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语言HAPPY模式”关键假设、建构思路、基本解释、语言层次

标签:
虹姐(陈虹)情绪人际人格积极心理学 |
分类: 积极心理学、积极语言心理学 |
http://s14/small/9d4885d2tbf2187c5530d&690
英文原意 |
H:Hope |
A:Action |
P:Point |
P:Process |
Y:Yield |
中文译意 |
预想,期望 (脑语) |
行动 |
关键点 |
过程 |
产品,收益 |
基本解释 |
1.
2. |
1`.引导学生(孩子)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 2.引导学生(孩子)形成内在动机,愿意发挥特长、创造性地做起来 |
1找到教师(家长)语言与学生(孩子)需要及情绪之间的平衡点 2.说那些指向未来、指向目标、指向希望,能提高学生(孩子)动机和效能的起关键作用的话 3.激励学生(孩子)想做、做起来、做下去、往好的方向做 |
1.在与学生(孩子)对话过程中,注意学生(孩子)的需求、情绪变化、心理活动及活动的原因 2.在学生(孩子)行为的方向、强度和坚持性上加以引导 3.注意语言层次,多正向“惩罚”和有效赞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家长)的爱 |
1.认知领域:扩建即时注意和思想,即:扩展视觉注意的范围、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促进彼此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认同 2.人际关系方面:增加对陌生人的亲切感,增加对熟人的信任感,建立起亲密人之间富有凝聚力和效能的关系,增进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人际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3.行动方面:获得行动的必要知识、技能和技巧,认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取得什么结果,更好地调控自身行为,形成各项品质的行为特征 |
关键点 |
在教师(家长)期望与学生(孩子)需要之间找到平衡 |
行为小而具体,让学生(孩子)想做,要注意“说”的层次 |
诱导学生(孩子)产生积极情绪,明确目标,了解意义,把握成功 |
学生(孩子)朝向什么方向及目标、使多大劲、坚持多长时间,这些能否用言语表达出来 |
人与人之间协调认知、协调情感、协调行动,努力实现“一起想、一起成长、一起幸福”的理想目标 |
表2:HAPPY语言模式表征层次
层次 |
示 |
特 |
归因 |
总说 |
我同意,我欣赏,我尊重,我期待,我相信,我理解,我高兴,有道理,有新意,有收获,有希望,有提高,有进步,有本事,有能力,有趣,令人满意,是有原因的 |
正向肯定,提出指向未来的建议和有目标效果的行为(理想状态) |
激励、引导、赞赏、自我实现 |
多说 |
行,好,是,对,可以,试试,能做,想干,认真,努力,做得了,能坚持,会成功 |
先正向肯定,再指出“NO”的原因,提出建议,让人感到有希望 |
认可、肯定、尊重 |
少说 |
不行,不好,不是,不对,不敢,别动,没长性,没出息,没教养,不听话,不学好,不努力,不求上进,不认真,不专心,不细心,不检查,不争气,考不上,没救了,不理想,不能做,不想干,不愿意,做不了,搞不好,一天不如一天,都不会,不理你 |
“NO”语言,误解、制止他人,不相信他人 |
否定他人 |
不说 |
讨厌,淘气,捣乱,烦人,累人,罚站(抄),笨,傻,蠢,差,错,窝囊,马虎,浮躁,骗人,撒谎,蔫坏,狡辩,老失败,拖后腿,很糟糕,浪费时间,让人失望,还好意思 |
负向肯定 |
降低自尊 |
禁说 |
混蛋,滚出去,不要脸,让警察抓你,抽你,打死你,不要你了,都不理你,把你扔了 |
恶语 |
剥夺爱和归属 |
节选自陈虹主编.《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引言P003(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第1次印刷,2012年7月;第2次印刷,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