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榻:蛰伏已久,静待蝶变?
(2023-06-22 17:27:46)
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 |
多年前在锦溪吃饭,店家听说我购房商榻,很为我可惜,“那是个千年不变的地方。”确实,商榻周边名镇云集,不乏4A以上景区,人家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还搞了不少产业园区,对比之下,商榻更显得落后不少。
然而,错过上一波的发展,长远看不见得就是坏事。工业不发达,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少了腾笼换凤的难度。没有在湖边大搞住宅地产,少了造福效应,可也保护了淀山湖岸线,保护了优质的生态资源。
商榻是个有风景的地方。
现在的商榻正处于蝶变前的阵痛期。一些企业因生态保护需要动迁,如上海知名服装企业东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所属工厂,高峰时企业职工8000多人,现在还不到千人。旧产业需迁出,新产业尚未培育成型,转型的阵痛随处可见。
面壁十年图破壁,没有苦痛的积累,何来真正的起飞。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成立,商榻也在点点滴滴的改变。金商公路拓宽,淀山湖边农田也变成了田园综合体,正向农文旅融合的方向发展。
但个人认为这只是正餐前的开胃小菜。试着用有限的视野,描绘一下商榻的未来:
这里是现代田园城、创新创意的活力园区。
乡间别墅里一些年轻人正激烈讨论,优美风景激发了他们的创意灵感,而一流的住宿、生活配套设施更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湖边自行车竞行、湖中百舸争流,随着运动训练基地的设立,运动品牌纷至沓来:设计中心、展示中心……
大企业带头,小微企业积聚,独立工作室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于是顺理成章有了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有机农场里,育种专家正给学生们上课。产科研一体化的孵化、培育中心,也成了大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实践基地。
高端商务论坛正在召开,对国内外客商来说,湖景、田野、运动、休闲融为一体,处处可参与,处处皆风景,这里最江南!
有风景的地方必有新经济,要让蓝图成为现实,要做的就是拥抱真正的产业投资者、拥抱企业、拥抱人才,用一流的营商环境,最真诚的营商服务去赢得未来。
三十年职业生涯,靠谱人做靠谱事,愿自己所擅长,能助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个人九十年代上海高校国际金融专业,校报主编,复旦硕研,曾任世界500强农牧业外企内刊主编、企划法务总监、副总经理,上海投资集团总裁办主任、人力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