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上海人的精明

(2023-09-26 11:08:01)
标签:

旅游

文化

分类: 文化

96年我被学校推荐留沪的第二个年头,在公交车上,几个大连来的女士突然和我聊了起来,中心议题其实只有两个:一是上海人不像想象中那么富裕,穿着那么普通;再就是上海外滩也不那么干净,陈毅广场里还有废纸屑。坦诚说,我当时真担心公交车上有人会反击,尽管认为她们说的有些道理。车上一直静悄悄,似乎没有人听到。后来我才明白,这才是上海人的精明。有着骨子里自豪感的人往往就会这样,随便你说吧,说又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上海人是一群精明的到处讲究实惠的人。

我们当时的年收入大概有几万元,不算少。但是,除了几位50几岁的女经理,男女普遍穿着都普通。我曾经请教一个条件十分优越的师姐,问她为什么不买大连女士身穿的羊绒大衣,回答很干脆不实惠。原因很简单外国名牌的动不动上万,国内品牌的样子不好看,何况是还要乘公交车的朋友,羊绒大衣不是更怕挤来挤去吗?这就是上海市民的真实想法。于是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只要没有特殊着装规定,这些朋友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所以冬天上海市政府、区政府的公务员们一身夹克衫甚至老式的羽绒服,让习惯了西装革履的很多地方实在是不习惯。后来,我经常到委里面办事,仍然如此。只是如果某个晚上恰巧有PARTY,你才能看见令你吃惊的他们。有的女士身上的珠光宝气绚丽得让人头晕。

那个时候真正引领时尚潮流的往往是最早的外资银行、外资机构的女白领,工作环境决定了她们是时尚领域的弄潮儿。其中不乏外地留沪工作的大学生。在她们身上,一副眼镜或者钱包几千元丝毫不稀奇,甚至有人创造了三个月衣服不重样的记录,充分证明了能赚钱、又前卫的女人花钱尤其疯狂。那个时候的淮海路尤其著名,这些靓丽的白领走到哪,都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这当然不符合多数上海人的消费心理。

每个常驻上海的人都会惊讶于超市里老头老太的排队,排了半天往往就是买便宜点的鸡蛋或者大米。很多主妇其实刚开始并不知道为什么排队,习惯了,不由自主地也跟着排了起来,边排队边打听排队买什么,顺便交流一下买便宜货的经验。这些主妇都精明的很,看见全是小年轻的排队是不会加入的,因为这些小人不会过年节。

说到现在你知道上海的市场为什么难做了吧。如果你不是一个什么在国际上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可以让那些女白领不问价格地去疯狂,那么你就要忍受上海市民挑剔的眼光。你促销的时候,市民可是会拿着计算器来计算你到底优惠了多少,数量精确到克,钱算到了分。

也由于精明、现实,一些上海市民选工作更是讲究实惠,地方远了不行,条件差了也不行。刚开始有下岗的时候,市政府搞了个四零五零工程,给部分没工作的市民发了营业执照和小推车,准许他们搞早点。不成想,有的市民吃不了这个苦,成了二老板。为啥呢,很多能吃苦的外地朋友把小推车租了去,一个月给市民们上缴1000元的租金,而那些市民就安心在家搓搓麻将,打打牌了。不过,就这些市民往往口头表现出特别多的都市优越感。

当然,上海也少不了低调、务实、很有修养的朋友。我一个当时50岁祖籍诸暨的上海同事九十年代就有了上千万的存款,可每天仍然按时上下班,开的是自己的摩托车。多余的几套房子都出租了出去,遇到年轻的小女生房客打来的维修电话,工科出生的他会亲自上门去当修理工,因为怕陌生人会欺负这些小女孩,毕竟出租房子给了她们,就要负责任。当你看到他按照房客的命令忙这忙那的时候,每个人也许都会想,“千万富翁原来就是这样炼成的。”

说到我那个50岁的同事,一直那么默默无闻,让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只是到了有个企业可以承包的时候,他一下拿出一大笔承包费的魄力让人大吃一惊,承包成功后的他到处都体现出一种豪情、更是干劲十足,洋溢着霸气。

笔者:国金专业,复旦硕研,历任世界500强农牧业外企企划法务总监、副总经理,港资食品企业总经理,投控集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