煎往往只能满足几个人。小丁香生煎应算清水派,肉芯紧实筋道、虾仁生煎里虾仁大颗分明、同样筋道有嚼劲。生煎底金黄松脆而不焦,那些年二两生煎加一碗小馄饨一直是我改善生活的首选。
其时的小丁香大概是个国营餐饮店,一位五十几岁的爷叔负责煎制,包制就交给了同样年龄段的三位阿姨,他们四个人应该同事搭配了许多年,忙而不乱,时不时还能开上几句玩笑。
后来,单位搬到康平路一带,一次去人民广场办事特意再去小丁香,恰是中午,却很奇怪没看到排队的人群。店招更换为某知名品牌,老师傅们已不知去向,品尝后,有些失落。
现在明白这种味道是时代的产物,物质虽不富裕,精神压力却也不大、放水养鱼的九十年代已是过去式。作为国有小店,小丁香不会有房租等太大的成本压力;鲜肉生煎一两1.8元、虾仁生煎2.2元、小馄饨一碗1.2元,定价不低,消费者肯为好手艺和货真价实买单,保证了较高的毛利;除了上级检查,小店全靠四个老师傅自主安排,既有国企的稳定,又能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看他们表情,乐在其中。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卖家买家成了对立面,无商不尖常被演绎为无商不奸。只是如果货真价实的卖家无法盈利,勤劳诚实的员工老是受委屈,则劣币驱逐良币,最后损害不仅是买家,还有整个社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