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郭施亮
郭施亮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589
  • 关注人气:3,0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为背负沉重压力的A股“减负”

(2016-11-26 08:38:56)
标签:

杂谈

自今年11月份以来,证监会核准企业首发申请的速度就明显提速。其中,从11月4日的核准9家企业,到11月11日核准15家企业,再到11月18日核准14家企业,短短数周时间内,新增IPO累计筹资规模就达到了200亿元以上,基本上形成了每周一批次的核准速度。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IPO发行节奏也在逐步提速。起初,在今年1、2月份的时候,市场的IPO节奏处于单月一批次的状态,单月累计筹资总额仅有40余亿的水平。之后,市场逐渐增加至一个月核准两次IPO的节奏,单月筹资总额也从原来不足百亿,逐步提升至一两百亿元的水平。然而,11月份IPO发行节奏的骤然加速,确实让投资者感到非常不适应。

  纵观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自年初2638低点回升以来,股市累计上涨幅度达到20%,而全年股市也基本上处于“慢牛”的姿态,市场赚钱效应以及投资信心也得到了适度的修复。显然,与去年大起大落的市场表现相比,今年以来的市场走势会显得更为平静,波动率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迹象。

  不可否认,当市场投资信心得到适度修复之后,可以适度提升股市的融资能力,以发挥出股市直接融资的功能。但,股市融资功能的发挥并非要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消费,而盲目追求数量与速度的后果,可能会引发股市赚钱效应以及投资信心的再度削弱。由此可见,当股市赚钱效应及投资信心再度下降后,股市融资的优势也将会大打折扣,市场可能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至提振股市信心的身上。

  IPO新规,意在取消预缴款申购模式,提升市场资金利用率,并利用市值配售规则,间接刺激投资者加大对蓝筹股的配置比例,从而达到锁定市场筹码的意图。很显然,在IPO新规模式下,新股发行对股市存量资金的抽血压力会骤然降低,这与去年的情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IPO融资终究还是会抽走市场的流动性,而过于频繁的IPO发行,也只会让市场集中关注到部分具有赚钱效应的领域之上。由此一来,面对拥有近3000家上市公司的A股市场,普涨普跌现象或很难密集上演,而在以存量资金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对待IPO及再融资的密集抽血压力,更可能进一步分散资金的投资注意力,而锁定部分颇具赚钱效应的标的,来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意图。

  事实上,自A股突破3140点以来,股市的加速上涨行情,并未引发多数股票的跟风上涨,而市场分化的表现,却更为突出。由此一来,这也是市场中“赚了指数不赚钱”的真实写照。

  时下,股市仍有一定的赚钱效应,容易吸引部分资金参与其中,进而抵御住频繁密集的抽血压力。但是,面对IPO融资及再融资的过快消费,未来股市新增流动性的涌入力度,将直接考验着市场的运行趋势。退一步来说,一旦新增流动性不能够抵御住市场的抽血压力,则股市加快形成阶段性拐点,再度出现“由强转弱”的表现,还是在所难免的。

  接下来,既要保持股市的投资活力,又要维系股市高效的融资能力,或许是当下市场多方的共同意愿。站在这个角度思考,一方面可以适度调节IPO发行节奏,从原来一周一批次调整回两周一批次的速度,单月筹资力度稍微降低;另一方面,则可以从收紧再融资的角度入手,提升再融资准入门槛,或降低再融资的规模,降低股市的融资及再融资压力,为背负沉重压力的中国股市“减负”。

  很显然,只有实现股市融资与投资功能的均衡发展,才有利于股市长远性的健康发展,更符合市场多方的共同意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