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队一角散记
(2013-03-25 20:11:24)
标签:
路队拽书包代替能力 |
分类: 杂谈随笔 |
放学送路队。
大门外,学生通道的两边,是熙熙攘攘的长长的家长队伍。
路队刚拐出大门口,进入学生通道,就有学生家长走近路队,拉着孩子出队伍。孩子看我一眼,扭动着身子不愿出去,家长继续拉着,一边说:“你看你这孩子,你看你这孩子”。就有学生喊起来:“老师不让散队”,“还不到散队的地方。”听见孩子们的话,家长有些不好意思,只好不再拉扯。但他还是跟在孩子后面,一边弯腰跟随一边把手伸向孩子的肩膀:“快!把你的书包给我,太沉了。”孩子不肯,家长又跟随好几米,才罢手。
路队到了止步线,前面孩子停下了,队伍后面的孩子才出校门,我站在原地远远看看后面的孩子是否跟上来,这时就听见有家长在队伍前面叫孩子:“快走啊!”,回头看看,没有一个孩子出列。家长又催促:“快走啊,你再不走我可先走了啊!”终于,还是没有孩子提前出列。
看看孩子都出了校门,我接过路队长手中的班牌,跟孩子们挥手再见,所有孩子跟我挥手再见,这时,从前到后,全体孩子离开队伍,奔向各自家长所在位置。
站在大门外等孩子,无疑每位家长都有些着急,着急之下,家长们的做法,就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如上面这些家长,唯恐孩子累着一点点,赶紧拉着孩子出队伍,追着孩子扯书包;有的家长,比较沉静,一直等到路队解散,然后看着孩子奔向自己;有的家长,孩子一解散就赶紧结过书包,甚至接过书包的同时,接着塞给孩子一件吃的,或零食,或水果-----。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基本已成全民共识。但怎样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孩子,恐怕对很多人来说,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形形色色的家长接送队伍,就映射出了家庭教育的千姿百态。秩序感,合作精神、耐力和体力也是综合能力中的一部分。孩子的路,得靠孩子自己走,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却不能生拉硬拽孩子,更不能代替孩子。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做起来时,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