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处于历史低估值水平,投资者仍需提防几个局部投资风险
就目前而言,A股市场经历了三年多的调整走势后,目前正处于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尾声阶段,而从现阶段的股市平均估值以及股市破净率水平来看,也基本上成为了股市历史底部区域的重要特征。
其中,以市场平均估值为例,上证指数平均估值为13.55倍、深证成指平均估值为22倍、中小板以及创业板指数的平均估值分别为25.7倍以及34.8倍。由此可见,与三年前的估值水平相比,目前A股市场正处于历史低估值的状态。
即使目前A股市场正处于历史低估值状态,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却不能够轻易放松警惕,因为市场指数临近历史底部、处于相对安全区域,并不等同于个股也是处于投资安全的区域,而面对3500多家上市公司,难免会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局部投资风险还是不可小觑。
其中,流动性危机,这是最近一段时期内A股市场频繁上演的问题。谈及流动性危机,实际上多发生在上市公司交易不活跃、成交量能持续低迷乃至极度低迷的背景之下。纵观目前A股市场的现状,上市公司日均成交金额低于500万元的为数不少,而更有部分上市公司的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00万元,面对如此低迷的成交量能水平,实际上更容易加剧股价的不确定风险,若有一两笔大抛单,则股价难免会出现大幅波动或突发性下跌的风险。
再者,则是部分上市公司的补跌风险,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补跌风险多出现在强势股身上,而对于基金集中持股或股价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的上市公司来说,则需要在熊市末端期间提防强势股补跌的风险,而对于补跌的风险,则可能会常发生在超高价股或近期非常抗跌的股票身上。
与此同时,需提防问题股的事件因素影响,而最近一段时期内,政策监管持续收紧,而对于舆论关注度很高,且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存在质疑的上市公司,则需多注意投资风险。或许,对于问题股而言,其波动率会显著高于其余上市公司,而问题股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还是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此外,则需要提防业绩变脸的风险,而临近三季报业绩披露时间点,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动往往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但,对于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上市公司需要引起警惕,而这可能会成为股价下跌的导火索。在此期间,因商誉减值引发业绩变脸的情况,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018年,属于全球新兴市场波动率显著的年份,而在金融市场延续去杠杆的背景下,今年乃至明年的股市表现可能仍然受到约束。与此同时,对于历年来A股市场的熊市行情,A股市场的调整周期多为四年左右,而就目前来看,股市调整仍不够充分,而时至目前,A股市场的调整周期也大概在三年三个月左右,仍与历年来的熊市平均调整周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或许,对于今明两年,仍需注意资产分散配置,而股票资产应该尽量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不过,在实际情况下,新兴市场仍存在持续波动的风险,即使A股市场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但仍需要提防股市反复筑底的风险,而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更应该值得警惕。
在实际情况下,现金配置仍需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增配现金、现金类资产等。至于股票市场,可能会在不断筑底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低吸机会,但考虑到时间成本的因素,股票投资的配置比例仍需要保持稳健,不宜过多集中配置,而上述提及的股票市场局部投资风险现象,仍需要引起注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