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要素成见底催化剂
周四市场再度创新了新的地量,全天成交仅有389亿元,而昨天的成交为459亿元,前天为596亿元。面对加速萎缩的成交量能,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呢?市场距离真正的低点还有多远呢?
根据一般的规律,衡量中级下跌行情是否见底的标准是底部成交量要缩至顶部最高成交量的20%以内。我们以今年3月14日的1707亿元的年内天量作为标准,乘以20%得到的数字是340亿元左右。而昨天创下的389亿的地量距离这一量能线仅有49亿元,暗示着市场距离真正的变盘点也为时不远了。值得一提的是,主力资金净流出的态势依然持续着。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市场已经出现连续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的态势,且流出的力度相对较大。
当前的大盘正面临两种矛盾,一种是2100整数关口的争夺问题;另外一种就是底部“右脚”的构筑问题。而上述两种方案的最终确立将深刻地改变未来市场的走势。笔者郭施亮认为三大要素将成为见底的催化剂,其一是美元指数的走向。近期笔者一直强调美元指数的重要性,而A股大部分时间基本与该指数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可以这样认为美元指数一旦形成下行的趋势,则加速A股的见底时间。反之,则对A股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二是期指多空的持仓变化。本周是期指1208合约的交割周,而随着近几天多空双方的移仓加速,市场短期的压力得到较好的释放。不过从期指1209合约分析,空头持仓总量有加速扩大的迹象,总持仓量依然远超多头的总持仓量。值得注意的是,有“空军司令”之称的中证期货继续出现疯狂增仓空单的趋势,且目前空头持仓量已接近13000手,对未来的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三是消息面的变化情况。近期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是实质意义来分析,对市场信心的恢复效果相当有限。只要稍微透露一些融资扩容方面的消息,大盘就会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在目前极弱的市场里,极其微小的利空消息足以打击市场,而要想稳定市场,增强市场信心还得出台一些有效性的措施来。
地量后将会见地价,后市击破2100点的概率还是相对较大的,而跌破2100整数大关后市场能否企稳回升还是要关注主力资金的进场意愿,而要提高资金进场的意愿关键还是要看管理层态度的转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