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触碰社会道德底线?
自塑化剂事件以来,白酒行业出现了重要的拐点。其中,酒鬼酒、山西汾酒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格局。以酒鬼酒为例,在一季报的业绩预告中,公司预计2013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00万至1200万元,同比下降90%---93%。又以山西汾酒为例,去年第四季度公司的净利润环比下滑81.61%。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白酒行业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低谷。
但是,近日透露的一则消息却让市场看到了白酒行业的生机。据了解,白酒塑化剂新标准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出台,而新标准的含量指标或将有大幅放宽的预期。前期,白酒行业受到了限酒令和塑化剂事件的双重打击,整体的净利润水平也出现了大幅下滑的迹象。假如新标准的含量指标得以放宽,则意味着超过八成的白酒企业将会达标。这样看来,无疑对长期低迷的白酒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刺激效果。从二级市场上不难发现,相关白酒类的上市公司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升走势。针对上述事件,是否意味着白酒行业的严冬正式结束呢?谁又在触碰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呢?
谈到这里,我们很容易回忆起几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根据资料显示,自2008年9月起,以三鹿事件为导火索,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大小奶制品企业以及一些国际著名食品企业,鸡蛋、巧克力、畜禽肉等蛋白质类食品均依次出现了三聚氰胺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力开始迅速扩散,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也专门为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制定了新的标准。按照最新的规定,未来液态的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不应该超过0.15mg/kg。此后,中国也针对这一事件颁布了新的含量标准。也就是说,除了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为1mg/kg外,其他所有食品均不得超过2.5mg/kg。从国内与国际的划分标准来看,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国内允许的三聚氰胺含量标准竟然是国际标准的六倍以上!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如今,国家对白酒塑化剂的含量指标标准作出了新的调整,较前期的标准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让步。从表面来看,是对相关的白酒企业形成了关键性的支撑,也为白酒行业走出塑化剂和限酒令阴影作出了铺垫。但是从实质性的影响来看,新标准的放宽无疑助长了白酒企业的重利不重质的经营模式,而且也是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
据称,部分白酒企业为了使酒液的年份看起来够足,特意增加了多种增粘剂等成分,以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其实,此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影响。有资料分析,经常服食含有塑化剂的产品,可能会造成生殖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大、患肝癌的概率加大等问题。可见,对白酒塑化剂的新标准制定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绝对不可疏忽。
由于国内的违法成本极低以及白酒行业潜在的利润巨大,加上食品安全的监管漏洞等因素,促使不少不法分子大胆触碰社会的道德底线,从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管理层必须严格审核白酒塑化剂的新标准,同时加快建设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以及诚信体系,对触碰社会道德底线的利益团体绝不能手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