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是股市的救命稻草吗?
近日,管理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在意见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优化投资回报机制、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等九条意见。对此,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新国九条”将会成为股市走牛的根基。
实际上,早在2004年1月31日,管理层也针对资本市场提出了“国九条”的利好。此举也曾被市场广泛认为是股市反转的助推器,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属“国九条”,前后两次颁布的背景也有不少相似之处。首先,两者的市场环境同属中长期趋弱的走势。以2004年1月前的市场表现为例,自2001年6月14日以后,A股的表现就呈现出中长期趋弱的格局,期间股市屡次触碰1300点的整数支撑。而如今,资本市场的表现仍然不如人意。自2009年8月至今,股市走势持续趋弱,期间累计最大跌幅近47%;另外,两者同属股市改革的敏感时点,而“国九条”的颁布也成为当时股市较大的利好。自2005年以后,资本市场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随着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漏洞得以改善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大幅度激活,股市也于2006年至2007年间走出了单边暴涨的行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1月底颁布的“国九条”并没有让市场迅速走牛。纵观当时的股市表现,因受利好消息的刺激,股市出现了短期性的反弹走势。然而,在阶段性的反弹之后,股市再度陷入了漫漫熊途。截至2005年6月6日,股市创出了998低点,期间累计最大跌幅仍然高达44%。
对比此次“新国九条”政策,究竟有什么亮点呢?而“新国九条”又能否成为股市走牛的根基呢?
通过对“新国九条”的研读,笔者认为,本轮颁布的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其中,健全中小投资者的赔偿机制,成为当中最大的亮点。根据政策内容显示,拟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应当主动、依法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及其他资产用于赔偿中小投资者。同时,也明确表示招股说明书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责任主体须依法赔偿投资者,中介机构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多年来,由于股市制度存在着较多的漏洞,不少企业借助各种手段实现了上市圈钱等目的。于是,在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中,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从绿大地至万福生科事件,上市企业通过了财务造假等手段实现了上市圈钱,而期间涉及的利益相当巨大。虽然在此后的判罚中,相关的机构以及责任人得到了严厉的处罚,但是中小投资者的赔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善地处置。另外,针对此前的重庆啤酒、昌九生化等突发性事件,因企业内部等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上市企业的股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对此,中小投资者的赔偿问题也始终得不到明确的回应。可见,健全中小投资者的赔偿机制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才是关键。
除了上述提及的“健全中小投资者赔偿机制”外,“新国九条”也明确强调优化投资回报机制以及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等问题。
以优化投资回报机制为例,根据政策内容显示,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利润分配政策尤其是现金分红政策的具体安排和承诺。对不履行分红承诺的上市公司,要记入诚信档案,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不得进行再融资。此举将分红与再融资挂钩,以强制上市企业分红,增强企业的持续回报能力。
纵观过去十年,股市融资、再融资问题突出,而现金分红等问题却始终得不到同步性地发展。不过,随着近几年国家强调现金分红等政策压力下,上市企业的分红现象有所改善。根据历史数据显示,2008年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52%;2009年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55%;2010年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61%;而在2011年该比例提升至66%,2012年也基本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比例。
尽管如此,但不断提升的现金分红比例始终无法有效减缓资本市场过度融资的乱象。以近三年的数据为例,上市企业融资的额度高达9000多亿,而企业实现再融资等数额更是突破了万亿的水平。以2013年为例,虽然全年停发了IPO,但是股市再融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地减缓。可见,在“新国九条”中,虽将分红承诺与再融资挂钩,以遏制上市企业盲目再融资的乱象,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支持。
再以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为例,根据政策内容显示,要求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增强信息披露的针对性。此举拟通过强化信披、增强市场透明度等手段保障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当前国内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占比比例不足20%,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额度占比长期处于80%以上。再从细化的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规模主要集中在1万至10万元的区间。而持有10万元以下市值的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80%以上。可见,在当前股市机制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显得非常关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以及市场的透明度却难以体现。特别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时代,由于期现交易机制的不对称性以及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均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投资者的操作空间。譬如,在“816光大证券事件”中,在短短四分钟内,股市瞬间暴涨,71只权重股票也出现了瞬间涨停的走势。在此环境下,不少的跟风资金涌进市场,以博取更大的盈利空间。然而,随着事件的明朗化,股市最终被打回原形。不过,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可借助股指期货等工具实现套期保值,甚至还可以实现套利的空间。而中小投资者却只能通过单向做多才能实现利润。于是,在当前现货市场T+1的交易模式下,当天跟风买进的中小投资者均遭遇了重大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大资金大机构借助信息优势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而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因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操作工具的局限制,获取信息的时间较晚。尽管中小投资者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资源,但是在现有的交易模式下,也无法挽回损失。
笔者认为,“新国九条”对股市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不过,尽管政策的内容有多么完美,但最终还是要看执行的效率。对二级市场而言,“新国九条”有望促进股市的短期反弹,但是期望股市借此走牛,恐怕不大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