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首发,房产泡沫对制造业挤出效应的实际案例
(2023-07-07 09:15:53)
标签:
财经房产 |
分类: 财经 |
又一个FSK员工走了,31岁,正是承担责任的当打之年。
诸多XF工厂的报道真也罢,假也罢,对我们来说,中国不少老百姓还很穷,中国其实在走西方强国几百年已完成的积累之路,这当中老百姓血和汗的付出,一些发展机会的不公平、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根本无法避免。
曾工作过的世界500强外资食品加工企业,员工站立连续工作超过四小时,每天工作超过了十一个钟头,订单特别紧张的时候,一个月工作超过28天。只是企业给员工提供了加班费和工作餐,从不拖欠工资,因此不管怎么样,在员工心里这仍然算是个好企业。到生产一线解决问题,偶尔能听到新员工偷吃生产线上食品的笑话,心里很担心那些员工不要被滚烫的食品烫伤。仓栗实而知礼节,面对这些员工时,许多道貌岸然的道理在现实的生存法则面前并不值得多讲。
而今天的我们,天天生活在百亩的厂区里,为订单、为生产计划、为加工工艺、为费用控制呕心沥血,经常半夜接到原料、辅料等的投诉,有时深夜顶着暴雨也要到生产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半夜接多了电话,渐渐失眠。如此辛苦,却更能感受到制造业之痛:毛利低、融资难、招工难......支撑我们的似乎只有养活了几百名员工,有社会效益。
不少砖家说,这是因为中国制造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仍然是低端产品,他们动不动就拿微笑曲线来说事:
我想请问的是西方制造发展了几百年,如同一个成年男子,大多数没有完成资本积累的中国中小制造企业还是幼儿,你们这些废话有意义吗?
而开厂不如买套房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
据媒体报道:唐老板在东莞的灯饰厂最忙时有100多名工人,灯饰订单多数都是出口产品,忙碌时车间连续几个月加班,“后来生产逐渐下滑,加班很少了,一是订单减少、价格下降没钱赚了;二是员工工资一直在涨,减少员工又导致订单主动减少,还要倒贴钱来发工资,你说不关门干什么?”唐先生2014年下半年果断关掉工厂,回到了广州的家,动用了亲人的指标陆续买了4套大房子。“幸运的是买了房,不幸的是没买更多。”他笑着说。
而我们的企业之所以还能活到现在,也幸亏是老板有先见之明,2000年左右在奉贤西渡买了5套房子,十几年房子涨了十几倍,有房子做担保,企业总归可以贷到款,借到钱。
这就是资产泡沫,这就是富士康事件背后的制造业困局。
看着上海房价上涨的曲线,不知道这种日子还有多久,只是音乐没停,你就不得不继续跳舞!
三十年职业生涯,靠谱人做靠谱事,愿自己所擅长,能助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个人九十年代上海高校国际金融专业,校报主编,复旦硕研,曾任世界500强农牧业外企内刊主编、企划法务总监、副总经理,上海投资集团总裁办主任、人力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