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古长城下的现代城

标签:
远方的家唐天骄旅游 |
分类: My_Journey |

这次再一起出发可是驾轻就熟,我们这个组合,出差就像出游,一路上都是轻松的情绪。我最喜欢说,外人看我们是同事,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说,一起出过差的都是亲人。要知道,小到感冒中暑心情不好,大到摔跤发烧状态不佳,唯一能够在路上照顾你的只有你身边的同事,所以,任何时候我都愿意站在我的同事身边,我爱他们,也依赖他们,也愿意成为他们的依赖。

早早的就到了机场,首都机场的布置很是人性化,在候机口,恰巧看到了武威的白塔寺,照片拍的很不错,圣洁的白塔和低沉的天空,阴郁的云层却有着暗隐的层次。我边在脑海里还原画面之后真正的实景,边对甘肃之行充满着期待。
到了甘肃,第一感觉是真干啊!皮肤紧紧的,好像每一个毛孔都因为皮肤的紧绷给扯大了。鼻腔里也是紧张的很,然后是最自然而然的口干,所以,第一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炮台。红枣,桂圆,枸杞,荔枝干,葡萄干,猕猴桃干,绿茶,白菊花,冰糖。很像我们的八宝茶,入口甘润,比茶更温柔,似乎也由口润到整个心肺。整个甘肃大多喜好吃羊。第一餐的餐桌上也少不下羊肉。其实我很好奇,这桂圆红枣都是热物,跟羊肉聚在一起怎么不让甘肃人上火呢?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编导凯凯和摄像老王都在整个甘肃拍摄中流鼻血了。但我们遇到的甘肃姑娘和甘肃大汉都是面色红润,底气十足,天天就着三泡台吃羊肉。而我似乎还比较适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从小就是吃肉长大的,而且还总是偷偷那纸巾沾水擦拭鼻孔?说是偷偷也不是留有私心,只是因为女孩子做这个动作总是不太雅观,不知是不是这个隐秘的动作让我免受鼻血之苦。

我们拍摄的第一站是金昌的古长城。来北京工作快两年,还没有好好的爬一爬长城,这次在千里之外,倒是去了一把古时边关。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窗外都是差不多的风景,到站的时候,古长城的遗址赫然眼前。它残存的遗迹没有围栏,也并不高大的吓人,而是与黄色的大地浑然一体,似乎这人造的天堑经过时间的洗礼早就化为自然。金昌的古长城没有冰冷陌生的感觉,因为当地的民居都是黄土砌成,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这是长城遗址,又是匆匆从车窗里一瞥,一定会误以为是哪家豪门大院的衰败痕迹。不过当你去靠近它的时候,历史的厚重感似乎也由一座城墙铺展开来。古人的智慧总是难以想象,黄土砌成的墙壁如何长久屹立?厚实的墙体如何不受风化?整个工事如何设计,才能遥遥相望,既抵御敌人又方便发起攻击?这真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工程。可是古人却做到了,这条长龙般的城墙成为了中原人士骄傲千古的杰作,于古代,是国家的堤坝,于现今,是老百姓口中传奇一样的过往。


采访时候,古长城脚下有成片的麦田,我们在的那天往后数15天,麦田就告别翠绿,转为金黄。而在翠绿的麦田里,我们也听到了长城脚下的人们对于家在长城边的自豪。麦子由风摆荡,风儿带得走麦芒,吹不来麦香。往近看是一座座农房,往远看是绵亘的城墙。历史远去,似乎总是难以抓住时间的痕迹,而在这一刻,这些模糊的追寻好像慢慢清晰,历史和当下也许一直都在一个时空里。

一路沿着长城走,就遇见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护林员,当地人喜欢叫他“老黄牛”。可不是因为他爱倒票,只是因为,他比田里的老黄牛还要吃苦耐劳。山路崎岖,车都开到险些爆胎了,大约2个小时,我们才见到这位“黄牛”大叔。
大叔梳着倍儿头,也许脱掉身上的工作服你可能会以为他是村里有名的种植大户,不过一张嘴,朴实的腼腆就上来了。他带我们参观他的苗圃,其实就像是一个不太大的院落,有一位同事一起在地里忙着,还有一只小猫一扭一扭的跟在身后。我记得,采访的时候都没有留下一张苗圃的全景照片,只是好奇的看着一格一格的地里不同的绿植,直到他带我走到一块黑色塑料遮光膜下,我才惊讶了好半天,最后小心翼翼的拍下了许多照片。
你可知道一棵1.5米的松树需要15年的时间来成长,你可知道一个护林员的一辈子也许只能培养处一格子地的普通松树苗,你可知道这些苍绿百年的长青树最初的苗子甚至还没有杂草坚强,这些都是植物生长的从未隐藏的秘密,只是我们从不在意。这下子我才明白,什么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棵小树,只是想要长得好,就要经得住磨砺,耐得住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做好眼下每一日的事情,也许未来,你就不是期许中的自己!
前一篇:我的老爸
后一篇:武威·我和野生动物有个约会