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播种阳光  收获习惯》(胡长红主编,北京市昌平区三街小学案例集),陈虹题序

(2015-06-27 21:11:58)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语言学

积极语言

积极语言happy模式

教育与心理典籍

分类: 题序

《播种阳光  收获习惯》(北京市昌平区三街小学案例集),主编:胡长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月出版

序:积极语言成就幸福人生

陈虹[1]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长年致力于培养学生好习惯。在2011年以前,学校在培养学生习惯方面采取的是传统教育方式,强调统一要求和规范训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积极心理学的普及深入,学校把积极语言模式引进了好习惯教育之中,引导教师有意摒弃说教被动式、单一评价式的教育方法,不断尝试积极真诚式、有效赞美式的语言模式,达到关注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绪、注重正向引导、把握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优势潜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心里品质的目的。

    翻开此书,你会感到积极语言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文。

    本书第一章是教师们教育生活随笔,寥寥数语,却记录了我们的教师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怎么说的,说后的感受等。概览时,每一段故事似乎都很平常,就发生在校园的每一时每一刻,没有什么特殊。但细品时,你可以嗅到教育的人文气息,感悟到教师职业语言的魅力。魅力体现在师生交流的语气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祈使句变成了现在的疑问句。一句“你还好吗?”你需要老师的帮助吗?你能拥抱一下吗? ”让学生感受到暖洋洋的支持和爱护而非冷冰冰的训斥与要求。当教师能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时,避免负向肯定学生和否定怀疑学生时,师生心中都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人际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和谐了师生关系,为有效实施教育引导提供了前提条件。

    翻开此书,你会感到积极语言让教育变得更加多元。

传统教育更强调学校生活的统一性,强调学生思想、行为、方法的唯一性和单一性,把所有学生用一把尺子衡量。但是积极语言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还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发现学生好的方面,关注使那些能使学生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任何学校和班级,都不乏各种各样的差异生,他们热情、活泼、好奇、求异、安静、少语,但也可以说他们是多动、调皮、以自我为中心,还有的学生非常友善、宽容、忍让,喜欢助人为乐,但也可能看上去自闭或有学习障碍,就看我们用什么视角去看待学生。,当教师对学生有了高期待时,教师便悦纳了所有学生,不再排斥学生,而是友善地接纳学生,了解“问题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状况。本书第二章呈现的教育案例让我们看到,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都细心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去包容学生、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摄入知识、表达想法、参与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增长积极需要,指导学生获得行动的必要知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什么结果等。在《爱动的洋学生”》《剪刀剪出五角星》《爱的守望》《约定的力量》等教育案例中,让我们接触到了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我们感悟到教育不应是一味地修正学生的错误,而是去识别和培养学生最强的方面,帮助学生扩大令他们成长得更好的力量。读着发生在身边的这些真实故事,你一定会感到教育的灵性与魅力。

    翻开此书,你会感到积极语言模式正在使教师的职业变得更为优雅和神圣。

    传统教育影响下的教师对于后进生总是“恨铁不成钢”。很多教师的动机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简单粗暴,过多的挑剔、责苛,在教室、办公室大呼小叫,乱发脾气,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了教育效果。但自从使用积极语言教育模式以后,教师不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心中都是好孩子。他们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在对待个性有差异的学生时,教师们能够做到理性看待,情绪平和,好言好语,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效果颇佳。很多教师在实施积极语言后,感觉到自己心绪平和了,孩子可爱懂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幸福了、学生的人生发展有希望了。教师不再是监督者、施威者,而逐渐转化为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育教学的核心放在了如何育人和如何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形成上了。

    翻开此书,你会感到积极语言教育下的孩子们更为阳光和自信。

    学校开展“阳光星期一”活动已经两年,学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原来的“厌恶星期一”到现在的“盼望星期一”,充分说明积极语言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在星期一的校园里,有老师亲切的微笑、有老师善意的理解、有老师亲切的建议、有老师期待的眼神、有老师明晰的指导……校园的一切都是那么舒适和自然,孩子们渴望星期一、渴望美丽的巴学园。学生在校园中品尝到了尊重的滋味、信任的滋味,不再被说成是“差”“笨”“烦人”“撒谎”“没救了”“不求上进”的学生,而被强化为“愿意努力”“能坚持下去”“有方法、有能力”“可以不断进步”的“有趣”的学生。在这种情绪感染下,学生渐渐的改变着自己的思维、行为,逐渐提高了自信、找到了自尊,也养成了感恩、宽容、友善、乐学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语言的实施和谐了情感、协调了认知、引领了行动,使学校教育更加灵动和细腻。希望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进一步深化积极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使积极语言成为一种校园文化,让教育生活更幸福、更充实、更富有勃勃生机。

 

                               写于2014年8月7日,立秋时节



[1] 陈虹,女,开明出版社教育与心理分社社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组组长,教育部“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课题组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图书《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教育部《2014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著有图书《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